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实践分析

2021-03-08曲旻昊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化产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手工美术教学内容

曲旻昊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目前我国的教育趋势是逐步低龄化,这就要求教师有更强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为了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教育人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建立更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美术手工课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前教育必备的思维模式和专业技能。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解决之道,如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模式、增加课程实操性等,使得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不合理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难度过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程的内容理论性偏强,整体难度较大。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是文化课程基础差,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差。在高校扩招政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水平较低,因此他们对于美术手工课程中较难理解的理论性内容掌握得较差,教学效果也就不甚良好。

2.教学内容缺乏统筹

就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教学内容缺乏统筹。以其中与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为例,其共分为外墙装饰设计、活动室环境设计、玩具设计等模块,但是这些内容零散地分布在课程之中,没有形成体系。外墙装饰设计在绘画课中,而其他两个模块在其他课程中,整体缺乏统筹。

3.教学内容不符合行业实际需求

根据现有美术手工教学的内容所培养出的人才,与行业所需求的人才匹配度不高。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之前,对行业需求没有进行调研了解。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课程中涉及的理论性知识较多,而行业需求的是实践型人才。

(二)单调的教学形式

1.教学模式过于被动

美术手工课大多采取了老师教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作为被动吸收的一方,不具有主动性。而创新的教学模式如情景教学、体验教学等形式几乎没有被应用。在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很难被激发。并且在很多场景下,学生只能够依赖于老师教的内容,而无法进行自我创造。

2.教学场景单一化

目前美术手工课程的场景只局限于教室。然而作为一门有创造性和有动手操作内容的课程,其教学场景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室,而是应该进行多元化教学,如举办手工T台秀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通过多元化活动的形式,学生们可以对课程进行交流,从而提升学习水平。

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程的优化方法

(一)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行业需求

教学目标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匹配幼师行业的职业诉求。这就要求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在美术手工课程上不仅要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还需要增加学生的手工动手能力。目前学生都处于基础相对薄弱的阶段,针对这一现状,在课程设置时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基础知识的传授,详细地讲解基础知识点,如色彩搭配、美学原理等。同时在手工能力的提升方面也要加强。此外,为了解幼师行业的实际需求,在课程设置之前应该到多处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幼儿园学前教育,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二)将教学考核标准转化为以技能为重

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逐渐从理论知识考察维度转向综合能力考察维度。而美术手工课程本身就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所以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查。在设置考评标准之前,教学观念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转变。课程教师要教好专业知识,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带领学生增强其专业技能,不能够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操作能力的提升。

(三)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老师讲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但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做到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的功能,而学生被引导后自主地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大大地加强学习效果。教师为了达到这样引导思考的目的,应该有意识地在课程中设置互动问答等有互动性的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某个问题。如缝纫机的操作如何更有效率等。通过阶梯式的问题设置,可以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由浅入深。学生的主动思考、亲手操作能使其更加了解操作能力的提升路径,以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丰富教学模式提升其教学效果

对学生来说,多元化丰富的教学方式比单一化呆板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接受,学习效果也更好。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喜欢美术手工课程,老师应该主动丰富教学形式,在单调的课堂教学之外增加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在课程中组织各类技能大赛,如剪纸大赛等,让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提升剪纸技能。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美术展、艺术博物馆等,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近距离观赏,提高其审美能力。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原理,通过实地的情景化学习,将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转换成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程教育模式的完善

(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重塑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程的设置目的是满足幼师行业对手工课程的需求。因此在建设完善美术手工课程体系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幼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的设置。同时还可以直接将行业翘楚——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幼师加入到课程设置的队伍中来,参考他们的宝贵实践经验并将其加入到课程内容之中。将教师单方面填鸭式教学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的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发挥其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

(二)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课程内容的传达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完成的,因此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课程的水平,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好的教师能够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对课程充满真正的兴趣而非为了结业而应付了事。第一,在教师招聘的过程中要设立高标准。招聘符合教学需求的能力强、热情高、知识丰富的优质教师,从而让本来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将对教师的兴趣转换为对学习的兴趣。第二,提升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其教学能力培训的强度,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等模式让老教师适应新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第三,可以将幼儿园有经验的幼师聘为实践课兼职教师,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技能水平,使其学习成果更加符合实践需求。

(三)在教学模式中增加操作性教学

以美术手工课程本身的特点来看,教学模式不应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应以实践教学为主。通过学生亲手实践操作,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学生对手工技能的亲自操作,提高其操作技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在操作的同时,也对手工作品进行了创造性的构思,其本质是创作的过程。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兴趣,可以将网络上热门的卡通形象等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增加学生对操作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通过小组评分机制,以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尊重学生的多元化审美

美绝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百花齐放的。在以美为核心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程中对学生的作品赏析也应如此。美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尊重不同学生的多元化审美。审美的构成是多元的,与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学生之间的审美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教师应该正视学生间的这种差异,肯定不同的审美,以增强学生对自身审美的自信。

美术手工课程不仅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还是学前教育行业未来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此重要的学科,学校应该自上而下予以足够的重视,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多维度对课程进行提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来适应日渐发展的学前教育行业对人才的更高需求。

猜你喜欢

手工美术教学内容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手工DIY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