APP下载

应用中华甲虫蒲螨防治双条杉天牛试验研究

2021-03-10韩延德

绿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沧州市天牛甲虫

韩延德

(沧州市园林绿化局,河北 沧州 061001)

1 引言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bifasciatus(Motschulsky))别名柏双条天牛、蛀木虫,属鞘翅目天牛科蛀干害虫,是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危害侧柏等柏科植物,幼虫取食于皮、木之间,切断水分、养分的输送,引起针叶黄化,长势衰退,重则引起风折、雪折,严重时很快造成整株或整枝树木死亡。直接影响杉、柏的速生丰产和优质良材的形成,防治比较困难。双条杉天牛一般1年发生1代,是利用成虫在树干的木质部的蛹室内进行越冬;少数地区2年发生1代者,以幼虫在木质部边材的虫道内越冬,等到第二年3、4月之间,越冬后成虫咬出羽化孔外出,把卵产到树皮缝内,由于春天气温较低,天敌数量少,所以天牛卵的天然孵化率较高。幼虫的危害盛期在每年的4~6月份,此时在树木下就可听到“唰唰”的啃食声,但此时,在树皮的外部已看不到有木屑排出,所以给调查虫情也带来了困难。等到5月,开始危害韧皮部、边材部分,形成上下盘旋明显虫道,将树干进行截断可以看到90~120 cm虫道,因其一般产卵到树干2 m以下位置,所以对树干的危害多在2 m以下。7~9月期间,幼虫侵入木质部,虫道呈圆形,一般往下取食一段距离后,找寻靠近边材部位建筑蛹室。8~10月在蛹室内化蛹,一般9~11月间羽化为成虫。它主要危害“老弱病残”的树木,在沧州市主要危害桧柏类特别是蜀桧。而且双条杉天牛有其较为特殊的危害方式,一般纯种林危害重于混交林,中龄林重于幼龄林,种植密度大的林子重于稀疏林带;健康树木和衰弱树木都能受害,但健康苗木受害后分泌流脂较多,导致幼虫被树脂封死,因此衰弱苗木受害更加严重。极大影响沧州市绿化美观效果,尤其北方绿植都以杨、柳、槐、桧柏为主,此类绿化素材极易受到天牛类害虫的侵染,一旦爆发,形势非常严峻。

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zhonghuajiaYu,Zhang&He)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只分布于我国的天敌蒲螨,此种蒲螨可以寄生小蠹虫、天牛、长蠹、吉丁虫、象甲等钻蛀性害虫,被称为“蛀虫杀手”[1]。中华甲虫蒲螨得生活周期较短,一般在相对湿度75%、温度25 ℃左右的条件下,经过8 d左右蒲螨幼体就可以发育成性成熟的膨腹体。中华甲虫蒲螨生长发育起始温度为10.00~10.48 ℃,最适繁殖温区为18~23 ℃[2]。从母体刚产出的幼螨全部是有性雌螨,此时的幼虫在母体内就已经完成交配,而雄螨具有多态现象,雌螨并不寄生成虫,只是靠寄生寄主的幼体和蛹,吸取寄主的血淋巴为养料进而发育成为膨腹体,直到生产出下一代幼螨[3]。据资料考证,蒲螨的侵染力很强, 一只雌性成螨可麻痹超出自身体重16.6万倍的昆虫[4]。利用中华甲虫蒲螨对双条杉天牛的寄生性,研究经过试验对此类蒲螨在野外释放试验,对比对双条杉天牛幼虫寄生结果的数据,进行综合性统计与比较,得出比较适宜的投放数量。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天敌与昆虫

中华甲虫蒲螨于2018年4月从武汉市科发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引进;在野外剖开被双条杉天牛侵入危害的树木枝干,采集双条杉天牛幼虫带回,在室内进行寄生观测。

2.2 室内防治试验

为了更准确直观的了解中华甲虫蒲螨在对双条杉天牛幼虫寄生直到致其死亡的过程,将已经发育成熟的中华甲虫蒲螨的膨腹体移进放有双条杉天牛2龄幼虫的玻璃指形管中,每管1头试虫。放置在25 ℃恒温箱内观察记录蒲螨从原寄主逐渐向双条杉天牛幼虫寄生的过程。

2.3 室外防治试验

释放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以受双条杉天牛危害比较严重的沧州市名人植物园,沧州市园林局苗圃、长芦公园、人民公园等桧柏类树种较多的园区为调查对象进行取样试验,选取树干及树枝上具有被双条杉天牛危害典型特征的圆柏、侧柏、蜀桧、白皮松等乔木36株,干径8~15 cm,高度在2.5~4 m,根据胸径大小2万头/cm采取淹没性释放策略。分别采取高密度45万头/株、中密度30万头/株、低密度15万头/株3种分配比例方式进行试验。每个处理方式选取3棵树作为基准株进行观测,重复3次。同时以不释放蒲螨的树为空白对照。在释放蒲螨后每隔10 d对双条杉天牛的虫粪排泄情况进行观测,标记有新粪排出的排粪孔数,与对照相比,计算防治效果。发现排粪孔不再有新鲜粪便排出,视为被寄生致死。

3 结果与分析

3.1 蒲螨对双条杉天牛的寄生习性

蒲螨从原寄主黄粉虫逐渐向双条杉天牛幼虫转移,爬到天牛幼虫身上,将毒素注射入双条杉天牛幼虫体内;随着寄主身体受到毒素刺激不断翻转,其他蒲螨不断爬到其身上,随着注入的毒素越来越多,寄主幼虫所受到的麻痹程度不断加深,逐渐停止不动。一般在24 h后, 蒲螨已经完全寄生在寄主虫体上,不再转移。此时蒲螨开始腹部膨大进行世代产卵繁殖过程,一代繁殖大概需要8 d,每个雌螨可以繁殖平均大约120多只后代。蒲螨膨腹体球形,最大直径1.2 mm,平均直径0.5~0.6 mm。幼虫被蒲螨寄生致死后变成黑色, 体瘪平。

3.2 蒲螨对双条杉天牛的室内寄生效果

在室内实验中,有时一头雌螨就可以致死一头二龄幼虫,室内寄生试验(表1)数据显示,中华甲虫蒲螨双条杉天牛的低龄幼虫有比较强的寄生致死效果,而且对同一寄主在不同龄期有明显选择性,倾向于选择低龄期、低表皮硬度、活动能力低的幼虫。数据显示对低龄幼虫的寄生和致死效果好于高龄幼虫,对低龄幼虫的致死效果甚至可达100%; 但是对老熟幼虫的致死效果相对较差, 但也达到了53%。

表1 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双条杉天牛幼虫情况

3.3 蒲螨对双条杉天牛的室外控制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外则采用淹没式的方法释放蒲螨,按照植株胸径数据释放蒲螨(20000头/cm),根据高中低密度3个规格,分别采取45万头/株、30万头/株、15万头/株三种处理方式进行试验。释放后在第8 d、15 d、25 d、40 d分别进行观测统计,发现采用平均防效的方法并没有明显差异,3种处理方式效果基本相当,平均防治数据基本在83.71%~85.98%。经过试验数据可以看出,采用中华甲虫蒲螨控制双条杉天牛效果显著,并且确定释放量为15万头蒲螨/株。

表2 释放中华甲虫蒲螨防治双条杉天牛试验结果统计

4 讨论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中华甲虫蒲螨防治双条杉天牛危害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良好,而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可以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参考。但是鉴于本次试验中的处理树木的试验量相对较少,试验数据可能存在一定误差,要获取更准确有效的数据,必须进一步扩大试验规模,完善试验方法,才能科学评价中华甲虫蒲螨的防治效果,为今后开展生物防治提供更加确凿的科学依据。

另外,沧州市中华甲虫蒲螨对双条杉天牛的寄生最佳时间应选择5月上中旬,即日平均气温达到20 ℃以上,温度条件适合蒲螨寻找寄主,可利用较少的释放量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于释放后50 d又进行了一次统计调查,发现最后的结果与释放后40 d基本一致,这就表明双条杉天牛的危害并没有继续发展,防治有效。综上所述,在沧州市应用中华甲虫蒲螨采取淹没式释放的投放方式进行一次性释放控制双条杉天牛,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对桧柏类树木的危害,方法简易操作便捷, 防治效果理想, 在释放技术达到成熟后可以较为广泛地开展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沧州市天牛甲虫
吓人的小甲虫
我的新伙伴
我爱我的家乡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爱档案、提素质、强服务”沧州市二百余名档案人员集中“充电”
用物理知识解释动脉血栓的形成
折纸甲虫
天牛
威武的甲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