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努力推进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

2021-03-08林伯海

四川党的建设 2021年2期
关键词:科教四川战略

林伯海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对此,我们要全面准确领会全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推进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

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基础和动力源

科教兴国、人才兴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教工作,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科技部启动了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相继出台《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四川教育现代化2035》 《四川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20—2022年)》等文件,为推动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动力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人才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更加突出。“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四川历来就重视教育、珍惜人才,抗战期间和“三线建设”时期,一大批学校和人才迁至四川,为四川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科教与人才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仍需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培育和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绵延不绝的动力。

推进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机遇与挑战并存

推进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面临巨大挑战。四川科教资源丰富,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低于全国0.36个百分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但人均水平不高,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与“北上广”相比,其留住和吸引人才的优势并不明显。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存在“城挤乡弱村空”现象。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存在瓶颈,校企合作层次不高、形式单一。教育经费投入与发达地区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高等教育办学条件的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推进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恰逢重大机遇。“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四川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在这个时期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将为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提供难得的机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学前儿童毛入学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推进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储蓄了动能。低于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个百分点的劣势也可变为我们的后发优势。宜居四川、安逸四川和连续12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成都为我们留住和吸引海内外英才,为推进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提供了地利与人和。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

面向未来,全省上下必须胸怀“两个大局”,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握科教发展规律、人才培育与成长规律,发挥人才集聚效应,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科教力量和人才支撑。

要把握新发展阶段。围绕“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对标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明确的重点任务,统筹教育科技协同发展,按教育规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按协同发展规律深化省校战略合作和川渝科教协同发展。省校战略合作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有效模式。川渝原本一家,高等教育和科研院所布局具有相当的互补性与协同性,要充分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契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发和调动高校、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川渝教育协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提升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水平,实施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和赋能提质专项行动计划等。找准合作领域,发挥“双一流”大学的引领作用,将四川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关键技术突破等需求,与高校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结合起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高等教育规模、类型、层次、学科和空间布局。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未来四川科教发展和人才培育的正确方向。

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走深化改革之路,加强基础学科的创新引领作用和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式,提升教育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點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水平。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高水平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真空管道和磁浮高铁等优势领域加快组建天府实验室,建好国家实验室四川基地,争创国家实验室。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革,建设高素质创新性人才队伍,培养一大批服务治蜀兴川的高层次人才。(作者系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刘艳梅)

猜你喜欢

科教四川战略
A gift I treasure
《科教导刊》征稿函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战略
科教之窗
战略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