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下教师艺术档案库构架的再完善

2021-03-08员帅广西艺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档案库图书馆艺术

员帅 广西艺术学院

在信息化时代档案图书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章从预期达到目标、高校艺术档案库建设的结构以及建设中需要突破的难点三个方面来再思考艺术档案库的实践构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在建设教师档案库时应转变固有传统思维模式,改变简单地按个人分类并将资料摆在展示架上的模式。如何结合新科学技术将艺术类教师档案的学术研究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审美教育价值体现出来,将是本文的再完善思考。同时,本文也希望借助以完善教师艺术档案库的建设为摹本,探索属于艺术类的“高校智慧图书馆4.0”。

预期达到目标

(一)具有积极的正向引导

图书馆作为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由其收集、展示教师的艺术档案本就是不二选择。对于流派纷呈,却又注重一脉相承的艺术类学科,教师的传道授业有着不可替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生在刚入学时,面对浩瀚的信息资源,容易出现“大海捞针”的情况,难以有实质性的收获。直观地获取本校教师艺术档案中的学术资源,能让学生们少绕许多弯路,直通“罗马城”。学生从各种总结的材料中汲取优秀的创作成果,融入自身的艺术语言,再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也反向地推动着学校科研学术走向更高层次。并且,图书馆对本校教师档案的不断丰富,有利于教师们相互交流经验。

教师艺术档案库的影响力深远,应注入何种思想来建设是值得思考的。首先,要体现国家方针与政策;其次,要符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这可以让学校成员们有着共同的使命和信念追求;最后,要通过展览的内容来树立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这些都是教师艺术档案库建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内容,且需要重点贯穿在全库当中。

(二)具有新颖的展示效果

在技术变革的无硝烟战场中,现代博物馆已尝到科学技术发展的甜头,博物馆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下,已巧妙地运用起创新展览的新形式。见微知著地思考,图书馆的建设也同样可以择善而从。设想在艺术档案资料库中将教师创作作品运用360°全息装置进行演绎,让三维画面悬浮在实景的半空中成像,营造亦真亦幻的氛围,这样是否可以避免在使用平面资料赏析时无法全方位观察的弊端?或是运用VR技术将绘画的人物、场景都细致还原,使人身临其境,这样是否可以更好地还原教师创作当下的艺术灵感来源?亦或是运用多点触控拼接屏技术,通过强大的后台资源管理系统,配合外置输入设备,让观众不仅可以上传相关互动信息,还可以抓取希望获得的教师资讯,以及可以将这些资源分享至手机端微信、抖音、微博等公众平台进行宣传。

如此特别的沉浸式体验,能够引起在场读者的兴趣,使其参与到其中,让其在进行一番体验后留下反馈。然后通过这些读者的分享反馈,去吸引更多的读者到馆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图书馆日渐低下的到馆率。此种方式将让读者不仅仅是文献资料的看客,更是令其成为文献资料的思考者、分享者、提供者和参与者。

(三)具有精准的检索分析

与原本“大海寻针”式的文献检索方式相比,高校图书馆对教师资料库的建设,必须是寻求一条“由大量类似于神经元的处理单元相互连结,而形成的非线性复杂网络系统”的“神经元网络”。利用新技术使图书馆从简单储存功能转型提升至学术价值展示功能,建立文献背后所代表的丰富文化“神经元网络”,“试图通过模拟大脑神经元网络处理、记忆信息的方式,完成人脑那样的信息处理功能,是非线性的并行结构”。这样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将图书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也许可以将高校图书馆打造成一个强大的“校园版百度”。用教师档案库举例说明,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对某位教师进行“可视化分析”,让用户可以在教师档案库中查看该教师的各种类型研究方向趋势曲线图、核心期刊收录的饼状图以及被各种期刊收录的饼状图;也可以通过“合作者关系图”查看到某位教师合作资源数量,以及具体合作者;亦可通过统计不同类型分类的资源数量来了解本校整体科研资源的研究情况和分类情况,例如,学校科研汇总数据,以及利用趋势、发布时间、分布图标等统计,浏览排行(累积、当年、当月)TOP100,下载排行(累积、当年、当月)TOP100。

高校智慧图书馆,只有精确地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效、有关联的数据,分析数据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内在的规律,再进行分类整合,形成有效的数据集合,并转化成成果,才能让用户高效全面地利用平台。

高校艺术档案库建设的结构

(一)收纳的对象

在建设高校教师艺术档案库时,笔者对分析完艺术院校的教师科研成分后如何确保资料的学术性,有以下两个建议:

一是达到高校副教授以上职称。因为该评选是经过国家严格审查后才能取得的资质,职称需要评选者达到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知识和比较丰富的实际经验,使其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能够密切联系实际进行较为深入的科研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成就,或者在生产技术方面有较大的贡献,又或是在业务技能上有较高的造诣。这也就意味着取得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应是一所高校中能起到“桥头堡”作用的领军人物,所以选择此等级别的相关人员,并健全其个人艺术档案是该资料库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是建校元老级教师的个人艺术档案,也是学校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他们把艺术薪火在此植下,是他们的呕心沥血与坚持才有了如今这般成就。在他们的个人艺术档案中,我们可以探寻建校过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岁月,并用他们的开拓精神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师生。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大工作力度,遵循“只做精品,宁缺毋滥”的理念,优先将这两类教师的艺术档案完善健全,确保库中的艺术档案资料为上乘品质。

(二)收纳的内容

高校教师类的档案资料建设,需要将和文化艺术活动有关的所有资料收集整理完备。常常被忽略的个人履历材料也应当被纳入该库内容。这其中包括个人照片、出生年月、研究方向、职称职务、教师寄语、学术经历、工作总结以及各项资历证书等,它们不仅能够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教师的大致情况,也可以预测教师未来专业成长的发展趋势。

(三)实体书库与电子数据库相结合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我们要把现代网络服务和传统服务结合起来,使图书馆向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方向转变,要在无纸化模式下不断拓宽读者服务领域和丰富读者服务内容,为读者定制各类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知识营销过程中创建基于现代理念的数字技术平台。图书馆在时代的变迁中已无从选择地自动加入了无纸化的战队中,电子化并不是唯一出路,如何将实体书库与电子数据共生共融、共进共荣才是图书馆人需终身奋斗的目标。

建设中需要突破的难点

艺术档案管理一直有着收集难、保管难的棘手问题,艺术资料保管分散,大部分人宁愿留在自己手中也不愿意移交到专业的场所保存,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收集方式。

建立团队协作是解决如此浩大工程最有效的方式。第一,团队成员可以采取一对一形式,与校内其他涉及档案收集的部门对接工作,了解他们的工作性质与工作时间节点,如去人事处收集教师的履历信息,去科研处统计教师的科研成果情况,将所收集的信息补充到教师的艺术档案中。第二,团队成员可以依靠大数据环境,与各种网络数据库商联系,建立起能够自动匹配学校信息、教师个人信息的数据库,使用户在输入检索词后便可在互联网的海量数据中直接提取符合检索内容的各类型资源。第三,团队成员应对库内所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起自己的服务器,而后将资源备份上传至自建教师艺术档案电子数据库中。第四,团队成员对接有意向提供资料的老师,利用电子技术将其扫描成电子档案,展示在本校的自建数据库中,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现代技术影印出高清的复印件,如此便可解决资料的收集难、保管难的问题。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学科飞速发展的今天,借助对博物馆的跨界研究,解决图书馆界原存的疑点,突破现有局面,实现档案、图书管理一体化建设,推进图书馆迈入4.0时代,无疑是目前图书馆事业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档案库图书馆艺术
电影胶片档案库的消防自动灭火系统
新形势下加强党务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纸的艺术
图书馆
福州某档案库恒温恒湿空调设计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谈“瑰宝”档案库——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及保护管理
爆笑街头艺术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