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图引领,相得益彰

2021-03-08姜艺坚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散思维小学高年级

姜艺坚

【摘要】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将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指导探究实施初期的学习活动,构建一种实用的、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在把导图具体化、细致化的过程中,思路随之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清晰,在思维导图引领下开展的实践活动就越具可操作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散思维

一、引言

思维导图自从被引入我国的教育教学视野中,它所起到的作用得到了教育工作者广泛的肯定。随着思维导图在各学科教学中应用逐渐深入,我们也尝试将思维导图逐步运用在综合实践学科教学的活动实施初始阶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认为,成功的教育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实现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基于这个出发点,笔者尝试把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找到思维导图和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结合点,构建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不但能够促进學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选题释义

1.思维导图的作用

思维导图,简单却又有效。它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涉及的要素,用从属和分支的层级图方式表现出来,建立起一个记忆思维的链条。思维导图能充分调动起大脑的各项机能,利用图形化、阅读经验、思考问题的规律,协助人们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建立联系,开发头脑本能。

2.小学高年段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习特点

小学高年段(五、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定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提问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围绕感兴趣的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具备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

3.思维导图是综合实践课程最为适用的基本教学手段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其课程目标、内容、过程和结果都是开放性的。面对开放性的课程,高年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适合他们的学习工具,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无疑是最为适合的。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大脑思考的过程,学生可以在借思维导图的协助下,提升发散思维的能力,并在制作导图的过程中,理清自己思维的脉络,回顾自己整个思考过程。思维导图的运用,符合了小学生以形象化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更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思维导图的运用,也能更好地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自主性理念,提供了创新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将综合实践活动推向更广的空间。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段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探究实施初期的具体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实践性课程。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引领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和动机,对问题的解决始终贯穿在活动的过程之中。笔者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中发现,凡是出现与“问题”相关的教学环节,都可以具体地运用思维导图介入。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础,而思维导图则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思维导图运用于主题确定课,能有效发散、整理、确定研究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在活动展开过程中共同参与、逐步构建生成的跨学科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讯息,思维导图的运用显得尤其重要。

主题确定课是引导学生开展主题研究活动的第一阶段。在主题确定课中,寻找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切实可行的、有一定研究价值的课题是学习的关键。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提出中心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利用发散思维联想到主题相关的各种方面,围绕主题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逐步形成简单的思维导图。

如,笔者在“垃圾分类”“田间管理”两个不同主题的教学中,让学生联系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充分展开联想,提出问题。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想要研究的问题中的关键词写下来。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的关键词包括(如下图所示):

这时,教师要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珍视学生提出的各种原生问题。因为学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已属不易,代表着个人思考的轨迹。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多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必定有所发现。这有别于以往学生零碎性、漫无边际的提问方式,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自己真正关心的、想要解决的,他们的自主性、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学生画好了个人的思维导图,再在小组内交流、整合。学生可以在原来的思维导图基础上进行补充整理、删改合并,并尝试把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归类,定出类别名称。然后根据所提出来的问题的研究价值,用星星符号标出轻重顺序。由于思维导图具有可修改性,学生新生成的问题与原有问题之间可以很好地衔接,同时也体现出了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避免单一、僵化、固定的模式去约束学生的思考。

思维导图教学法在主题确定课中的运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性,把研究主题的生成交给了学生,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放性原则,为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创设了巨大的空间。

2.思维导图运用于方案制定课,能帮助学生制定细化、具体、可行的活动方案

在活动前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而方案制定课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起始阶段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课型。让学生通过活动方案制定的过程,学生围绕活动主题,从特定的角度切入,选择具体的活动内容,并自定活动目标任务,提升自主规划和管理能力,这是方案制定课的价值所在。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制定出严密的实施方案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的能力水平还处在初步认知的层面上,习惯于“老师布置——学生完成”的旧有学习模式。而且即使是到了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其语言组织和表达水平都给制定方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运用思维导图制定方案,优化了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把所有要留意的意识与事物写出来,再逐步组织成清楚、具体的计划,借助思维导图形式,学生更易于清楚明白制定方案要关注是哪些要素。

例如,在《策划特色运动会》方案制定课上,笔者先给学生提供一份“观鸟”的活动方案作为范例,引导学生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包括:观鸟的地点、观鸟的目的,参与的人员、观鸟的设备、观鸟的时间、活动的形式、人员分工、帮帮团成员、查找相关资料、展示的形式等内容。笔者给每个小组一张白纸,先把小组选定的子课题,即活动名称写在思维导图的中心。让学生学习“观鸟”的方案制定形式,通过小组合作,把这些基本要素以分支形式列于思维导图中,再具体分项目进行完善和细化。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集中起来,思维也开始活跃,能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思考。思维得到了扩散与发展。这种画图的形式很好地反映了他们的设计思路,不但节省时间,而且让人容易看明白。

接着,笔者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上来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其中“ 坚忍”小组呈现的思维导图如下:

这一组的方案写得详细具体,反映出学生思考比较细致。但课堂教学时间非常紧迫,如果每个小组都汇报的情况下,时间则更加有限。这时候,图形是最好的选择。图形状的思维导图是较容易被大脑所接受的。在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汇报后,其他组的同学也能很快就看明白了。

“细节决定成败”,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不足,在方案制定的初始阶段容易出现内容笼统、不具体的问题,而且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没有充分的考虑清楚。在小组长汇报本组方案后,其他同学通过观看思维导图,能迅速地发现问题,提出个人的修正意见。在原有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交流、讨论与再次修改,体现出了思维导图可修改、可补充的优势。

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对各组的方案已清晰明了,也从中学习了各家之所长,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方案制定的效果更加明显。学生对方案制定的思维过程是逐步深化的过程,思考由浅入深,由单一变复杂,由片面到全面,整个思路越来越清晰,对推进活动也越来越有把握。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学会思考、学会分析,进而发挥出创造的潜能。

3.思维导图运用于方法指导课,能提高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设计、规划能力

当学生制定好各组的活动方案后,教师就要引导他们把方案一一落实于实践中,真正地”动“起来,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走过场”。方法指导课就是为了加强对学生活动方式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教师指导重在激励、启迪、点拨、引导,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起始阶段课型,是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科学的研究方法,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活动而进行的指导性课型,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就是其中两种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过往的方法指导课中,不少教师热衷于让学生填写各种内容齐全、格式固定的“调查问卷““采访提纲”等,这些做法表面上看确实是提高了学生活动的规范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消解了学生主动运用方法进行研究与实践的积极性。

笔者尝试把思维导图具体运用在调查问卷设计课与采访指导课中,以解决学生的实际操作问题为出发点,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性的特点,设计了小组合作、集体交流、范例引领、修改作品的环节,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互相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对实践活动的设计、规划能力。如,在“垃圾分类”调查问卷设计课中,笔者先让学生观看视频:由精英小组(“关于我校五年级学生垃圾分类落实情况的调查”子课题小组)的成员汇报小组的活动方案、目标,以及通过采访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并邀请其他小组帮忙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然后,与同学们明确调查问卷的组成部分是:标题、导语、题目、结束语。随后,笔者出示“关于南武小學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问卷”。激发学生思考:这份问卷存在哪些问题?并开展小组活动:由组长扮演调查人员,负责读题,其他同学扮演被调查者来回答问题。再展开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设计合理吗?为什么?在学生汇报分析问题后,我总结并归结纳出设计问卷的要求:(1)围绕主题来提问;(2)符合调查的对象;(3)语言要简洁明了。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把主题写在思维导图的中心,利用“五何”问题分类法,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问题。每个小组选出2-3个最好的问题(合理的、不重复的),写在纸上,接着请各小组展示设计的问题,由学生们评选出写得最好的问题作为调查问卷的题目。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修改问题“的学习过程,思维的发展呈螺旋形上升趋势。

而在采访指导课中,同样可以借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放射性的特征来进行教学设计。“采访“,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实就是”问问题“,是通过提问来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在进行采访指导时,需要明确的是三大项目:“为什么问”——即采访的目的;“问什么”——即采访的内容;“怎么问”——即采访的实施过程和技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这三大项目来展开。让学生把采访的主题写在思维导图的中心,“采访的目的”“采访的内容”“采访的实施过程和技巧”以分支的形式扩展开去,再进一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各项目的细化,最后在班内进行交流、评价与修改。在这三个项目中,最关键的是确定“问什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个别学生尝试提问,并引导其他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在比较、分析、改进的活动中了解问题设计的依据、要求和评价标准,掌握设计采访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结语

因为思维导图具有图形性、发散性、可修改补充等特点,可广泛地运用于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探究实施初期。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把导图具体化、细致化,思路也随之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清晰,实践活动就越具可操作性。

思维导图的运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导图的运用,能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不再受限;思维导图的运用,丰富了综合实践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动效率。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认知和体验不断深化,师生、生生之间又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思维导图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笔者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教师加入关于思维导图教学的探索中去。思维导图必将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学科舞台上,散发出夺目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刘鹤.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1.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2017.

[3]李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

[4]倪建东.思维导图在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1.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散思维小学高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对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启示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让语文插上综合实践的翅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