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河子市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2021-03-08何蕊杨梅华石河子市党委党校新疆石河子832000

文化产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石河子市军垦红色

何蕊 杨梅华 石河子市党委党校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石河子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座建制市,也是一座由军人选址、军人建设的城市,因其特殊的建设过程而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石河子市从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遵循“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发展战略,不断从深度、广度、烈度等维度持续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为打造“共和国军垦名城”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一、石河子市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

(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石河子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首先体现在物质资源方面。石河子市修缮了多处早期军垦战士们建设石城的旧址、使用过的工具、居住过的房屋,并在旧址较为集中的地区建设纪念场馆和红色旅游景区。石河子市范围内的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有兵团军垦博物馆、周恩来总理纪念馆、艾青诗歌馆、军垦第一连、小李庄军垦旧址、广场群雕(第一犁、第一井、戈壁母亲等雕塑)、西工业园区、各团场老建筑等。其中,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周恩来总理纪念碑(馆)、小李庄军垦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石河子市范围内还有不可移动文物共41处,其中包括古代遗址6处、古墓葬2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30处、工业遗址3处。

除了物质文化资源外,石河子市还蕴含着丰富的军垦文化和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军垦人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不断激励着一代代兵团人奋勇前行,这些精神内涵也是石河子市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红色文化资源代表性强

早期的石河子垦区是一片荒地,经济形式以游牧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后,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军垦战士们开荒种田、植树造林、修建房屋、发展工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状况。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戈壁建新城,荒漠变绿洲”的伟大蜕变。石河子这座城市的建设历史,就是半部屯垦戍边史,它见证着军垦战士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奉献终身。因此,石河子市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集中体现了兵团精神、军垦文化、屯垦戍边的丰富内涵。石河子市红色文化资源的这一特性,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红色文化,赋予了石河子市更高的辨识度。

(三)红色文化资源开放包容性强

石河子市红色文化资源有较高的开放包容性,主要体现在石河子市相继开发建设的各类场馆、景区、节庆活动以及文化产品创作上。比如,以周恩来总理来石河子市考察、接见知青为主要内容,建立了周恩来总理纪念碑;以体现知青文化为主要内容,建立了艾青诗歌馆;以展示兵团创业初期生产、生活原貌为主要内容,建立了军垦第一连;依托自然条件和军垦文化,多次举办军垦文化冰雪节和军垦文化桃花节等节庆活动。除此之外,以军垦风貌和军垦故事为中心所创作的优秀话剧《兵团记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二、石河子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历程

(一)起步期

石河子市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早,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筹划,当时主要进行纪念馆等的建设。1965年7月,周恩来总理来到石河子市,在这里接见了上海支边青年代表,发表了著名的讲话“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激励了许多青年投身于兵团建设的伟大事业。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之后,为了纪念他曾经来到此处视察工作,石河子市专门筹建了周总理纪念碑、纪念馆。

(二)稳步发展期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后期,是石河子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稳步发展期。与起步期相同,针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依靠政府规划和投资,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开发利用建设纪念场馆。如艾青诗歌馆于1994年规划投资,建筑工程于1995年正式实施,于1998年正式建成。

(三)蓬勃发展期

从世纪之交到2012年,石河子市迎来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蓬勃发展期。这一时期,与以往不同之处体现在开始引入社会资本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如引入社会资本,利用留存尚完整的连队旧址,开发建设了集参观、教育、劳动体验、拓展训练、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军垦第一连”。这是石河子市引入社会力量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首次尝试。另外,石河子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蓬勃发展还表现在扩建场馆、保护重点文物等方面。2004年,将石河子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军垦第一楼”扩建成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2009年,将小李庄军垦旧址申请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融合发展期

从2012年至今,石河子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进入了融合发展期。在这一阶段,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局限于政府投资、爱国主义教育,还向外扩大,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如稳步推进军垦博物馆改陈工作,进一步打造城市军垦题材雕塑群;持续加强军垦文化风貌保护和利用,在老旧小区、老旧厂房改造中突出军垦特色和历史传承;注重讲好军垦前辈的红色故事,整理军垦文化史料、模范人物故事,全力打造“共和国军垦名城”的城市形象与军垦文化的城市名片。

三、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思考

石河子市红色文化资源虽已经过较长时间的开发利用,具有明显的特征,但是开发利用的程度和效率还有待提升。在新时代,要注重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多重作用,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合力。

(一)与宣传教育相融合

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发挥其政治效益,向全社会传递正能量。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人们的物质需要已基本获得满足,更要重视精神需要的满足。石河子市红色文化资源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沃土,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到中小学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使其在实践中感悟精神内涵,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促进青年人培养勇于担当重任的品质、树立报效国家的理想。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到党员干部教育中,有利于广大党员坚定政治立场、践行初心使命、抵御风险诱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石河子市有多个依托红色文化而形成的爱国教育基地,可通过组织市民参加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要扩大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主体,积极引导全社会、全体市民、游客进行自发性宣传,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

(二)与文旅发展相联合

近年来,石河子市着力打造将军山、“军垦第一连”红色旅游景区,在“军垦第一连”,人们不仅能亲眼看到军垦战士用过的工具、住过的“地窝子”,亲口吃到“军垦饭”,还能亲自体验军垦战士们的劳动,如拉犁、打铁、磨豆腐等,对红色文化有了多维度、更直观的感受。诸如此类的红色旅游景点在石河子市还有很多,可借助微博、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将石河子市红色文化资源向外界传递,以独特的景区环境和体验项目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对红色文化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利用能赋予红色文化旅游更丰富的内涵,而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也能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二者相结合,则将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旅游”的经济模式焕发出新动力。

(三)与市场思维相结合

从市场思维的角度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就需要形成红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除了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之外,还要形成周边产品、衍生品的产业,打造出石河子市独特的文化品牌。例如开发设计红色文化纪念品、明信片、手工艺品、红色服饰等,不仅在线下、实体店、景区周边进行销售,还在电商、直播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多元开发、多元参与的发展格局。与市场相结合,既能进行红色文化宣传,又能发展经济,同时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效能和经济效能。

猜你喜欢

石河子市军垦红色
红色是什么
伊犁放歌
红色在哪里?
把军垦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追忆红色浪漫
石河子市区花卉苗木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第八师石河子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
吕永海:用执着传承兵团精神
石河子市近51a≥0℃积温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