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镇规划课程改革

2021-03-08胡小稳广州新华学院资源与城乡规划系

文化产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村镇空间规划

胡小稳 广州新华学院资源与城乡规划系

村镇规划既是乡村建设实施的规划设计方法,也是法定规划体系中直接体现居民点规划设计与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行政管理方式。自2018年,国土空间规划理念的提出,多规合一的实施步骤加快,也直接影响着村镇规划专业技术课主要内容的学习、使用和实践。原村镇规划课程主要通过区位、用地、功能分区、道路及消防等专项规划理论知识的讲解、实际项目地的调研,以村庄建设规划设计项目为课程教学目的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大背景下,课程内容应该紧跟国家政策和实际项目需求,才能保持课程新动态、新要求。因此从原有的城乡规划角度学习出发,加强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等课程内容的衔接,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村镇规划的设计手法以及国土资源的管理控制,从而达到村镇的繁荣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节约及有效使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划和建设,农村风貌、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从生态角度出发的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的确立,也明确了乡村规划的重要地位以及“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合理有效管控的作用。

村镇规划课程教学设计背景

(一)城乡规划角度的村镇规划

村镇规划是指新建村镇规划以及对原有村镇的改建、扩建规划。根据非农业人口及城镇化的水平确定建制镇。村庄规划包括:行政村及所辖自然村规划范围内的居民点规划、相应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要求、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防灾减灾等具体安排。镇规划是链接城市规划与乡村规划的纽带,好的镇区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资源的有效宏观部署、也是能够指引乡村进行确切定位发展的依据。2016年的特色小镇的规划就是在镇级行政单位进行以自身特色为定位实施发展的。

(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村镇规划课程

《村镇规划》课程面向自然地理和资源环境专业的学生。在乡村振兴背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下,结合地理学专业与城乡规划,以村庄规划为案例,进行具体的乡村实践调研、具体问题分析提取、规划设计思考、图纸及说明书绘制和书写。课程按36周理论知识讲解,加之36节课程实践指导,以及一天具体村庄实地考察。成果以规划文本加图纸为要求展示或提交。两年来学生虽然能够完成相关的图纸和文本制作,但不明白其中的关联,没有培养闭合的逻辑思考及分析能力。

村镇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客观需求

(一)国土空间规划角度下的村庄规划

2018年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行政管理以及总体、专项和详细三类规划。特别明确,在城镇开发边界外,将村庄规划作为详细规划,进一步规范了村庄规划。从生态角度出发,更加明确“三区三线”的设置。乡村规划成果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合原有城乡规划角度下的空间规划成果,更加注重城镇建设边界线、生态保护红线及耕地红线的划定,是原有村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村庄建设规划的“多规合一”实用村庄规划。

(二)地理学角度下的乡村认识

乡村地理学是以乡村自然与社会经济地域系统为对象,研究其形成、结构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学科,是其他以乡村为对象的众多研究领域的基础性学科,是全面、系统认知乡村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的最优视角与途径。从地理空间进行乡村类型的划分,确定村庄保留发展或者搬迁合并,最终达到乡村土地的有效管控。地理学的学生能够依据自己专业所学需要掌握乡村的资源环境评价、国土空间利用以及重点空间管控的技能。

(三)新的省级乡村规划编制指南要求

在国家国土空间规划战略要求背景下,各省级市编制的乡村规划编制指南明确要求,村庄规划成果不仅仅是具体的居民空间规划、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近期建设项目布局规划以及住宅建设户型指引;还包括整体的国土利用规划、重点空间管制规划、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村庄规划数据库的建立包括:境界与政区、基期现状、地形图、目标年规划;定位基础是以平面坐标采用“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比例尺采用“1∶2000—1∶10000 比例尺”。如此更需要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资源管理等课程的大融合学习。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镇规划课程改革

(一)整合多规内容,教学目标改革

基于第二部分的客观现实的项目成果需求,原来重点针对增量式建筑空间规划、公共及生产设施配套规划,忽视乡村生态、产业、土地结构、存量式文化落保护的乡村规划的教学目标需要新的调整。不仅要讲授村镇规划的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具体项目从早期调研到问题分析以及最后多规成果展现的闭合逻辑分析能力和图纸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之所学能够直接应用到最新要求的项目建设中。

(二)融合多课学习,教学方法改革

在继续学习村镇规划课程专业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还应该进行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Arcgis软件的应用学习、掌握大数据采集的原理以及分类处理后在乡村规划项目中的具体使用;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管理法规的学习,针对具体的农村违法建设用地的管控和治理,从而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整治。教学方法以理论讲解+小方案设计锻炼、实际项目地讲解+土地与规划联合实习、学生分小组规划设计+老师一对一讲解解答的方式,形成理论+实践+讲解的“3+”循环模式,让学生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镇规划课程中,得到更全面的学习。

(三)参与多方实践,教学过程改革

课程实践内容包括以前期的具体项目案例地调研实践为起点,以课堂教师实践操作为引导,以学生的小组分析及制图过程作为重点,以最终的成果汇报及点评为终点,形成完整的课程实践流程。继而以全国大学生乡村规划大赛、“三下乡”、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为平台,对所学的乡村规划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与实践。同时,可以联系校外乡村培训实践基地,让学生的课程学习与乡村振兴的客观需求进行有效衔接。最终实现国土空间背景下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根本目的。

(四)综合多项成果,教学考核改革

不再以最后的说明书加图纸的规划文本作为最终直接的考核结果。整合平时的调研资料分析村庄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问题采用有效的规划设计解决方式,把解决方案通过图纸进行有效表达,将多项成果进行权重积分。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美丽乡村规划、乡村建设调研和发展策划、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背景下村庄规划等不同方向的课题。成果内容要实事求是,综合考虑资源、产业、文化传承、建设用地及其他用地的有效管控,进行全面闭合思考,即可达到课程要求。

综上,国土空间背景下的乡村规划,不仅仅从城乡规划角度进行建筑空间的优化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也从地理学空间角度进行村庄的分类,从而确定不同村庄的发展定位;更从现下生态的角度出发,明确生态、生产、生活的区域及边界,严格管控土地利用效率及结构比例。希望通过村镇规划教程改革,老师能够紧跟乡村建设以及行政管理的实际进行动态式教学,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学习村庄规划。村镇规划又是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最小、最直接的实践单元,但因其复杂性、多元性,我们在未来的规划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希望我们能够不断地探索改进,培养更多能够应用到乡村建设中的人才。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村镇空间规划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