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金镇乡村景观分类及提升策略

2021-03-10王余洋

绿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千金景观

王余洋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0000)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乡村。提升乡村景观作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的核心,可以有效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并且对乡村经济、生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以乡村景观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从生态、文化、美学等多种角度对千金镇乡村景观进行提升改造,不仅为城乡居民提供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而且对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物种多样性发展大有裨益。

2 乡村景观概述

2.1 乡村景观的起源

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农耕社会后,便在聚落周围建造果蔬种植园以及畜养禽兽的场地,理论上说,这就是乡村景观的发展雏形。乡村景观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最开始粗糙、朴素,仅具备单一生产功能演变成为集生产、美观、文化等综合要素为一体的融合产物。乡村景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景观资源,研究乡村景观就是对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与传承,同时也为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 乡村景观的内涵

对于乡村景观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地理学,现已逐渐发展成为涉及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研究范畴。因其涉及面广、表现形式复杂,目前学术界尚未给出统一定义。

刘滨谊等是我国较早研究乡村景观的学者,运用景观建筑学理论从地域范围、景观构成及景观特征等方面对乡村景观进行综合阐述,为中国乡村景观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1]。谢花林基于生态学理论进行研究,认为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既不同于城市景观,又不同于自然景观,其特点是大小不一的农田与居民建筑的混合分布[2]。陈英瑾认为乡村景观是具有明显田园特征地区的景观,是集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复合景观系统,反映出特定时期的民俗与经济、艺术文化等多方面内容[3]。鲍梓婷等基于景观特征概念对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进行划分,提出乡村景观形式是一种记载社会和自然变迁的物质符号[4]。范建红等认为乡村景观是人-地活动下的产物,兼具地域特色性和景观特色性[5]。

关于乡村景观内涵,由于学者之间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的差别,对乡村景观内涵所做出的解释各有偏重,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得出的结论具备一些共性。其一,乡村景观是介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间,由人类生产活动改造自然而产生。其二,乡村景观是涉及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的多层次复合系统,涉及程度广、跨越学科多,需要多领域协同合作研究。其三,乡村景观作为人与自然活动的产物,承载了社会发展和自然变迁,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格。

2.3 乡村景观的发展

对乡村景观的理解最初启蒙于景观美学。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山水园兴起,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风景诗,乡村风光及田园文化作为主流登上历史舞台。乡村景观不仅作为审美信息源存在,同时也映衬出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情况。西方对乡村景观的研究同样也源于对景观艺术的欣赏,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风景画直接促成了英国自然风景园的诞生。对乡村景观的正式研究起源于地理学领域,诸如村落景观、土壤地形等是当时的研究热点。伴随着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理论的引入,不断扩大乡村景观的研究范围,不断深化乡村景观的研究方法,乡村景观学术研究发展势头迅猛。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经济社会的盲目追求,导致乡村社会结构转变、乡村生态环境破坏。一方面,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剧变,农业产业主导地位受到挑战甚至被替代,农业景观格局不断演变;另一方面,盲目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乡村生态系统破坏、地域景观差异性消失,乡村景观展现流于肤浅,缺乏应有的文化内涵。为了缓解人地矛盾、统筹城乡发展,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伴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乡村景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 千金镇乡村景观分类及存在的问题

3.1 研究区概况

千金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距离湖州市25 km2,东与善琏镇相邻,南与德清县新市、钟管两镇交界,西和菱湖镇接壤,北和石淙镇毗邻。全镇面积42 km,下辖商墓村、朝阳村、石桥村、南窑桥村、西马干村等10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会,总人口约为2.4万人。千金镇为浙北区域典型的河网平原地貌,同时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地貌,地势较低,平均海拔在5 m以下。境内气候宜人,风光秀美,河流纵横,绿树成荫,充满着江南水乡特有的韵味。千金镇自古以来便是典型的粮、桑、渔产地,农业用地面积占镇域总面积的92%以上,拥有大量的农田、林地及桑基鱼塘,乡村景观类型多样、资源丰富。

3.2 乡村景观分类

千金镇乡村景观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本文依据李振鹏等对乡村景观的分类,结合《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国家标准分类方法将千金镇的乡村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三类(表1)。自然景观指未受到人类活动干扰或干扰程度较小的原始景观,例如天然水域、山脉、草原、原始森林等,主要服务于生态环境;半自然景观指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管理经营类景观,例如采摘园、牧场、林地、农田、桑基鱼塘等,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人工景观指自然界本不具备,完全由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景观,例如人工矿山、水利工程、交通道路、乡村遗产与建筑等,主要服务于文化活动[6]。

表1 千金镇乡村景观分类

3.3 存在问题

3.3.1 农业生产景观衰退

首先,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千金镇存在工业发展占用农田的现象。农业用地与工业用地交杂,形成乡村景观零散化、破碎化的局面。其次,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大量青壮年人口去往杭州、绍兴等周边城市务工,人口外流使得千金镇部分农田无人耕种,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也是对乡村景观的破坏(图1)。

图1 千金镇土地撂荒现象

3.3.2 自然景观利用不足

千金镇位于“苏湖熟,天下足”的湖州市南浔区,自古就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境内水网纵横,自然景观特色明显,但千金镇目前对自然景观的规划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部分湿地缺乏合理的保护,工业用地与湿地边界区分不明显;其次,湿地景观利用性不足、体验性单一,仅能满足游人的视觉感官,对湿地文化概念的挖掘不深。

3.3.3 聚落景观布局混乱

传统村庄建筑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成规模、规划尺度统一、纹理均致的居民建筑;另一种是位于村落中心、规模尺度较大的祠堂等公共建筑[4]。千金镇聚落景观布局杂乱表现为两个层面。其一,聚落景观格局混乱、形式混杂。因为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等原因,千金镇缺乏统一的聚落建设规划,导致居民建筑风格杂乱无章。同时,由于乡村居民缺乏独立的审美意识以及对城市建筑风格的盲目跟风,独立式楼房替代了传统院落式住宅,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传统乡村景观特色。其二,传统公共建筑消失与转换。千金镇拥有浓厚的良渚文化、渔文化底蕴,但现今除了潮音庙等个别历史建筑获得保护以外,传统村庄社会解体导致大量的祠堂等公共建筑瓦解消失。此外,由于农村土地整理,潘家田遗址、庙头角遗址等均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千金镇对遗址地的保护修复工作亟需开展。

4 千金镇乡村景观提升策略研究

4.1 公共景观保护与更新

合理的公共空间应该具有形态丰富、尺度多样、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农村居民活动提供场所。在对千金镇公共景观的设计中,要处理好新建与原有、公共与私密、封闭与开敞的关系,重点是要对历史遗存的祠堂、民宅、遗迹加以修缮和保护。通过街道、桥廊将院落、民居、祠堂进行合理串联,塑造多层次空间形态。大部分传统村落仍保持院落式布局形式,因此,在建设千金镇公共景观时需要处理好“院落组合”设计。对传统浙江村落空间布局形态进行研究,借鉴其布局手法和特点,创造出层次丰富的农村景观空间。在对公共空间进行布局规划时,需要考虑与主要路网进行串通,以提高其可达性,增加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7~9]。

4.2 植物景观布局与营造

千金镇乡村景观设计,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千金镇乡村景观的发展质量。在植物群落的造景配置中,尽量以常绿或落叶乔木为主,搭配富于变化的植物造型,或孤植、或丛植、或对植。在广场等人群聚集处和视线焦点处孤植冠幅5 m以上,树干笔直的大型乔木;对植多用于道路两旁,注意常绿树和彩叶树种的搭配,增加色彩的多样性;丛植多用于主要道路两旁和景观道路两侧,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按一定比例搭配,形成高低错落的视觉效果。借助各种花木的时令和四季景观的变化,注重冬季景观的塑造,做到四季皆有花开,皆有景可看。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主要选取乡土树种和外来涨势良好的树种。配置植物尽可能要组成群落,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长期景观需要考虑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合理搭配[10]。

4.3 经济效益与生态结合

强调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农村的同时,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在不破坏乡村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适当开展农业体验活动,即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同时也能合理盘活闲置土地、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例如,通过开展果蔬采摘活动,使久居城市的居民不仅能够体验乡村自然风景,而且能在体验果蔬采摘的环节中放松心情、舒缓身心,将农产品转化成为旅游产品,提升农产品的价值链,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同时,可以依据乡村景观特点开展乡村旅游,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农村居民就业。千金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小镇,可以依托当地自然环境特色开展旅游项目。如可以根据羊角漾等湿地开展湿地研学旅行。通过开展徒步活动锻炼游客的身体,磨练游客的意志;通过观赏湿地景观唤起游客热爱自然、生态环保的意识;通过制作生态浮岛可以为鸟类营造一个小型的生物圈,同时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游客通过湿地研学旅行,在欣赏水乡景观的同时,发展千金镇的旅游产业,带动乡村居民就业,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齐增长[11,12]。

5 结语

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剧变,破坏了生态环境,乡村景观呈现出生产景观的衰退破碎、聚落景观的格局混杂等问题。同时,由于对自然景观的利用不足,千金镇乡村景观呈现流于肤浅,对湿地自然景观展现仅仅停留在观赏角度,并未对其科教价值、生态价值进行挖掘。基于此,提出公共景观保护与更新、植物景观布局与营造、生态与经济结合等策略应用于千金镇乡村景观提升,以期达到美化千金镇人居环境、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目的,最终助力推动千金镇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千金景观
虎家“四千金”
景观别墅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千金”原来指男儿身
从富家千金到第一位女电影厂长
《景观平面图》
千金醉琴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