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思考

2021-03-08穆文嘉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

文化产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馆员数据库数字

穆文嘉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

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对各行各业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文章采取案例分析法及问卷调查统计的研究方法,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对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工作进行具体分析说明。分别从资源建设、线上服务、读者评价等方面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发展建议。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日趋成熟,电子资源平均投入超过了纸质资源并持续增加,这表明高校图书馆建设已步入了数字化时代。读者到馆率及纸质资源利用率持续降低的趋势,给图书馆的自身运作及服务工作带来了许多变革和机会。

自身建设全面升级

(一)图书采访

高校图书馆对于传统的文献建设采访工作,主要采取书目筛选与现场采购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专业书目的采选,则通过学科馆员同各个科目相对应的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后,把推荐书目交由文献建设部进行订购。数字化时代下,出于效率、成本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考虑,高校图书馆更多偏重于线上书目选书的采购方式,这使得电子图书的订购比重进一步增大。专业书目的采选可以在保有学科馆员制度的同时,向广大读者提出倡议,尤其是专任教师,通过网站邮箱、微信、OA平台等线上方式直接进行举荐。

(二)编目工作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的编目加工工作具有图书增量及副本量较大、时间紧任务重的特性,往往采用外包的方式进行。图书数据范本虽然主要来自于国家中心图书馆和CALIS数据库,但仍存有较大差异。随着各馆之间交流合作的加深、馆际互通的进一步普及,对于编目数据规则、MARC格式统一化的需求也势在必行。目前,高校图书馆应当寄希望于从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著录与指引规章制度,尤其是针对网络文献资源编目工作,要重视USMARC的使用,从而提高高校数字图书馆编目数据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三)智能管理

新时期的图书管理工作在设备与技术的加持下,也更加智能化。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图书馆引入了远望谷图书管理系统,通过RFID技术,将门禁、借书卡、标签磁条、标签转换机、自助借还机、移动盘点以及馆员工作站软件融为一体,实现了便捷的智能化图书管理,减轻了图书管理对馆员的人力需求,在降低馆员劳动强度的同时,也避免了馆员与读者发生冲突。

(四)资源整合

随着互联网条件下的无纸化移动办公、在线教学、云监工等现象的出现,“云端时代”突然降临。高校图书馆在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的前提下,协同学校其他部门,尽可能地将图书馆购买各类电子书以及教学资源同在线教学平台相整合,构建数字资源保障体系,进一步开发建设数字化的智慧图书馆。

服务工作优化创新

(一)功能拓展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内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提供传统的借阅、展览、讲座、会议、培训等传统到馆服务的同时,应大力拓展信息查询、在线咨询、文献检索、电子资源利用等常规线上服务,同时向省级及以上公共馆学习,实时跟进,提供如新生入馆培训、优秀图书资源、平安校园以及春节民俗等专题服务,包括数字资源推介、开展主体活动、推送知识、跟进舆情热点等。

从社会服务角度看,图书馆应当具有高校智库的职能,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图书馆创新的需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并不能够完全称之为高校智库,仅部分高校图书馆具备高校智库的一些功能。高校图书馆可以依托专业优势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成立专门的高校智库机构,为社会提供服务。

(二)持续服务

纸书时代的假期,由于读者人数过少,图书馆往往采取闭馆的方式,仅有少数维持开馆,但也因此加重了馆员的负担。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以我馆为例,放假前已提前安排值班、假期借阅工作及工作人员,为喜爱及需要纸质书籍的读者延长了借还时间,并在开学后酌情减免超期欠款。此外,我馆联合中国知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等多个电子资源文献机构开放了校外访问权限,为校外读者提供资源检索和下载等服务,其中部分资源免费开放。同时,对各类本地资源一并开通外网访问,并第一时间经由官网、微信等平台发布公告,指导读者如何获取使用,充分保障了读者假期各项工作学习的顺利实施。

(三)线上普及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读者借各类移动终端获取了更多的碎片化阅读时间。人们更加关注热搜话题、公共事件,也更具创新性思维。高校图书馆秉承“读者为先”的服务精神,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等平台,定期推送各类考试学习数据库、在线课堂、新书通报、知识普及教育等资讯。如“4.23世界读书日”活动中,我馆通过“优谷朗读”小程序举办的“我见证,中国力量!”主题朗读活动、“名家赠好书,书香伴我行”赠书抽奖活动;协同人大复印网站开展“百校共读,万卷共知”有奖阅读活动;以及知网的“悦·征集”有奖活动等,在激发读者热情的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数字资源的推广工作。

注重用户体验评价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在不断增加与读者的沟通,将其满意度作为提升自身服务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并建立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满意度综合评价体系。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统计及评价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深入。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及读者的满意度是衡量数字资源价值的基本前提,也是数字资源可持续购买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数字图书馆对参考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可以通过统计系统分析、向数据库商索取、读者问卷调查、院校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

我馆针对读者对图书馆数据库中现有期刊、学位论文、学习考试、视频音像、学术搜索5个大类共计16个电子资源库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二维码扫描、微信推送消息以及网址进入的三种传播方式,经由学校和图书馆的官方网页、微信群、OA平台同时发布,进行数据的收集。

本调研自2020年10月7日至12日,共收集到了1412份数据,其中党政教辅人员150份,各二级学院教师和学生1262份。

研究结论对用户的身份、数据库使用频率、使用过的数据库及其满意度排行进行总体和分类排序统计,并结合优秀数据库推荐和自身推广使用的征集建议。其中针对各二级学院师生增加了对所在院系的统计,有助于后续进一步提升数据库的使用率、扩大用户的覆盖率。本调研为数据库引进购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通过意见建议的征集,研究团队深入了解了读者们各式各样的需求。相对于在校师生的总数而言,本调研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不能够完全体现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这就要求研究团队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师生对图书馆建设工作的评价机制。

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对各行各业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通过调研可以分析出,未来高校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开展工作将成为常态化的表现。

现下,高校图书馆应当与时俱进,通过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主动服务的意识以及专业业务能力和创新思维;积极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加强电子资源的采购及应用建设;综合利用新科技新技术,大力进行阅读推广;注重通过大数据采集了解读者对象的阅读偏好和习惯等有效信息,建设智慧型的数字图书馆;不断加强与校内外各部门间的沟通联系,从而推进文献传递工作的开展进程;大力开发馆际互借系统,弥补自身馆藏资源的欠缺等方式,真正实现“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模式,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馆员数据库数字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答数字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数据库
数字看G20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