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地区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菇品种筛选及优化

2021-03-10宫志远司洪宇黄春燕韩建东梁晓辉张元祺

绿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双孢菇鳞片菌丝

姚 强,宫志远,司洪宇,黄春燕,韩建东,梁晓辉,张元祺,杨 鹏,李 瑾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废弃物基质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2.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山东省生物质气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000)

1 引言

当前利用人工栽培分布最广的食用菌是双孢菇,因其产量高、地域广,被称为“世界菇”[1~4],是我国现阶段最大宗的出口创汇食用菌[5,6],我国双孢菇总产量占全球食用菌约70%左右[7~9]。双孢菇蛋白质含量为35%~38%,含有人体必须的6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核苷酸、烟酸、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等,其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10~13]。深受国内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青睐[14,15]。目前,市场上对双孢菇的需求不断扩大[16,17],因此,为满足山东地区双孢菇工厂化栽培的需求,扩大产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依据“南种北繁”重大基础理念,从国内外双孢菇主栽地区收集引进10个双孢菇品种,对其菌丝、产量、商品性状等进行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山东地区栽培的双孢菇工厂化优质栽培品种。为解决区域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和多元化品种品质需求提供基础。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菌种

从国内外双孢菇主栽地区通过购买、野外采集、合作等多种方式收集引进双孢菇品种10个,品种来源及编号见表1。

表1 双孢菇品种编号及来源

2.2 供试培养基

母种培养基:普通市售PDA培养基。

液体菌种培养基:白砂糖3%,豆粕0.3%,磷酸二氢钾(KH2PO4)0.05%,硫酸镁(MgSO4)0.05%,余量用纯净水补齐,pH值自然。

栽培培养基:草菇菌渣45%,金针菇菌渣15%,稻草23%,水洗牛粪20%,石膏5%,过磷酸钙1.5%,尿素0.5%。栽培料需进行二次发酵。

2.3 不同双孢菇品种菌丝活性检测

为确保菌龄和接种块大小一致,在超净工作台上,无菌环境下打孔器打孔后将菌种接种于平板培养基中,25 ℃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每个品种设置3个重复。观察并记录菌丝生长情况。

2.4 不同双孢菇品种液体菌种生长情况检测

严格按照比例称取液体培养基原料,加水混合均匀,于500 mL三角瓶中装入200 mL,121 ℃高压灭菌40 min,灭菌好的培养基移入超净工作台上。生长好的平板菌种无菌条件下接种于冷却后的液体培养基中,25 ℃、150 r/min避光条件下培养7 d,每个品种设3次重复。观察并记录每个品种菌丝球大小形态、菌液澄清度、菌丝球多少以及菌丝湿重等指标[18]。

2.5 双孢菇品种农艺性状检测

将经二次发酵培养料倒入出菇房中,设置10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划分30个小区,每个小区10 m2。出菇房内24 ℃恒温培养,待菌丝长至2/3时进行覆土,土层厚约4 cm[19,20],土质为草炭土。覆土后,菇房温度控制在20 ℃左右,每隔2 h喷水使土面保持湿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每天观察并记录菌丝生长情况。待土缝中看见菌丝,当土层中菌丝开始纽结成绒毛状,形成球状大小的白点时需要重喷结菇水,同时加大通气量。出现菇蕾后,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控制温度在15~18 ℃,每天开窗通风约30 min,见菇蕾长至黄豆大小时喷出菇水,分2 d喷水,总水量为2.5 kg/m2左右[21~23]。观察各菌株在培养料上的长势,仔细记录不同菌株由播种到菌丝封面期间覆土时间、原基形成期及子实体采收期所需时间,菌丝在培养料中的生长时间与相对吃料深度,以及在整个采收期间内子实体的累积产量,不同菌株的观测均为30筐的平均值。

2.6 不同品种双孢菇品种生物学性状观测

原基形成后计数原基数量,当子实体快成熟时,观测不同菌株的生物学性状,包括菌盖颜色、菌盖直径、菌柄长度、菌柄直径、单个子实体重、子实体韧性及产量。 生物学效率按常规方法计算,记录料干重、产菇量,计算生物学效率的平均值。生物学效率=(子实体的鲜重/培养料的干重)×100%。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丝萌发能力的测定

将菌株接种于培养料中,从每天观测菌丝萌动生长情况并记录,其结果如表2所示。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后菌株萌动除A4需要6 d时间,A6需要5 d时间,A5、A7需要4 d外,其余的均3 d就开始萌动;萌动后A4、A10需要4 d才能恢复生长;A1、A6需要2 d时间完全恢复生长,而其余品种仅需要1 d时间;播种后恢复生长A3需要时间最短,为4 d,A4最长,为7 d,其余菌株均为5 d。

表2 菌株萌发能力的测定

3.2 子实体鳞片检测

双孢菇子实体表面鳞片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双孢菇的产品外观和商业价值。采集各菌株子实体,观察记录子实体表面鳞片数量的多少,其结果如表3所示。10个菌株子实体鳞片含量各有差异,其中A2、A3基本不产生鳞片,菇体外观最佳。其次为A8、A9两个品种,有鳞片菇体数量较少,A1、A4、A5、A10有鳞片菇数量稍多,但整体不影响菇体外观和商品价值,A6、A7有鳞片子实体数量较多,对菇体美观和产品价值有一定的影响。

表3 不同品种双孢菇菇体鳞片情况

3.3 不同双孢菇品种货架期的测定

影响双孢菇的商业价值和货架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双孢菇褐化,采集各品种子实体于室温和冷藏条件下储藏,观察并记录子实体褐化的情况,其结果如表4所示。常温下A2表现最佳,褐变时间为6天,其次为A3、A4两个品种,褐变时间为4 d,其他7个品种褐变时间均为3 d;在冷藏条件下大部分双孢菇子实体的褐变时间为12 d,A2货架期最长,为16 d,A3、A4、A7货架期略长,为13 d。A2品种更耐储存,适合远距离运输销售。

表4 货架期测定

3.4 产量分析

各双孢菇品种总产量如表5所示,10个双孢菇菌株产量差异较大, A2、A3总产量最高,均超过13 kg/m2,生物转化率在37%以上,其中A3总产量最高达13.57 kg/m2,吃料速度为8.27 mm/d,生物转化率达38.7%。A2产量可达13.14 kg/m2、,生物转化率为37.5%。而A5、A8产量最低,生物转化率在25%以下。A5产量为8.53 kg/m2,而A8产量仅为8.03 kg/m2,生物转化率为22.9%。试验结果表明,A2、A3可作为区域双孢菇规模化栽培的主推品种。

表5 双孢菇栽培产量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综合各种试验结果和综合评价,从国内外引进品种中筛选出高产优良品种2个,编号为A2、A3,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双孢菇品种A2,平均菌盖直径4.55 cm,菌盖厚度2.37 cm,菌柄长度3.05 cm,单菇重27.75 g,鲜菇含水量92.84%,吃料速度8.19 mm/d,菌丝最佳生长温度23 ℃,品种商品性状优良,A级菇占比为91%,尤其耐储存,适合远距离运输销售,生物转化率为37.5%,平均产量可达13.14 kg/m2。双孢菇品种A3子实体平均直径4.47 cm,菌盖厚度4.10 cm,菌柄长度2.95 cm,单菇重30.2 g,鲜菇含水量93.3%,吃料速度8.27 mm/d,菌丝最佳生长温度24 ℃,该品种产量最高,为13.57 kg/m2,菇体密度较大,A级菇占比为90.2%。试验所筛选的两个双孢菇品种,作为鲜销的工厂化栽培品种可作为山东地区双孢菇栽培所用引进品种。试验为进一步筛选及优化适宜北方地区栽培的高产、高值双孢菇品种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双孢菇鳞片菌丝
秀珍菇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减振包装对双孢菇采后贮运品质的影响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马来穿山甲和中华穿山甲鳞片编码系统及鳞片差异性
双孢菇饼干的生产工艺
金钱龙
没有脚也能走路的蛇
菌丝发菌差咋回事
提高双孢菇成菇率三技巧
山西实现双孢菇出口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