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意义

2021-03-08杨丽荣包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中职

杨丽荣 包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不仅是一种文化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指导思想。培育中职学生文化自信意识成为中职学校、中职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以教育自信支撑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需要从科学理论学习、传统文化继承、社会实践等方面,帮助和引导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职语文教学应及时地挖掘、拓展、捕捉文化自信教育的素材,在语文教学中,让中职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将文化自信教育真正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

中华民族,泱泱大国,历史悠久,生生不息。中华文化同中华民族结伴而行,曾经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化自信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对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文化自信不仅成为了一种文化理念,也成为了一种指导思想。文化自信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展现了人们的精神气质,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将文化自信融入教学过程中。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上的变革总会不自觉地反映在教育上,所以文化自信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要求进行文化自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中职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必修课程之一的语文学科,自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类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

中职语文课程不仅是学生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同时,中职语文课程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负载、传承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职语文教学不应该是培养冷冰冰的知识储存器,而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接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影响、文化熏陶,提升其文化素养,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由此,文化自信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体系已经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中职语文教师的重大责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思想和观念,成为中华民族独特鲜明的标识。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思想理念、人文精神等不仅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也为世界各国借鉴和吸收。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人类发展历程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文化能否发扬光大,关乎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衰和发展前途,乃至中华民族的命运。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传统,不断创新,使之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对世界文明发展继续做出贡献,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目标过于功利:中小学教育为了考试,大学教育为了就业,老师只盯着班里成绩好的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完成考核的砝码,有弱化文化自信教育的倾向,导致学生对中华文化自信的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也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形成。因此,唤醒学生们的文化自信意识已经刻不容缓。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校生活占据了他们的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正规的职业教育,为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也为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中华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发扬。在这个过程中,中职教育责无旁贷。然而,反观今天的职业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很多职业学校为了眼前的利益更多地倾向于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去设计学校教育活动,将学校工作的重心放在了专业教学之上,出现了重技术、轻育人的现象。由此,破除旧有的教育观念束缚,树立崭新的育人理念,已经成为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最强音。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文化自信教育,既体现了课程思政的理念,也突出了文化育人的理念,坚持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性,培育中职学生文化自信意识成为中职学校、中职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文化自信教育的长效计划:深层次的教学融合

文化自信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已经纷纷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仍不断受到来自社会和学者的质疑,这是因为学校文化自信教育实施的成效没有达到预设效果,究其根本,则是学校管理者和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施者在教育实践中对文化自信教育片面、陈旧和狭隘的理解,致使文化自信教育呈现出不良倾向:

(一)文化自信教育的简单化倾向

文化自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过程是漫长的,学生从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到内化的过程,不仅需要教育者有爱心和耐心,同时也需要艰辛的付出:设计有效的文化自信教育实施方式和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然而,研究现在的中职学校文化自信教育,可以发现,尽管文化自信教育已经较为广泛地融入中职学校的教育体系,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听讲座、讲传统节日故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仍是中职学校最为常见的文化自信教育方式,这种简单的方式对于增进中职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培养一定的文化自信意识固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寄希望于通过这种简单的活动就能大幅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勘正学生的文化误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简单化的教育方式难以使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情怀,这只是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培养中职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真挚的爱国热情。

(二)文化自信教育的片面化倾向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我国,文化自信最为盛行的年代是在封建社会,特别在诗歌方面,诗歌流派异彩纷呈,诗歌名家灿若星斗,诗歌成就前无古人。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歌典籍体现着我国优秀文化的魅力。教师在对教材中的古典诗歌进行教学时,立足于所选取的经典篇目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有些学校或教师只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作为教育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而忽视了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容易割裂古今之间的联系,疏忽了现代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素材的积累和发掘。

上述两方面不良倾向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施效果,因此,从一个更为深刻的角度审视文化自信教育问题,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命题。

伴随着思政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的教育过程,包括学科教学的过程,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一个促进中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含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含着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学科教学的过程被赋予了更为广阔的教育意义,而文化自信教育也应该利用好学科教学这一载体。

在中职学校开设的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与文化自信教育的结合点最多,二者有着内容的同源性、目的的一致性、功能的契合性,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以载道”在中职语文学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语文教材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素材。同时,中职语文教学多样、互动、灵活及开放的教学过程,也为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契机。因此,在中职学生文化意识淡薄的今天,中职语文教学理应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及时地挖掘、拓展、捕捉文化自信教育的素材,在语文教学中,让中职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真正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中职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