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戏曲进校园教学与实践研究

2021-03-08肖勇新疆艺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进校园京剧戏曲

肖勇 新疆艺术学院

中华戏曲进校园系列公选课的开设是基于学校的各专业特点和大学生当下审美价值观的提升需要,课程的开设是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文化知识了解甚少,甚至许多学生从未接触过,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接受和认可也存在理解上的差距。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戏曲进校园工作就是要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基本认知。将综合戏曲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开设,既是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又是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通过戏曲系列课程的成功开设,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的审美价值。

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戏曲进校园、进课程的工作战略部署,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进校园、进课程的一系列活动。把“京剧、豫剧、秦腔、黄梅戏”等剧种及“毛泽东诗词歌赋赏析”列入学校系列公选课当中,落实教学和实践,学校各民族学生在文化素质、艺术修养等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在审美、创作思维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及文化认同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充分利用新媒介

在科技水平迅猛发展的今天,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网络教学突破了教学环境的限制,特别是当前,线上教学成为当下主要的授课方式之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戏曲进校园系列课程中,通过网络授课,分模块、分单元对学生进行线上授课。学生在居家隔离时能通过手机微信、电脑网络等模式进行学习,课上没有听明白可以通过观看课程回放,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极大便利了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通过戏曲艺术家走进直播间与学生互动交流,线上教学与戏曲名家网上对接开展线上讲座和访谈,音乐学院教授网上授课,学生不出家门就能与名家教授进行网上对话、教学互动,大大丰富了线上教学的气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中华优秀传统戏曲进校园系列课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京剧、豫剧、黄梅戏、秦腔、毛主席诗词歌赋五个模块的学习,加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认知。

把“互联网+认知、感悟、实践三位一体”融入戏曲教学环节当中

在教学中,我们将戏曲的多个剧种设置为院级公选课,并将“互联网+认知、感悟、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融入戏曲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各个教学环节。基于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进校园工作就要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开始,如:邀请乌鲁木齐京剧、豫剧、秦腔、话剧各大剧团的戏曲大师来校讲座和演出,让各族学生首先对中华戏曲的历史、人物剧种、唱腔、服饰和脸谱等产生兴趣。经过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进校园工作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参与。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摸索出了大学生的“认知——感悟——实践”三位一体工作步骤和教学模式,由理论教学到艺术实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使中华戏曲进校园的工作在新疆艺术学院开展起来。

(一)“互联网+感悟”体验探索

通过安排第二个教学模块“戏曲行当介绍、脸谱、服饰装扮”等系列戏曲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戏曲有了真正感悟。如: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戏曲中的人物“生、末、净、旦、丑”的脸谱,以及老生、青衣、花旦、黑脸、武生等人物的服饰。使各专业学生从专业角度出发,对戏中各人物、脸谱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二)“互联网+体验、实践”环节

艺术实践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从戏曲理论到实践教学,学唱选段和戏曲著名片段表演以及服装扮演、脸谱化妆,这些都充分展现了我校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戏曲品位和较高的社会人文情怀,以及学生们对戏曲的热爱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也是艺术学院高度重视戏曲文化进高校的具体体现,更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充分展示。

小学期戏曲进校园舞台实践

通过实践小学期,学生与艺术家的互动以及戏曲人物装扮体验、现场教学等形式,让各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戏曲的历史、剧种、唱腔、行当、服饰和脸谱等各个方面产生浓厚兴趣,慢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学唱京剧《红灯记》中李铁梅的经典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做人要做这样的人”,李玉和经典京剧唱段《临行喝妈一碗酒》,豫剧《花木兰》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等唱段,以及咏颂毛泽东诗词等活动,让学生在欣赏和学唱戏曲过程中提高兴趣,感知京剧、豫剧等戏曲的行腔韵味。通过对戏曲发展史、戏曲人物介绍和戏曲行当的教学,学生们从欣赏戏曲到学唱戏曲段落,再到舞台表演戏曲片段。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的积累和提升的过程。

戏曲进校园系列课程调查问卷

通过对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戏曲进校园系列课程》学习的同学做问卷调查,较系统地了解学生对毛泽东诗词歌赋与中华优秀传统戏曲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发现问题所在,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充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问卷将以电子版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进行填写,然后把学生选择的结果逐一输入问卷星中,最终导出分析的数据。直播课程的数据也将直接导入,作为调查分析的一部分。

(一)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的对象拟定为新疆艺术学院各系中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戏曲进校园系列课程》作为选修课的大学生,由17级、18级的178名各族大学生组成。学生年龄均在20-23岁之间,大都是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

(二)调查结果情况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出40道问卷题。分别是国粹京剧内容10道题;毛泽东诗词内容10道题;秦腔内容10道;河南豫剧内容10道题。

从178个答案文本中可以看出,在学生了解的剧种中,京剧为85人,豫剧为13人,黄梅戏为12人,秦腔为8人,毛泽东诗词歌赋为60人。从问卷数据统计中可以了解到京剧是学生最了解的剧种。学生们大多数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戏曲进校园系列课程》中了解到不同戏曲种类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初步认识到各类戏曲的代表人物、各个行当的关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戏曲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同学们普遍认为学习这些课程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和综合能力。如,美术、音乐、设计、舞蹈专业的同学都认为,通过系列戏曲课程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感悟了许多灵感,受到了许多启发,在今后作品创作中给他们提供了创作灵感和创作元素。学习这门选修课的少数民族同学感慨地说:“我们是少数民族学生,以前了解比较多的是我们本土的民族音乐、民歌什么的,这次学习了其他种类的戏曲,觉得学习了很多知识,真正感受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将戏曲系列教学课程融入到当今大学课程中,以实现不仅在了解本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和发展,更要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戏曲文化艺术的深入了解和传承发展。守望戏曲艺术,展望未来。让当代大学生真切感受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牢固传统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文化艺术在大学里传承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进校园京剧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京剧表演开始了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