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众创空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2021-03-08沈睿媛刘晶晶

公关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高校大学生

沈睿媛 刘晶晶

摘要:创新创业实践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需要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支撑。虽然各高校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但是效果甚微,学生没有通过课程形成企业家精神,也没有获得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导。究其原因在于部分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联系不紧密、未建立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关系、创新创业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文章基于创客空间,探究能够培养高校学生长新思维、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为高校教育与社会接轨提供思路。

关键词:众创空间 高校 大学生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活动的内涵有所拓展,原本以科研人员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内容、以实验室及科研基地为载体的创新活动转变为当前大众为主体、多元创新为内容、以社会为空间载体的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孵化渠道及创新创业服务模式,众创空间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协同性、包容性等特点,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创业需求,为用户提供孵化与投资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基于众创空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能够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

一、众创空间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意义

(一)推动创新创业课内外一体化教育

众创空间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共享性、互助性、协同性等特征,是面向公众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该平台上,创业者之间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合作,促进创业者的创新思想转变为实际的创业方案。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机构,其育人目标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及能力。由此来看,众创空间与高校育人目标相吻合,并且能够整合课内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创业实践中。

(二)实现高校与社会企业的有效对接

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孵化器,是连接高校、社会和市场的纽带。2016年到2018年,我国创孵机构数量从7553家增加到11808家。通过众创空间,可以将师生的科研成果、创新项目孵化为科技型或服务型企业,或通过其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为师生的创新项目寻求种子基金或天使投资,实现高校与社会企业的有效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项目孵化,激活创业资源。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据统计,2016年众创空间举办了10万场以上的活动,其中有7.8万场创新创业活动。在众创空间,通过这种经常性的项目推介会、创业沙龙、培训辅导等多種形式的活动,交流创业经验,树立创业成功典型,将创业文化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将创业者与投资者紧密联系起来,降低了创业的门槛,营造出浓厚的精神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会极大地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二、基于众创空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策略

(一)构建基于职业标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学生要想依托专业知识进行创业,首选需要了解其所从事行业所需专业型人才的标准性要求。以建筑设计为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还要求学生了解建筑设计与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了解职业标准,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创新创业合法、合规,还便于学生创业发展后招聘人才。为此,高校需要将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及职业标准结合为有机的整体,形成创业、就业、发展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职业取向,优化课程结构,主要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课程、基于众创空间的实践课程。首先,以通识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先“立德”,再“树人”,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奠定基础;其次,将创新创业课程定位为专业课程的延伸课程,将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创新创业实践中;最后,应用众创空间开放性、协同性、包容性、互助性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沙龙、大赛等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学生参与活动的收获及取得的成果纳入学生评价中,激发学生的争先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二)依托众创空间创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为实用教育。因此,高校需要针对本校不同专业的特点,依托众创空间创设实践基地。首先,高校可以联合周边学校建立众创空间,组织形式可以为校友会,包括全企业的校友行业协会,如南京农业大学企业界校友会,成员为各行各业的校友,能够为初创型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依托行业的校友行业协会。随着公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宠物行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南京农业大学成立了宠物行业分会,主要包括宠物医疗、宠物美容、宠物食品加工、宠物训练等多个行业,校友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宠物行业校友会选择合作的校友,实现校友共同经营;依托项目的校友会。校友之间进行沟通能够了解校友当前所从事的行业,并能从中找到各类项目,如南京农业大学海南校友会成员在了解部分校友从事龙虾养殖行业后,创设龙虾周年养殖项目,各方校友积极投资,促成项目的发展。高校可以在现有校友会的基础上构建众创空间,其中校友、学生、教师为主体,校友会为载体,跨行业及行业内合作、项目孵化等创新创业活动为内容,充分发挥校内资源及校友资源优势,为学生打造安全、可靠、可及的众创空间。在实践基地建设的资金上,可以采用学校投入+学生拉外援的形式获取,学校针对基础硬件设施进行投入,学生负责筹集其他资金。此外,依托校企合作,打造实践基地,不同学生依据自己的创新创业思路选择合作的企业,基地建设与企业建设保持一致,实行市场化管理制度,学生可在基地内进行模拟创业,充分利用基地内的资源,提高自身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三)建设基于创新创业指导的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教师自身需要具备扎实的行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教学技能,确保知识传输的密度与质量。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教师需要对创业有一定的了解,能够通过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技术分析当前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市场现状,初步预测市场发展方向,为学生创业进行有效指导。为此,高校可以采用“校内+校外”的模式,鼓励校内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同时引进相关企业的骨干,从企业角度分析创业所需技能,为学生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创设基于众创空间的协同育人机制

首先,在校内成立创新创业实践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依托众创空间寻找可以合作的企业、制定创新创业实践管理制度、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是协同育人机制中各方主体的协调者与组织者。同时,配备专业化、信息化办公设备,能够处理海量企业信息及学生信息,积累创新创业资源。此外,精细化设置岗位和人员,避免职责冲突及混乱,制定明确的创新创业实践目标,将目标分流至各个岗位,并针对不同岗位制定工作计划;其次,基于众创空间广泛整合创新创业资源,与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充分发挥社会育人的作用,建立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五)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评价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及各个行业市场的发展,公众对于各行业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高校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不断的调整,在此构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学生、校企、第三方三位一体教育效果评价体系。从学生层面,了解创业教育指导的有效性;从校企层面,掌握行业市场的动态变化情况;从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层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科学性,全面评价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结束语

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成本低、专业程度高的创新创业服务,还能够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满足创业者的多元化需求。众创空间具有开放性、协同性、包容性、互助性等特点,与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育人目标相吻合。基于众创空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能够推动创新创业课内外一体化教育、实现高校与社会企业对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此,高校需要构建基于职业标准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依托众创空间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基于创新创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创设基于众创空间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众创空间的优势,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将学生培养为高技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磊.众创空间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策略[J].智库时代,2020(02):61-62.

[2]李琳琳.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手作众创空间项目实例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69-71.

[3]罗琳洁.众创空间建设与“双创”实践教学创新改革探究——以武汉学院与腾讯众创空间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188-189.

[4]于海,陳筱.依托众创空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措施浅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9(05):52-56.

[5]安益强.基于众创空间的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5):7-10.

[6]许涛.高校众创空间“三化”建设实践路径及策略建议[J].中国轻工教育,2019(03):34-38.

[7]黄佳祯,项勇,谭璐薇.基于众创空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西华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6):27-29.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