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廖俊波践行优秀品质做新时代的好党员干部

2021-03-08余清辉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廖俊波政和共产党人

余清辉

(中共浦城县委党校 教研室,福建 南平 353400)

廖俊波同志是新时代的楷模,是全党学习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1]。学习廖俊波践行优秀品质,做新时代的好党员干部,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廖俊波践行的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一)对党忠诚

廖俊波同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把对党的忠诚融入到血液中,付诸行动上,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坚守共产党人的职责,他生命中挂出的最后一个电话,还在部署工作。

1.对党忠诚体现在他对党的理想信念的忠诚

廖俊波同志常说“人有信念,就不会觉得累了!”“如果你的信念确确实实就是想为一个地方的百姓干活,确确实实想为更多的人做点事,你所有的工作,都是值得的”[2]。1998年6月,邵武拿口镇遭遇百年不遇洪灾,廖俊波作为镇长,仅用了6个月,在春节前让房屋被冲毁的500户搬进了新村。在政和县委书记任上,廖俊波立下“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1]的誓言。政和发生巨变,财政总收入从2010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4.5亿元,2013—2015年县域经济蝉联全省发展十佳。廖俊波同志真实做到了理想与实践的融合,信念与工作的一致。

2.对党忠诚体现在他对党组织的忠诚

不论是临危受命担任拿口镇镇长,是拓荒荣华山赴任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还是担任贫困县的县委书记,都无条件服从党组织安排。廖俊波接任政和县委书记时表示“组织把我放在哪里都是信任,让我做更多的事就是重用[2]。”廖俊波准备在政和建设省级工业园区时,有人提出质疑。面对质疑,他掷地有声地说,“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2]他由衷地对政和的干部群众说,“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1]。正是他对组织的忠诚,组织安排到哪里,他就在哪里勤政务实、履职尽责。

3.对党忠诚体现在他鞠躬尽瘁、终生为党

廖俊波在获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曾说“这个荣誉太重了,我生怕辜负了党,辜负了老百姓,今后只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才能对得起这份荣誉!”[2]在廖俊波生命的最后45天,有22个晚上在开会,14个晚上在外出招商,3天跑4个省,去了6家公司拜访……生命的最后1天:上午8点,廖俊波参加会议,15点主持研究会议内容并落实方案,17点30分接着开会,18点在市里开完会廖俊波回家吃饭,18点30分拎起包要回武夷新区主持开会。临别前,妻子劝阻:“雨下这么大,这个会又是你召集的,就不能推一推?”廖俊波道别:“会议已经安排好了,不能改啊!”这一别,竟成永别。廖俊波就是这样鞠躬尽瘁,把个人生命的终止符画在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上。

(二)心系群众

廖俊波同志初心不忘,使命在肩,不忘从哪里来、要到哪儿去,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甘做人民的“樵夫”。

1.心系群众体现在他利为民所谋

廖俊波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为民谋利。石圳村曾经是一个出名的“垃圾村”。县委书记廖俊波专程到村里走访,说道“基础设施由政府来做,赚钱的项目让你们村民来做。”[3]在廖俊波的指导帮助下,石圳村成为政和县首批“国家3A旅游景区”和远近闻名的“白茶小圳”。2016年,石圳村旅游收入突破100万元,仅这一项每户村民增收近8000元,全村整体脱贫。

2.心系群众体现在他权为民所用

廖俊波的一生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权为民所用。1998年廖俊波担任镇长时,年幼的女儿问他:“爸爸,你是镇上最大的人吗?”廖俊波微笑着回答:“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1]这一句“最小的人”彰显了廖俊波民为重、官为轻,执政为民的理念,诠释了他甘为人民的公仆,当成“最小的人”,为百姓谋福祉,终成人民心中的“最大”。

3.心系群众体现在他情为民所系

廖俊波常说,“群众遇到困难来找我们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位置上该怎么办,这时候你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帮他们去办事”[4]。家住政和渡头洋的张承富和周边居民想建一条步行栈道方便出行,但资金没有着落。张承富试着给廖俊波发了一条求助短信,廖俊波立即回复并作出安排。一年后,一条280米长的水泥栈道建成了。张承福老人难掩感激之情写了一副“当官能为民着想 凝聚民心国家强”对联,横批是“俊波您好”贴在自家门口。廖俊波就是这样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件件的“小事”,也一步步的走进了群众的心里。

(三)忘我工作

廖俊波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勇于担当、与困难拼搏,夙夜在公、与时间赛跑。

1.忘我工作体现在他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2007年廖俊波担任南平市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面对是一片荒岭野地。园区一开工,廖俊波恨不得吃住都在工地上。同事称廖俊波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在车里、饭桌上、宿舍里、工地上都可办公,“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1]是廖俊波常讲的话。廖俊波践行着共产党人开拓进取,勤政务实的敬业精神,把荒山打造成了闽北新兴工业平台,变成了金山,变成了财富。

2.忘我工作体现在他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

廖俊波就像一头孺子牛,一辈子不断耕耘,一直到生命最后的一刻。廖俊波嘴边常挂一句话“周末不周末,关键看有没有事,有事就没有周末”[5]。在当地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俊波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往基层的路上”。他是大家公认的“铁人”“工作狂”,他却说每天工作都很有成就感、很快乐。司机林军记得廖市长在每一个地方都很忙,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一天24小时不够用,最好是有48小时。他的车四年跑了36万公里,车上常备有“四件套”——衣服、雨鞋、雨伞和被子,就是为了随时投入工作。

(四)无私奉献

廖俊波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从不利用权利和地位为自己和亲人谋取私利,却心系百姓,为民排忧解难,树立起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不朽的丰碑。

1.无私奉献体现在他克己奉公、不谋私利

“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你们要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1],廖俊波每到一地总是这样事先声明。廖俊波的一位挚友说,这么多年,从邵武、荣华山、政和再到武夷新区,他一直主抓工业园区,同事们都说,他在领导岗位工作多年,经手无数项目,从来没有听说他在哪个项目谋过私利。廖俊波就是这样一个清正廉洁,襟怀坦荡的好干部。

2.无私奉献体现在他“清”“亲”政商关系

廖俊波常说,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家,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但公务人员与客商交往接触要有尺度,底线踩不得,红线碰不得,为官要恪守廉政底线,做事实实在在,做官清清白白。曾有一个很熟的客商提着礼品来找廖俊波,廖俊波还给客商,“我收了你的东西,再给你办事,那咱们还是朋友吗?你这样做是看轻了我,也看轻了你自己呀!”[2]只要“朋友关系”,不要“利益关系”是他交友原则。正因为廖俊波就是这样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很多企业家都说,廖俊波这个人就是引资的“软环境”。

二、党员干部要像廖俊波那样践行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廖俊波用生命践行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争当“好干部”的榜样,他奋斗的一生为我们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生动教材,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更多廖俊波式的好干部,这就是廖俊波同志优秀品质的新时代价值。他的时代价值不仅是时代楷模、时代丰碑,更是当代共产党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标杆和典范。

(一)像廖俊波同志那样对党忠诚终生为党忠于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6]

1.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7]回望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所取得巨大成就,可比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400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所谓的资本主义“制度优势”荡然无存。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员干部都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做到对党组织忠诚,坚定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做到“两个维护”,是每个党员的最根本的党性要求,是根本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对党忠诚最根本表现。廖俊波“组织把我放到哪里都是信任”[2]的话语,值得我们深切感悟。我们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对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3.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

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这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廖俊波“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1]。我们学习廖俊波,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必须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结合自己思想和工作实际,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做好本职工作。如果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把党组织交给的“责任田”[6]撂荒了,甚至弄丢了,那就根本谈不上对党忠诚。

(二)像廖俊波同志那样心系群众,为百姓谋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6]

1.把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人民的利益是党的最高利益。我们学习廖俊波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时刻用一桩桩、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实事证明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对手里的权力保持敬畏之心,时刻铭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忠诚地为人民办事,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2.做群众的贴心人

天地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干部干得好不好,称不称职,在老百姓心里能称出来的。我们党员干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思想深处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热心为群众办事。其次在工作中,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工作始终,要真切地了解基层群众的意见需求,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后是要真实地转变一些不良作风,切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为民服务的新形象,筑牢执政之基。

(三)像廖俊波同志那样忘我工作,履职担当尽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8]。

1.党员干部要有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魄力

廖俊波同志对工作从来都不畏艰难,在任邵武市副市长期间,接到了化解原国有企业不良债务的艰巨任务,他义无反顾的接受并完成了任务。他勇于创新,敢于担当,首创“并审联批”制度;对项目实行“容缺预审”制度;推出“派单综合审批包”制度等。我们党员干部要把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当作提升担当能力的阶梯和展示担当作为的平台,增强创新本领、提升服务效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献力。

2.党员干部为民干事创业要干在前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9]廖俊波所在的政和县曾长期居福建发展的末尾。面对一个个难题,他干在前头,以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的韧劲,在4年时间里,政和从“省末位”跨入增长速度“省十佳”。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以廖俊波为榜样,为人民干事创业中挺身而出,干在前头。

(四)像廖俊波同志那样无私奉献坚守清廉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10]。

1.党员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党章的规定。正是靠无数共产党员坚持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人民利益,才树立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形象。我们学习廖俊波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廉洁从政,甘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推动一个又一个地方取得发展新成就,带领一户又一户老百姓走上脱贫致富路,却始终没有为自己、亲友谋取过任何私利,他把“肝胆干事、干净做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廉洁从政

心中有戒,既是为官底线,也是基本要求。做到心中有戒,要像廖俊波那样,始终保持一颗敬畏心、律己心,真正筑起思想上的“防火墙”。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时刻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官,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之气。像廖俊波同志那样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才能在奋进新时代的新征程中走“正道”,修“正果”。

三、结语

俊波生逢其时,他的初心起程于南平的绿水青山,守望在广袤的闽北山川,传扬在无垠的华夏大地;俊波人生无憾,他的使命发轫于福建的红色沃土,闪耀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冲刺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征途上;俊波后继有人,他的梦想生长在宏大的“中国梦”中,接过时代楷模廖俊波的接力棒,点燃“俊波速度”的引擎,中华儿女又踏上新征程。

猜你喜欢

廖俊波政和共产党人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方政和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政和苏区精神的内涵
廖俊波
“十年后,我陪着你。”——廖俊波和妻子的最后道别
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