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会场上让人“抬头”的力量

2021-03-08汪东旭

四川党的建设 2021年2期
关键词:与会者会场基层干部

汪东旭

编辑同志:

最近参加一次会议,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领导在台上讲话,如果是全盘念稿子、照本宣科,台下的人往往都低着头,看资料、看手机,但如果领导从材料中走出来,针对当下的重点难点工作,陈述现状、提出问题、分析对策,不一味读稿念稿,则听会的干部大多会抬起头来。对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而言,应该读懂这种让人“抬头”的力量,“读”出务实的作风,“读”出干事的方向。

低头或抬头,是会场上的一个小细节,但细节背后,却折射出会风,反映着开会的效率。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有一些会议全程都是上面读文件、下面听会议,波澜不惊、四平八稳,导致下面的基层干部昏昏欲睡,会议的实效大打折扣。而一旦领导干部愿意做出改变或者创新,从材料中跳出来,在强调文稿材料要求的基础上,说一些材料之外的内容,多一些对与会者的关心、多了解与会者的工作,则更能调动与会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达到开会目的、提升会议质效。

会议是推进工作的有效载体。会场上“低头”与“抬头”的细微差别表明,基层干部更渴望开务实有效的会,听一些会议材料之外的声音。这种声音,不是全程念文稿,而是解读文稿、阐释工作内容;或是从材料中发散出来,把会场上的工作与会场外的改革发展事业结合起来,启迪思考、引人深思;或是跳出材料的范围,把材料没表达出的重点进行单独的要求和强调。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传递着基层干部的一种心声:开会要有所收获。

开会要有收获,这是基层干部最朴实的愿望,也是一种务实的作风、实干的精神。但在实际工作中,会场上的形式主义作风仍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白天总是疲于奔赴各大会场,而到了会场坐了半天,发现会议内容是一份通知、一份材料就可以说清楚的。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把基层干部集中起来,难道仅仅是为了表明“高度重视”、传导“责任压力”?

会议照本宣科,导致基层做了许多无谓的事,增加了开会的时间成本,消磨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精力热情,应该坚决摒弃。因此,我认为各地在召开全年总結会、述职述廉会等会议时,要善于从材料中跳出来,针对基层的诉求和期盼,少些照本宣科、多些干货硬货,少些使人昏昏欲睡的枯燥、多些让人“抬头”的力量,让基层干部真正能在会议中明方向、聚共识、解难题,切实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汇聚更多正能量。

(作者单位/成都市锦江区委组织部) (责编/范吴瑕)

猜你喜欢

与会者会场基层干部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会场交流
来自十九大会场的福建女代表心声
开会呢,严肃点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