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结构研究

2021-03-08张莉孙晓宁朱庆华

现代情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用户

张莉 孙晓宁 朱庆华

摘 要:[目的/意義]社会化搜索用户期望通过在线人际关系合作与社交网络等途径主动查找信息。相较于传统信息情境,该类用户的信息素养内涵表现出多维性与复杂性特征,本研究旨在探索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的组成结构。[方法/过程]本研究采取现象学研究方法,在对用户进行深度访谈后,对访谈资料编码分析得到信息素养的7项构成维度: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源确定、检索策略、信息获取、信息评价及信息应用。[结果/结论]本研究发现,与泛在意义的信息搜索活动中体现的用户信息素养相比,社会化搜索情境下用户信息素养主要结构的异质性虽不突出,但各构成部分富含社会化特征。相关研究结论能够为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的培育路径以及社会化搜索平台的功能设计提供启示。

关键词: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现象学研究;搜索即学习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1.03.005

〔中图分类号〕G25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21)03-0044-08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earch Us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Based on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

Zhang Li1,2 Sun Xiaoning3 Zhu Qinghua1

(1.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Jiangsu Open University,Nanjing 210036,China;

3.School of Information,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Since the concept of social search was put forward more than ten years ago,it has attracted the continuous attention of scholars in the field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as well as information retrieval.Social search users expect to actively search for information through onlin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cooperation and social networks.Compared with that in tradition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the connotation of us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shows multidimensional and complex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search.This paper aimed to explore the constitution of user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under social search context.[Method/Process]This study adopted the method of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After analyzing the coding of in-depth interviews data,the seven dimensions of us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under social search context were summarized as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information demand,information sources,retrieval strategies,information acquisition,information evaluation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Result/Conclusion]It is found that the constitution of us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under social search context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embodied in ubiquitous information search activities,while it is full of rich social characteristics in each division.Relevant research conclusions can provide idea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social search us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functional design of social search platforms.

Key words:social search;user;information literacy;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earch as learning

作为社会化信息情境下全新的信息搜索模式,社会化搜索(Social Search)[1]是在互联网用户搜索行为的基础上,集合Web搜索、社会化网络及个性化服务中的理念和创意,为网络社区中“志趣相投”的个体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搜索服务。从平台类型看,社会化搜索主要表现为以下4种形式:社会化媒体、在线问答社区、社会化搜索引擎以及社会化标注系统[2]。社会化搜索用户规模庞大,用户在使用社会化搜索平台查找信息的过程中遇到的信息过载、隐私泄露、信息焦虑、信息茧房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与用户信息素养水平密不可分。因此有必要对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特征,特别是组成结构进行探索性研究。

本研究利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识别和挖掘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的基本要素和构成维度。在对36名社会化搜索用户进行简单访谈的基础上,从中选出7位资深用户进行开放式访谈,并将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分析,以此来挖掘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的组成要素,同时探索其与以搜索引擎为代表的一般信息搜索情境下用户信息素养的不同之处。

1 文献回顾

1.1 社会化搜索行为研究

从2004年被提出[1]至今,社会化搜索受到了图书情报、信息检索、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领域学者的关注,研究视角包括技术、行为、应用等[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社会化搜索内涵的理解日益加深,社会化搜索的研究范畴也在逐渐丰富。前期研究中,孙晓宁等[3]从活动理论的角度对社会化搜索行为的结构与过程进行了解释,此后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如下:

孙晓宁等[4]采用准实验研究讨论了不同用户满意度及任务复杂性水平下社会化搜索平台中用户的信息价值感知差异性。韩文婷等[5]以用户为中心,基于健康信念和顾客满意度模型,构建了医疗类社会化搜索答案质量用户满意度模型。管家娃等[6]构建了包括平台、情境、信息和用户4个维度的社会化搜索信息偶遇框架。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许多研究尽管并未直接提及“社会化搜索(Social Search)”的概念,但积极地将社会化媒体、在线问答社区以及社会化标注系统为载体的相关信息搜索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根据本研究对社会化搜索概念与内涵的理解,这些都属于社会化搜索研究的范畴。

1.2 信息素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信息素养最初植根于图书馆用户教育,体现为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7]。随着Web2.0技术日益影响人们生活、学习及工作,改变人们创造和获取信息的环境,学者们提出信息素养2.0这一说法,认为此时的信息素养以创造为核心,用户通过主动参与社会性互动,运用批判性思维,促进终身学习[8]。2011年Mackey T等首次提出“元素养(Metaliteracy)”这一集成概念,认为信息素养是其他诸多素养的基石,而元素养则是信息素养的核心[9]。学者们也尝试通过文献调研对社会化媒体情境下信息素养的内涵进行探索分析[10-13]。然而有关社会化搜索情境下用户信息素养的相关研究却不多见。

此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素養影响因素进行了揭示与探讨。从内在因素看,信息素养受到自我效能、信息需求动机、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14-18]。外在因素主要有家庭背景,如父母的信息交流技术使用水平及兴趣;学校背景,如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信息交流技术使用水平;宏观背景,如所处社区及网络环境[17-22]等。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作为质性研究方法,现象学研究旨在通过对一种特定现象的观察,分析引发该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别人的眼来观察世界,提炼重要因素,即从具体的现象出发,探究这一现象的本质及出现的原因。现象学强调显性信息(参与者说了什么)和隐性信息(叙述的背后是什么、省略了什么),需要描述和分析“文本”来解释“语境”[23]。近年来,现象学研究被用于图书情报学研究[24-25],包括信息行为[26-27]、信息素养[28-29]等研究领域。为探索社会化搜索用户的信息素养构成,本研究遵循现象学方法的基本要义,即悬置—意向性—主体间性,抛开研究者的偏见与原有的理论知识,关注社会化搜索用户对信息素养的真实理解,排除经验性的前提假设,通过得到的深度访谈资料来说明问题的原因与本质。

2.2 资料收集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索社会化搜索环境下用户信息素养的构成因素,用户的实际经历、情绪变化、基本信息等都有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为此,本研究选择立意抽样,采取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对社会化搜索用户进行访谈。为保证研究质量,受访对象的选取必须同时符合3个标准:其一,拥有社会化搜索平台的使用经历,且每周的平均搜索频率不少于3次;其二,具有良好的认知与沟通交流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三,事先征得其访谈、记录与录音许可。同时考虑受访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专业及计算机能力水平等因素,尽可能保证访谈样本的代表性和访谈结果的丰富性。此外,为保证访谈所获资料真实可靠且可为研究所用,本研究尽可能在安静、受访者相对熟悉的环境下进行访谈,最大程度排除外界环境对访谈的影响;访谈结束后,与受访者对访谈内容进行核对,如有前后不一致的表述则追加访谈。

访谈大纲的设计主要基于用户的社会化搜索过程,重点从信息素养内涵的角度出发,对搜索过程中构成并影响用户信息素养的因素进行考察,如表1所示。

2020年2月,研究人员通过电话初步访谈了36位符合研究要求的受访对象(编号:E1~E36),旨在了解用户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基本搜索行为与信息能力。根据Turpin G等[30]的研究,英国临床心理学博士建议6~8名参与者是适合现象学研究的人数规模。既往研究选取的访谈样本多处于5~8人之间[27,31]。因此本研究根据初步访谈结果从中挑选了7名具有丰富的社会化搜索平台使用经验、符合前述要求的社会化搜索用户(编号:P1~P7)于2020年3月至2020年4月之间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媒介为微信语音、视频及电话,受访者的相关信息如背景信息①您的年龄、职业、专业、计算机能力水平?

2.3 资料整理

按照现象学分析方法要求,研究者对获取的1.1万字的访谈资料进行质性编码分析,具体过程[32]包括:①反复阅读文本,记录观察结果与反馈,从整体上理解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的体验和经历;②将笔记转化为新的主题,在稍高的抽象层次上形成一个简洁的短语;③寻找新型主题之间的关系以及独特要素,根据概念相似性将它们分组,并为每个集群提供一个描述性标签;④凝练核心要素与维度,比较前期简单访谈的记录以及深度访谈资料,未见新概念和关联,最终形成研究结论。

3 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根据编码结果,本研究进行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的现象学描述,并尝试对现象的产生进行本原性分析。

3.1 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的现象学描述

通过对初步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发现用户的搜索行为表现各异,通过社会化搜索得到的知识收益存在较大差距。搜索初期,10%的用户无法通过检索词准确表达信息需求,50%的用户因缺乏了解而无法选择合适的搜索平台。

当一次搜索不能够满足信息需求时,20%的用户会直接更换平台进行再次搜索,50%的用户则先更换检索词,如果依然无法获取所需信息则再度更换平台,30%的用户始终坚持最初选择的搜索平台,通过不断更换检索词获取所需要的搜索结果。

获得搜索结果后,绝大部分用户(97%)能够根据自己的初始需求与先验知识形成判定方法选择令自己满意的信息,仅有个别用户(3%)对信息的判断能力较弱,无法确定信息的价值。

搜索结束后,绝大部分用户(94%)会将搜索结果与自身已有知识进行对比,在形成新的想法后实现知识的存储或更新;仅有少量用户(6%)不会与自己的既有知识进行比对,只图解决即时的信息需求。此外,社会化搜索用户会将获取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或用于帮助他人。

访谈数据显示出用户的搜索行为习惯,折射出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

3.2 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结构的本原性分析

1)信息意识

信息搜索活动往往源于用户发现自己存在信息缺失,因此创造或寻找机会寻找信息,即为信息意识。分析结果发现,多数用户会通过网络寻找信息,少部分可能会选择询问他人或阅读书籍的方式获取信息。用户的搜索习惯、专业与教育背景及计算机能力对其搜索行为产生影响,例如受访者P3认为“网络搜索很方便、快捷,一直用也习惯了”。另外,搜索平台的信息与内容质量同样也是影响用户信息搜索习惯的重要因素,而互联网上充斥的劣质信息使用户可能抗拒通过网络进行搜索,例如受访者P2认为“网络信息太复杂,我不懂的信息怕自己识别不了。如果我手边有相关的书籍,网络不会是首选”,这是研究者事先未曾想到的。此外,部分用户受到社会交往的影响使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在线问答社区作为社会化搜索平台的主要类型之一,已成为在线信息搜索的关键路径。这也是互联网集群智慧(Wisdom of Crowd)、群体协作(Mass of Collaboration)模式用于解决用户信息需求的典型表现,受访者P6表示“自己有很多问题不清楚,但是(问答社区中的)别人可能遇到过且已经有解决办法了”。

由此可见,信息意识首先受到用户自身搜索习惯、专业、教育水平、计算机等级等因素的影响,其次,搜索平台的内容质量与信息价值,以及集群社区的信息资源贡献效率,用户自身的社交能力等同样也是影响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的关键。

2)信息需求

在信息搜索前,用户能否明确意识到自身的信息需求并准确表达对获取搜索结果至关重要。受到思维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的影响,部分受访者能清楚地意识并表达自己的信息需求,而有些则不能。当用户受到自我效能的影响对自身检索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和信心时,则能准确判定自己的信息搜索需求,受访者P6表示“我本身就是文科专业,这种抽取关键词表达清楚自己的需求对我来说太简单了”。此外,用户的信息需求表达还会受搜索过程中情绪的影响。在情绪较为焦急、紧张的状态下,用户较难准确判断信息需求,受访者P1表示“如果当时的问题很紧急,或者我当时很烦躁,我可能就没办法很好地组织语言”。用户社会交往环境也会影响其需求表达,在选择或构造检索词时用户会与线上、线下好友表现出趋同性,受访者P7表示“跟身边的人待在一起久了,说话用词都会跟他们一样”。

另一方面,搜索工具的使用体验会影响用户的需求表达。使用体验良好的用户搜索过程较为顺利,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知识储备描述信息需求;而当体验较差时则难以积极调动知识形成清晰的搜索需求。其次,用户对搜索平台的使用经验和熟悉度会影响其选择关键词的能力,受访者P7表示“搜索的次数多了,就知道搜索的时候用什么类型的关键词能搜索出來,所以能使用词语清楚表达”。此外,社会化搜索平台提供的语音搜索、视觉搜索等功能为信息需求表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在当今信息超载的环境中,用户经过判断认为信息质量能够满足其搜索需求后,才愿意将信息进行比对或与他人分享、讨论。社会化搜索平台为用户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更多机会,用户往往乐于将搜索结果与他人分享。与此同时,积分、奖励等游戏化规则促使社会化搜索平台中的用户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或内容评价,受访者P6表示“有时候我可能并不想就一个问题进行评价回答,但是看到平台上有一些奖励措施,我就参与了”。

综上,信息评价受到了用户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以及职业习惯的影响。而社会化搜索平台的社交功能模块以及激励措施会促使用户对搜索结果进行评价。

7)信息应用

在对搜索结果进行评价后,用户会将信息应用于个人工作、学习与生活或对他人的帮助中。用户对社会化搜索活动的态度会影响其信息应用。如果态度消极,则可能倾向于不进行应用,受访者P4表示“如果问题本身不痛不痒,那是否搜索到怎么用对我的影响不大”;相反,如果用户求知欲极为强烈、对搜索结果充满期待,则其在整个搜索过程会态度积极,并且会将搜索结果应用于实际中。从搜索目的来看,用户的生活需求与社交需求直接影响信息应用。生活需求能够促使用户通过搜索获取相关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出于社交需要,用户也会将搜索获取的知识用于帮助他人,在一定程度上贡献社会价值。此外,性格特征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信息应用方式。内向型用户一般会将搜索信息应用于自身的生活或工作中,受访者P6表示“不太擅长在公共环境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担心自己的观点可能会引来激烈的抨击”;外向型用户更愿意将信息分享到公众场合并服务他人。法律意识较强的用户会严格遵循互联网相关法律与伦理,有限使用搜索到的内容,不会随意散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受访者P7表示“一定会在法律范围内利用搜索到的信息”。

综上,社会化搜索用户的态度、生活与社交需求、性格特征、法律意识均是影响信息应用的因素,体现了用户在搜索活动终结阶段的信息素养。

4 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对深度访谈资料进行现象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文献中对信息素养内涵与构成因素的相关研究结论,探索了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的主要结构组成。研究发现,在用户产生并明确信息需求后,会选择熟悉、实用或社交同伴认可的社会化搜索平台进行信息搜索;通过重组、增删检索词、参考或寻求平台讨论区其他用户帮助等方式不断地制定、调整检索策略,寻找合适的信息资源;当面对大量的搜索结果,用户利用其信息甄别及筛选能力,在结合个人先验与既有知识的同时参考社会化搜索平台上其他用户,尤其是搜索问题所涉及领域的权威用户或关键意见领袖的意见对信息进行综合评价,最终选择能够满足其信息需求的搜索结果,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储备;用户所获信息的质量越高,受性格特征影响或社交的需要,用户则越倾向于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的应用所获信息。特别地,注意到在“搜索即学习”情境当中,信息素养对于解决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需求,将搜索内容运用于学习或研究实践更具价值空间。以上的信息搜索过程折射出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的结构及其组成要素,如表3所示。

本研究认为,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源确定、检索策略、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与信息应用7个维度,如图1所示。在信息搜索的不同阶段,社会化搜索用户的信息评估与决策方式与一般意义的信息搜索活动有所不同。换言之,社会化搜索平台为用户信息需求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路径,为信息源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检索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也为信息获取、信息评价和信息应用提供了新的范式。

5 结 语

借助现象学研究方法,本研究对社会化搜索用户的信息素养结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为保证深度访谈的效果,本研究慎重选择访谈对象、有效控制访谈环境、科学设计访谈大纲。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转录与编码分析,本研究详细描绘了社会化搜索过程中用户信息素养的体验,剖析了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的内涵与主要结构,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源确定、检索策略、信息获取、信息评价及信息应用7个方面。研究发现,与一般意义的信息搜索活动相比,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结构的异质性虽不突出,但在各个构成部分都带有丰富的社会化特征,特别强调用户的交互、合作和分享,在信息源确定和检索策略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本研究尝试将现象学方法应用于用户信息素养问题的研究,试图根据用户的社会化搜索经历与体验来解析信息素养的主要构成维度及其要素,是质性研究方法应用的一次创新。相关结论为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培育路径提供帮助,对社会化搜索平台的功能优化与设计带来启示,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社会化搜索、信息素养以及“搜索即学习”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Freyne J,Smyth B.An Experiment in Social Search[A].Nejdl W,Bra P D.Adaptive Hypermedia and Adaptive Web-Based System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M].Berlin:Springer,2004:95-103.

[2]孫晓宁,朱庆华,赵宇翔,等.社会化搜索研究进展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7):5-13.

[3]孙晓宁,赵宇翔,朱庆华.社会化搜索行为的结构与过程研究:基于活动理论的视角[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44(2):27-45.

[4]孙晓宁,赵宇翔,朱庆华.社会化搜索平台中信息价值感知差异研究——基于用户满意度与任务复杂性视角[J].情报学报,2018,(1):86-97.

[5]韓文婷,朱庆华,白玫.医疗类社会化搜索答案质量用户满意度模型及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7):14-20,55.

[6]管家娃,张玥,赵宇翔,等.社会化搜索情境下的信息偶遇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12):18-24,44.

[7]Zurkowski P.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R].Washington,DC: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1974.

[8]Spiranec S,Zorica M B.Information Literacy 2.0:Hype or Discourse Refinement?[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10,66(1):140-153.

[9]Mackey T,Jacobson T.Reframing in Literacy as Metaliteracy[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011,72(1):62-78.

[10]范哲.社会化媒体情境中信息素养的内容框架研究[J].情报杂志,2012,(10):168,174-178.

[11]Müller S,Scheffler N,Seufert S,et al.The 7i Framework-Towards a Measurement Model of Information Literacy[J].2015:1-14.

[12]刘咏梅,谢阳群.“搜索即学习”视角下大学生信息素养行动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8):97-103.

[13]Murawski M,Bühler J,Bckle M,et al.Social Media Information Literacy-What Does it Mean and How Can We Measure It?[C]//Pappas I,Mikalef P,Dwivedi Y et al.Digital Transformation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 in the 21st Century.Cham:Springer,2019:367-379.

[14]Pinto M,Sales D,Fernández-Pascual R.Gender Perspectiv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Settings[J].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19,41(4):100979.

[15]Pinto M,Fernández-Pascual R.A Diagnosis of the Level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Among Social Sciences Undergraduates[J].Portal: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2017,17(3):569-593.

[16]Alkan M,Meinck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Use of ICT for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Their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J].Large-scale Assessments in Education,2016,(4):15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用户
关注用户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