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与转型策略

2021-03-09陈雅佳

艺苑 2021年6期
关键词:把关人融媒体时代媒介融合

陈雅佳

摘 要: 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新生态的发展,给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带来了强烈冲击。如何在融媒体时代实现转型发展,这是时代提出的必答题。从传播者的角度说,要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积极转变采编播思维,突出“把关人”的角色;从媒介角度说,要重视电视新闻的“短视频+直播”二次传播,拓宽发行与经营渠道,建立全媒体矩阵的同时与其他相关产业形成互动融合态势;从用户角度说,必须践行互动与服务的用户理念,满足用户的互动性需求和个性化服务。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媒介融合;把关人;发展与转型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一、融媒體时代电视新闻媒体转型的战略意蕴

5G时代,万物皆互联,毋庸置疑,当下迎来了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产生的概念,互联网诞生之前,鲜少有人提及媒介融合。而当新媒体出现之后,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出现后,报业、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媒介融合已经刻不容缓,这说明基于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压力。而作为传媒行业的热门话题,“媒介融合”这个概念在国外早已有之,国内学界基本只是对其理论进行评价和介绍,目前还没有得到一个公认的准确定义。“媒介融合”一词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学者提出的,他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媒介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媒体行业和通信企业之间将越走越近,数智时代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1]传播学学者蔡雯则认为,媒介融合是在以数字智能合成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内容制作、流量运营、资本赋能的深度融合,实现多个媒介业务形态的诞生。无论中外学者如何从不同角度给“媒介融合”定义,总是离不开以技术为基础、以利益为驱动、以融合为理念。[2]欧阳霞教授指出媒体融合促使人们重新认识新闻生产和传播元素的重构,探索新闻生产的开放性、融合性、创新性。融媒体环境下,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受众角色、接受信息、阅读行为的变化,是认识新闻内容生产重构和基本规律的根本依据。笔者认为媒介融合的整个进程应该是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一个渐进式过程。它是一个正在进行时,媒介融合既有物理层面的融合,也有内核的深度融合,即在融合的框架下来将各个介质品类聚集、链接、打通,实现由“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甚至产生核聚变。

对于融媒体的发展和研究,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丰硕。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融媒体的研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如,魏冬青提出,在融媒体的时代,新技术将进一步深度改写媒体和内容行业,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必须遵循正确的价值观逻辑,发挥艺术想象力,坚守工匠精神和创新工作机制,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尽快树立忧患意识,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特点,加快与融媒体时代发展趋势保持一致[3];朱瑞娟指出,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不但要面对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并且还要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强烈冲击和挑战,所以电视新闻媒体一定要走上媒体融合的转型发展道路,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构建立体化新闻传播平台、积极转变新闻采编思维、重视电视新闻网络直播以及充分发挥自身具备的优势。[4]

融媒体时代大势所趋,对传统主流媒体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面对媒介生存的竞争压力,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必须直面行业巨变,跨越市场周期,坚守人文情怀,把握价值标准,打通资源协同,才能构建媒介融合的数字生态,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如此,才可以保证自身实现良好的转型发展,促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

二、融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现状与问题

媒介融合从内容到形态、从渠道到终端、从组织到体制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在媒介融合浪潮中以及新兴媒体的多重挤压下,电视新闻媒体能否构建传播高地,提升传播公信力,打造主流舆论平台,关键在于能否找准自身在全媒体时代下传播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抢占先机。从大众传播学角度观察,目前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在媒介融合中出现的问题如下:

(一)传播内容简单搬运,新闻信息交叉重复

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信息的传播范围较之前广泛,但传播方式略显单一。由于传播平台、传播时间的固定以及播出审核的机制较长,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形式化、流程化的内容较多。人们若想获取有效信息就必须在固定时间观看电视,而新媒体时代,人们更需要随时随地地获取自身所关注的新闻信息,同时及时发表言论与建议。由此可见,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对于播出的新闻信息很难及时充分地获得相应的反馈。在媒介中存在着许多的新闻信息碎片,导致信息重复交叉,纷杂重复。与此同时,随着新闻消息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公开化,难免会发生新闻同题竞争现象。新闻报道中的八卦倾向、充满噱头的标题,以及同质化等现象严重,新闻看起来很丰富,但其实有内涵、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并不多。因此,要对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新闻IP资源进行推介。

(二)采编人员创新不够,采编组织因循守旧

传统电视新闻媒体报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它主要是通过记者采编、实时采访报道等方式提供多信源的碎片化报道。一些电视媒体为抢头条和时效,为了增加同质化新闻的竞争力,并不会去核实新闻的真假;为了多增加曝光量与收视率,失实报道新闻,甚至制造假新闻来进行夸张和煽情。而观众作为新闻叙述的重要主体之一,由于其自身的价值观、职业等差异,对于发布的新闻内容的精度和深度没有相应的辨识力,造成新闻的差异化,因而新闻报道无法说明内容本质及其背后隐藏的真相。传统媒体近几年人才流失相对严重,以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为例,频道采编人员350人左右,近几年流失人才30人左右,占比为8%左右。传统媒体的人事管理体制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行政化、机关化比较严重,普遍面临“高端人才进不来,优秀人才留不住,存量人才流不动,低效冗员出不去”等问题。不同级别、类型、属性的传统媒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电视媒体较广播而言更严重。[5]因而,只有广播系统的新闻工作者改变传统采编思维,打破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工作模式,对本行业发展有良好的期待,才会使传统媒体行业焕发生机与活力。[6]以河南广播系统为例,他们在栏目组、频率、电台三个层面,从新闻内容的全媒体传播、音频自媒体以及多媒体采编技术平台建设,到生产流程再造等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积极进行“广播+互联网”的尝试,延伸了传统广播在新媒体中的影响力。[6]

(三)传播渠道有待扩展,媒体矩阵很难发力

近年来,传统媒体行业进入融媒体时代,正经历着巨大转型。从电视台在人才、广告收入、影响力和话语权等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播说联播》等视频在新媒体出圈,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也在内容、平台、渠道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尤其是以短视频、网络直播、竖屏视频为代表的新生事物方兴未艾,颠覆了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以往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就电视新闻纪录片来说,相比其他视听作品,它凭借自身的思考性和启发性特点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它的观众也因此局限于受教育程度、收入与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少数群体,或对某一垂类颇有研究的小众人群。据调查,电视新闻纪录片的人均收视时间约4分钟。在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台收视率每况愈下,传统电视新闻纪录片陷入叫好不卖座的困境。

以上问题,在当下电视新闻媒体融合发展中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瓶颈。目前,通过对新媒体矩阵平台的建设,提高传统媒体的全媒体覆盖能力,促进新媒体的“快速化成稿、多元化传播、多角度报道”的内容生产链的发展,快速形成多位一体的“媒体群”效应,已经成为融媒体时代的新的课题和要求。

三、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转型的路径选择

面对传统媒体转型时期的发展现状,我们要接受现实,瞄准趋势,顺势而为,总结对策。融媒体时代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立足电视新闻媒体优势,扬长避短,特别是电视台新闻传播工作肩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使命和职责,应该从传播者、渠道、技术、用户等多方面入手,审时度势,守正创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不断提高电视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

(一)扎根固有优势,维护媒体权威

虽然新媒体对电视新闻媒体等传统媒体产生了强烈冲击,但是电视新闻媒体仍然有着自身的固有优势,对此,电视新闻媒体应借助自身具备的公信力优势逐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以此来推动自身快速实现转型发展,而想要提升电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以及影响力,必须要注重自身节目质量以及知名度的提升。近几年,电视节目正在逐步向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电视新闻媒体想要实现自身节目的品牌化,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电视新闻媒体应注重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把关人”责任意识。“把关人”这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创始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它是指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有一些人至关重要,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生产。[7]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声音不绝于耳。广大普通公民作为自媒体的发布者也能参与新闻传播,电视新闻作为大众媒体把关人,在涉及政治大事或者社会焦点的敏感事件中,一定要及时发声,消除民众的疑虑和谣言。此外,“人人是把关人”的表层下掩盖的其实是真正把关人角色的缺失,所以会产生“三俗”信息泛滥、虚假报道频现、无节操恶搞等不良现象。而作为大众传播者的电视新闻媒体,无论是记者、编辑,还是主播都不能为了赚取点击量就一味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必须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報道要为党和人民负责,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新闻原则,引导主流舆论,提升传统媒体的公信力,肩负起该有的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

其次,电视新闻媒体应注重做好大众舆论的宣传工作。好作品要有好传播,有好传播才会有好影响力。在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能力极强,覆盖面也非常广,电视新闻媒体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合理借助各种媒介来做好宣传工作,以此来提升自身电视节目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这可以在电视新闻的主题宣传上多下功夫。构建“电视+网站+微信+视频”四合一的全媒体矩阵协同平台,做到全时段发布、实时发布、多屏发布、立体发布,可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补、互融、互动的传播新格局。[8]

最后,电视新闻媒体应注重加强节目形态的模式转变。新闻的本质是客观真实、实事求是,这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和原则。然而,新闻报道也需要向观众讲述故事情节。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要重视传播平台之间的差异,因此找到差异化新闻传播的平衡点至关重要。这需要我们了解不同观众差异化的个性需求,调整新闻叙事的方式和手段,注重新闻报道的感官体验; 打破固有传播模式,引领观众深刻了解新闻事实,增加新闻的公信力,保证内容的可行性,满足当下用户需求,并不断加强创新。

(二)转化采编思维,扩大传播资源

对于电视新闻来讲,其最大的特点便是线性传播。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广大新闻受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接受者,在媒体不断融合的趋势下,每个人都具备了生产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能力,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借助不同类型的社交平台以及移动终端来快速准确地对自己观点和想法进行表达。而在很多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一些现场人员也都能够借助移动终端设备发挥记者的作用,进行新闻信息的发布。从这里不难看出,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不再仅仅局限于新闻记者,人人都能够成为“记者”。所以,在这种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必须要注重工作思路的有效转变和创新,及时改变新闻采编的方式方法,如,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来搜取大量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与电视台新闻记者提供的新闻信息在短时间内进行优化整合,在对新闻信息作出确认的同时科学准确地判断出一个新闻事件所拥有的新闻价值。电视新闻媒体应将网络技术充分应用到新闻线索的寻找、整个事件的追踪以及新闻内容的编辑和播送的全过程,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电视新闻的生产周期,保持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进而提升电视新闻的播报质量和效率。

(三)构建立体传播,提高用户意识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想要取得良好的转型发展,一定要注重构建立体新闻传播平台。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应对一些常规网页信息、微博信息以及其他新媒体信息的发布途径展开全方位的有效整合,进而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的新闻信息联动发布机制,同时要准许广大观众对新闻信息展开评论以及转发,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视新闻信息的互动性以及丰富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途径。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两会帮你问》和央广直播间《央广会客厅》首次实现在两会特别节目中同框,总台的《我从基层来》《两会同期声》等专栏节目聚焦代表委员的讨论、提案,大小屏融合传播,准确、充分传递两会声音。此外,电视新闻媒体还应鼓励观众积极提供各种新闻线索,努力扩展新闻信息传播的覆盖面,促使广大观众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取到电视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增强广大观众的新闻感受。需要注意的是,微博、微信以及电视等媒介在对信息进行展现和传播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特点,所以电视新闻媒体在对新闻信息展开编辑的过程中,要结合所选途径进行差异性的对待。

(四)立足造船出海,建设自有平台

目前,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方式和模式,加快了媒体行业的传播和发展。媒体融合时代,各个电视新闻媒体对于发展融合的路径虽有不同选择,但建设新媒体自有平台,沉淀自有粉丝,打造社群运营,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央视新闻、央视频、云听客户端,人民日报的客户端,新华社的客户端,澎湃新闻的客户端以及各个省市自己的客户端等,都是希望“造船出海”,创造属于自己的平台与影响力,从而避免商业媒体的掣肘,肩负自身的责任与担当。又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5G高新虚拟视频场景应用,实现全媒体高清全景互动式双向直播; 新华社首次启用VR直播技术,新华社“新小萌”等AI合成主播大大提升了传播的影响力和创造力。由此可见,以内容为王的时代,新闻专业性和碎片化传播就是要加大内容生产,使新闻更亲民化、趣味化,进一步提升信息整合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推动借船出海,打造账号矩阵

在目前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信息消耗碎片化、网民地位空前提高的“媒体融合时代”,特别是商业新媒体平台占据技术、人才、市场等多项优势,传统电视新闻在渠道传播上居于弱势地位的情况下如何取得突破?很多电视新闻媒体选择“借船出海”,借助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商业新媒体平台影响力,运营原创内容,实现多方共赢。因而,基于各个新媒体平台特点的科学运营刻不容缓,电视传统媒体在与商业平台合作过程中,既要紧扣“实时、互动、融合、个性化”这四个关键词,又要考虑角度、温度、态度、粘度,因此打造新媒体矩阵成为众多传统媒体的选择。打造新媒体矩阵,要求新闻内容要及时准确、互动融合,这是新媒体抓住受众的生命线。同时, 打造矩阵账号,需要加强新媒体互动体验,让观众享受“客服”的互动,用户生产的内容在新媒体上能及时刊播,根据用户反馈信息不定期对新媒体的渠道和内容进行调整,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六)加强新闻直播,实施双向改造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应不断地展开技术升级,努力提升电视新闻的直播能力,这样可以促使电视新闻播报技术能够满足三网融合下对其技术的要求。

首先,电视新闻媒体应全力推动电视网络的数字化整转,实现双向改造,同时还应吸收和借鉴新媒体具备的优势,努力推动电视与网络平台实现同步直播,以此来提升电视新闻的覆盖面以及播报的时效性。电视新闻媒体尤其要重视新闻现场的网络直播,其现场性、真实性以及全面性,是其他新媒体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因此,电视新闻媒体应积极主动地对新闻直播形式加以充分运用,以此来将各种新闻事件快速、准确、真实地进行记录,从而保持新闻事件原貌,促使新闻事件的影响力以及直播能力不断增强。其次,电视新闻媒体应在各种新闻事件产生的第一时间内迅速取得新闻事件发言人的资格,要努力成为第一见证者,同时还要充分掌握整个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主流话语权,充分占据主导地位,进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正面舆论进行有效引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地方电视新闻媒体可以借鉴中央电视台所具备的全媒体融合直播形式,积极探索新闻直播的常态化以及日常化发展途径,如,开通爆料热线电话以及微信爆料公众平台,并且派专人对这些爆料进行汇总和分析,然后及时整理上报,保证抢占报道先机;购置直播设备以及卫星车等,以此来进行视频内容的直播传送,保证新闻直播的随时性、时效性。

(七)营造沉浸新闻,创新跨媒叙事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闻叙事方式有了新的突破。通过成功实现5G信号覆盖,5G技术持续传输4K超高清信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Ai合成智能技术将多路4K和VR视频信号进行集成制作和分发,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新闻体验。以超链接方式组织起来的多维立体新闻角度,不断突破传统媒体发展边界,实现媒体的全面转型。如何将传统新闻的浅层叙事发展为深度内容的创新表达,研究如何运用新的叙事手法,是有待延展的话题。新媒体时代,观众如何参与互动是跨媒叙事的核心。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开始流行时政Vlog,时政主题的严肃、宏大和 Vlog 形式上的高度生活化、故事化、风格化的表达被巧妙地运用到了新闻元素当中,受到观众的广泛追捧。如在党的100周年活动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燃! 一百响炮声是怎样炼成的?》《在“祖国心脏”里“熬夜”是有多难忘》系列 Vlog 接连亮相。40 多条时政主题的 Vlog,实现了“最重要的”和“最有趣的”无缝衔接,也让观众拥有了“用 Vlog 追时政新闻”的奇妙体验。[9]在央视两会报道中,融媒体行动“AI机器人上两会”、创意H5《一起看两会》、微视频《我是代表》等特别设计,体现了新媒体时代信息智能化和快速化、碎片化传播特点,实现了央视总台内容优势和传播方式多样化的高度结合,从而使观众能更加清晰、明了、直观、全面地了解新闻叙事内容。[10]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不但要面对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还要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强烈冲击和挑战。在这种环境下,电视新闻媒体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特色,借媒体融合之势,努力推动自身与其他媒体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新闻信息与广大观众之间的交流性和互动性,增强新闻直播过程中的现场感、影响力以及表现力,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构建立体化新闻传播平台,积极转变新闻采编思维,重视电视新闻的“短视频+直播”二次传播。如此,电视新闻媒体才可以保证实现良好的转型发展,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稳健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敏,韦文杰.媒介融合胜出战略[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2]歐阳霞.技术、观念、道路: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重构[J].当代传播,2021(5).

[3]魏冬青.融媒体语境下广电主播的坚守与突破——基于大型专项调研的若干思考[J].南方电视学刊,2018(1).

[4]朱瑞娟.融媒体时代新闻叙事研究的路径衍变[J].青年记者,2017(13).

[5]高金光,张靖,施宇,张淑华.失衡与重建——河南传统媒体人才流失状况调研报告[J].新闻爱好者,2018(11).

[6]勒路.曲折中前行——试析河南电台新媒体发展之路[J].中国广播,2016(1).

[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8]沈红星.融媒体时代主题报道的创新转型——以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宣传为例[J].新闻前哨,2018(10).

[9]张丽,刘念.互文叙事与感官重塑: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文本特征[J].现代传播,2021(9).

[10]金家正.融媒时代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的破与立[J].传媒论坛,2019(10).

(责任编辑:万书荣)

3508501908253

猜你喜欢

把关人融媒体时代媒介融合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