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基层图书管理员素质建设策略

2021-03-08谭兴国湖北省图书馆

文化产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管理员

谭兴国 湖北省图书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层图书馆室包括县级公共图书馆和乡村农家书屋、社区阅览室都正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前,作为我国目前最基层的公共图书馆——县级公共图书馆、乡村农家书屋、社区阅览室也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馆藏的结构、传播的方式及服务的层次上。图书馆从形式到内容的变化,必然带来其工作主体——图书管理员素质的变化。文章就目前基层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建设问题,进行简略的论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基层图书馆室正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为适应形势发展,务必加强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建设,即基层图书管理员要成为信息快手、网络高手及专业能手,要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和更强的工作能力,更好地从事图书管理,服务读者,服务构建书香社会的大局。

当前基层图书馆室发展的方向

(一)实体型转向虚拟型

当前,图书馆不再以馆舍面积的大小衡量该馆的文献藏量。馆舍走向虚拟化,馆藏走向数字化,这也代表着新一代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室和网络图书馆室的兴起。印刷文献不再是图书馆室的主要收藏对象,应运而生的是大量的网络文献,是经过二次开发的文献资料。

比如,湖北省率先实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献信息共享工程已辐射到县一级基层馆,县馆的数字化建设快马加鞭,县馆的虚拟化已初见成效。图书馆的概念不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座大楼,也不再是成排的书架,而是通过局域网内的一台台电脑终端连接的大量文献。

近年来,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均等化,把农家书屋工程作为我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20多亿元,建成农家书屋60.0449万家,覆盖了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数量庞大的农家书屋作为乡村图书馆室的新面貌被呈现,以虚拟化即电脑和网络构成的电子阅览为主要形式。

(二)综合型转向专业型

网络文献的普及,读者不再需要去图书馆就可以看到大量公众读物和公用文献信息,即读者查阅一般的文献资料不再是非利用图书不可。作为基层图书馆室,它的生存面临着挑战:靠什么来吸引读者?

早在数年前,湖北省的公共图书馆已经意识到这一个问题,并且进行了有效探索,这就是创建特色图书馆,如黄石的服装馆、荆门的啤酒馆、夷陵的柑桔馆及远安的林业馆。创特色的提法虽然有待商榷,但是由此而提出的各种建议改变了馆藏结果,由收藏没有重点的综合类图书转为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收藏方式,是基层图书馆室藏书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些农村书屋和社区阅读室,根据生产、经营的需求,调整藏书结构,如,增加关于当地农民种植养殖、社区群众养生或经营方面的资料信息和图书报刊,很好地吸引了读者,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只有提升藏书的特色化和专业化,达到调阅有关文献“非我馆我室莫属”的效果,基层图书馆室才能不断提升生存发展的条件。

(三)咨询性转向研究性

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模式,不再是以大量的为读者借还图书工作为主。读者对图书馆室的要求,也不再简单停留在文本咨询上。读者对图书馆室的需求层次将会提高,对图书管理员的要求也会提高。只有图书管理员具有专业素养,使读者不依赖电脑解决问题,而要咨询图书管理员,这样,读者才会走进图书馆室。

信息化和网络化环境下基层图书馆管理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信息快手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传播和获取将以信息处理为主要形式。作为信息传播的中间站,基层图书馆室以有形的实体融入到无形的虚拟中。各种信息在这里碰撞交汇,如同繁忙的高速公路交叉口。读者获取知识将以信息为主,然而信息源的获得却靠图书管理员的引导。这就要求一名图书管理员有较大的信息储存量,如同电脑有足够的内存,然而这些积累靠得是快速获取各种新信息的能力和速度。只有图书馆员先于读者获取信息,才能有效地指导读者利用好图书馆。

(二)网络高手

图书馆的虚拟化,对传统的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原来的图书馆专业毕业的人才,不一定能适合新时代图书馆馆员的要求,新时代的图书馆管理员不仅要懂图书管理,还要懂电脑、懂网络,要求既是图书馆管理员,又是网络管理员,这样一个虚拟化程度较高的图书馆,才能真正发挥到真正的作用。人病了可以停止工作去休息,但是图书馆的借阅等系统出了毛病却不能停止动转,不能让读者等在一旁去找人来修理,图书馆馆员必须自己很快地修理好,尤其是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员少,经费有限,不可能同时储备几条自动化系统,分工也不可能那样严格细致,往往是身兼多职,一条系统出了问题即可能导致全馆工作的瘫痪,因此虚拟化的公共图书馆需要的是一个即懂图书管理,又懂电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农家书屋和社区图书管理员,问题尤其突出,没有专职图书管理人员,大多是村干部、退休老师、社区干部兼职图书管理,图书馆管理人员趋于老年化,更需要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三)专业能手

基层图书馆室地位的提高,在于其藏书的专业化,其发展的道路在于特色化。专业化的藏书,特色馆室的建立,必须要有专业化的人才来管理。因此,未来图书馆的馆员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兼职人员,或者说仅有书面职称的人,而是一名真正在某一领域有所研究和建树的专业人才。

提高新时代基层图书管理员素质的途径

(一)强化现有人员的后期教育

图书馆室的快速发展对图书管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毫不夸张地说,图书管理员队伍面临的是转型和素质的全面提升。然而,公共图书馆馆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不容乐观,尤其是县馆和乡村社区图书馆室,图书管理员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有半路改行者,有作为照顾调进者,且不说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学图书管理的专业人才也十分稀少;农家书屋和社区阅览室更有不少兼职者、临时工作者。因此,目前面临的是现有图书管理员队伍的后期教育培训问题。只有加快图书馆现有管理员的培训步伐,才能适应新时代图书馆室发展的要求。

各级公共图书馆要发挥业务的主导作用,抓好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专业知识教育培训,可以分级、分层、分片开展基层图书管理员的教育培训活动,使之成为懂图书管理的行家里手,使基层图书馆、室、屋的开放方式从粗放、随意、简陋的方式转变到标准化、规范化的专业化管理上来。

(二)图书管理员聘用标准严格化

把住图书馆室聘用人员的关口,严格图书管理员聘用标准,这是图书馆室发展的关键一环。这就要我们各级领导部门,尤其是主管图书馆室的文化部门,要切实转变对图书馆室的认识,图书馆不是一个人人可进的清闲之地,更不是一些人养老的地方,这是一个知识的合集之所,是研究学问和传播文化的知识平台,要制定相应的聘用标准,严控聘用关卡,才能保障图书馆室的正常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三)图书管理员知识的多元化

当代读者由于从事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对图书管理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图书管理员不仅是图书管理的行家,更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能够很快地搜集、掌握生产生活的相关知识,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解答读者的多方面的问题。

(四)图书管理员建设的制度化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赋予的“推广全民阅读”“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在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中,切实加强基层图书馆、室、屋的图书馆管理员建设,把图书管理员建设纳入文化建设的法规制度中,从制度建设层面保证图书管理员队伍稳定和素质提升,成为合格的图书管理员。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管理员
农家笑
我是小小午餐管理员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我是图书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农家笑
春回农家
可疑的管理员
梦幻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