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平县森林资源分析评价与发展对策建议

2021-03-10胡苏宏

绿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蓄积量公益林林地

胡苏宏

(广东省连平县林业局绣锻林业工作站,广东 连平 517100)

1 引言

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有助于全面准确掌握森林资源各项重要指标数据[1]。连平县分别于2005~2006年和2017~2018年完成了第三次和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详细分析了全县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并对比分析了两期(第三次和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部分数据变化,提出了连平县森林资源及生态状况发展在监测、经营与管理上的相关对策。

2 森林资源状况

2.1 森林面积

连平县全县森林总面积169404.91 hm2,其中林业用地中的森林面积160711.8 hm2,非林业用地中的森林面积8693.11 hm2。全县森林覆盖率74.46%,林木绿化率75.88%。见表1。

表1 林业用地中的森林面积情况 hm2

2.2 森林蓄积量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9419031 m3,其中:乔木林森林总蓄积量(包括乔木林和非林地中森林)9374678 m3,占比99.53%;疏林地蓄积量5320 m3,占比0.06%;散生木蓄积量13543 m3,占比0.14%;四旁树蓄积量25490 m3,占比0.27%。

2.3 地类结构

连平县土地总面积227526.35 hm2,林业用地面积189142.51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83.13%;非林地面积38383.84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6.87%。林业用地中各类地类面积详见表2。

表2 林业用地地类面积统计

全县非林业用地面积38383.84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6.87%其中:非林地(包括耕地、居民建设用地、水利用地、交通设用地等)面积36466.74 hm2,占非林业用地面积的95.01%;非林地森林面积1917.10 hm2,占非林业用地面积的4.99%。

2.4 森林类别结构

全县商品林面积82544.23 hm2,占比43.88%;其中:用材林(包括短轮伐期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和一般用材林)面积78029.88 hm2,占94.53%;经济林(包括果树林、食用原料林、林化工业原料林、药用林和其它经济林等)面积3393.80 hm2,占比4.11%;薪炭林面积1120.55 hm2,占比1.36%。

全县生态公益林105551.85 hm2,占比56.12%。其中:特种用途林(包括实验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和自然保护林)面积11756.50 hm2,占比11.14%;防护林(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其它防护林)面积93795.35 hm2,占比88.86%。按事权等级分,全县生态公益林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28948.50 hm2,占比27.43%;省级生态公益林(地)面积76603.35 hm2,占比72.57%。

3 森林资源状况特点与分析评价

3.1 林地利用率高,森林资源丰富且稳步增长,但森林质量较低

从林地利用上来看,林地利用率高。全县林地面积和森林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83.13%和74.46%。林地利用率较高,森林与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占比为96.58%,而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和宜林荒山荒地占林地面积3.42%。林业用地中,乔木林面积156244.91 hm2,占林地面积的82.61%;竹林地面积4116.45 hm2,占林地面积的2.18%。

从森林资源变化来看,森林资源丰富且稳步增长。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9419031 m3,乔木林森林总蓄积量9374678 m3,全县森林总面积169404.91 hm2(其中乔木林的面积为157499.96 hm2),全县森林的主要优势树种主要有其杉木、马尾松(广东松)、湿地松(国外松)、桉树、速生相思、其它软阔、黎蒴、其它硬阔、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经济林树种等其它软阔面积62892.07 hm2,占森林总面积的40.25%,蓄积量4220827 m3,占森林蓄积的45.31%;针阔混交林面积29950.71 hm2,占森林总面积的19.17%,蓄积量1953367 m3,占森林蓄积的20.97%;充分显示优势树种结构从原来以杉木、马尾松纯林占比较大的针叶纯林逐步向混交阔叶混交和针阔混交改变。蓄积量的变化上分析,两期二类调查数据间隔12年,从数据上看,前期调查全县蓄积量5983079 m3(不含国有林场),本期调查全县蓄积量8775866 m3(不含国有林场),通过计算可知,蓄积量是逐年递增3.24%。这一增长变化符合连平县森林资源特点,林木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利用与规划较为合理。从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变化分析,通过二期二类调查结果比较,连平县林地蓄积量为49.05 m3/ hm2,较前期的32.25 m3/hm2增长了21.3 m3/hm2,但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较全省平均值60.57 m3/hm2少了11.52 m3/hm2,森林质量的提升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1],详见表3。

表3 主要变化情况

3.2 生态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全县林业用地中,商品林面积占比43.88%;生态公益林占比56.12%。生态公益林由前期2007年的55909.2 hm2增加至105551.85 hm2,两期森林资源调查间隔期间,生态公益林面积增加了44574.66 hm2,相应的商品林面积减少了44574.66 hm2。

全县林业用地植物生物量100539.56百t,有效地发挥了森林巨大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有效保护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安全,保障了连平县的饮用水源的安全,且孕育着连平县境内的东江、北江两大水系,连平河、大席河、忠信河、大湖河、陂头河和贵东河六大河流。符合连平县森林资源特点,林木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利用与规划较为合理。通过两期森林资源数据对比,本期数据森林覆盖率较上期增加了0.6%。

从森林覆盖率数据上看,森林覆盖率现为74.46%,较上期增加了0.6%,两期数据间隔12年,森林覆盖平均每年增加0.05%。

根据现有《连平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呈报稿)[2]最新数据,整合优化后,全县自然保护地数量由原11个增加至15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为30472.56 hm2,比整合优化前面积增加了8745.86 hm2。整合优化后,全县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4179.04 hm2,占保护地总面积的46.53%,相比整合优化前自然保护区批复面积之和(10627.44 hm2)增加了3551.60 hm2,有效保护了新丰江核心水源涵养林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野生动植物。整合优化后,全县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形成“2大类,3等级、15单元”的连平县自然保护地架构;确保了连平县主要生态屏障包括黄牛石、石天井、朝天马、雷公寨、石芽头、科罗笔、陂头溶洞等的有效保护,保障了鹤湖水库、密溪水厂、连平新水厂、清沟水、高莞水库、瓮潭水库、大埠河、连平河、忠信河等水源涵养区保护。针对在空间布局上更加均衡合理,保护地类型多样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填补保护空缺,做到“应保尽保”。

4 发展对策

4.1 运用新技术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精准化动态监测

整合现有的遥感影像图、二类调查数据、三调数据、各年度森林资源更新调查数据、生态公益林落界数据、自然保护地数据、天然林保护数据等林业数据,对接自然资源部门的生态红线数据、国土空间整体规划等数据,实现数据的融合。运用卫星监测、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无人机巡查、现场实地调查等手段,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学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林业地理数据,建立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的空间信息系统[3]。将全县各年度的林地审批、林木采伐、违规案件、病虫害、火烧迹地、造林面积、抚育面积、生态公益林落界、天然林落界、督查图斑、地质灾害、等森林资源变化情况,通过“广东省森林资源档案在线更新系统”进行“一张图”更新,实行动态监测,及时反映全县森林资源情况的变化,实行精准化的动态监测、统计和信息更新;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管好用活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在林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为政府部门林业建设适时提供决策依据。

4.2 科学经营,资产化运作,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状况

在充分发挥森林多方面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分类经营,盘活森林资源资产,科学经营森林资源。建立完善以森林资源资产产权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和监督机制。

此外,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要加快林下资源开发力度,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发展林下经济产业[4],实现林业产业的规模化和品牌化,培育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科学开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科普教育活动。

4.3 依法管理,建立防灾减灾体系,科学保护现有森林资源资源

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依法治林,坚决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5],加强执法工作,坚决做好“三防一保”工作,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活动,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绿化成果。加强保护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维持并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落实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制,建立森林病虫害和外来有害植物的预警机制。

猜你喜欢

蓄积量公益林林地
Summer Is Coming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浅谈关于我国公益林管理的初步思考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让公益林保护利用有法可依
当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价值评价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林地的特性及其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