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服饰看“村改居”社区文化变迁
——以Y社区为例

2021-03-08独乐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

文化产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村改居变迁服饰

独乐 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

服饰的外延和内涵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发生一定的变化,今天的服饰已经远远超出满足人们防寒保暖需求的范畴,更多的是承载着一定的物质意义和精神意义。服饰色彩变化体现的是一系列社会变迁的过程,本篇文章将通过对笔者所选取的个案社区的情况分析,试图探讨隐藏在服饰变化中的社会变迁。

一、引言

社会变迁是当代民族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在“现代化”语境下,文化变迁所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服饰的颜色也经历了由单一到多样的变化,而这一切都是社会变迁的缩影。因此,本篇文章以少数民族地区的某一社区为例,从社区内居民的服饰变化研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该社区的文化变迁。

二、社区概况

银川市Y社区,是典型的“村改居”社区,辖区面积3.6平方千米,现包括5个居民小区,社区总人口4300户9865人,其中回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624人。

Y社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Y社区位于银川市西夏区,附近有西夏区L小学、银川市Z中学以及公立及私立幼儿园若干。虽然位于银川市的郊区,但是交通四通八达,周边附属设施齐全,治安良好。2015年,从Y大队迁居至Y社区,该村村民身份由“农民”转变为“市民”,他们当时所面临的远不止是身份的转变。自“村改居”以来,该社区居民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从服饰看文化变迁

(1)服饰的场合和颜色变化

农民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日常穿着。在“村改居”之前,Y大队的农民们以种地为生,种地干活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计方式,这样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日常穿着以舒适、方便、耐用为目的,衣着最常用的场合就是田间劳作的场合。偶尔遇上红白喜事,专门准备的衣物才会派上用场。

另外,婚礼上新人的穿着也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很少有新娘穿白色婚纱办喜事的,现在居民看到新娘穿白色婚纱在酒店办婚宴已经习以为常。

其原因有二: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婚礼筹备迅速发展成为一项服务业的新兴项目,在婚礼筹备方式和婚礼礼服方面,年轻人有了更新更多的选择。对于这些年轻新人来讲,由“村民”身份转向“居民”身份的过程中,不论是婚礼的仪式还是婚礼礼服,他们更趋向于选择更贴近“居民”的方式。二是居住环境的变化使得这一社区的居民由相对封闭的环境进入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和外界的交流明显增多,也更容易接触到以前接触不到的信息。随着视野和见识的扩大,居民们也更容易接受各种新鲜事物。

(二)服饰的符号意义

服饰符号所承载的内涵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身份识别、情感表达、教化约束。

1.身份识别。一方面,服饰符号是用于识别不同民族、性别、身份、地位、社会阶层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性别是影响颜色偏好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女性更偏好红色,而男权社会的男性则对于带有女性符号的色彩带有本能的抗拒和抵触情绪,因此,为了彰显男性特质和男性权威,男性不会选择红色的服饰。但是,“村改居”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思想观念也在和其他文化接触的过程中发生转变。与之前的服从于集体意识相比,人们更趋向于追求个性和表达自我,加之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2.情感表达。“色彩在某一方面如语言的声调,它可以自由地改变服饰其他部分所隐藏的内涵。”红色是可见光谱中长波末端的颜色,它表达着热情、温暖的情感。而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因此,新婚夫妇在选择结婚礼服的时候会沿袭并继承中式婚礼的传统,带着美好的心愿和亲朋好友的祝福组成新的小家庭。

3.教化约束。从服饰符号角度来看,“村改居”以后,社区居民服饰的色彩由单一到多样的变化,实际上是社区居民从同质性走向异质性的过程,也体现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在以同质性为基础的传统社会,人与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感情基本相同,从而使人与人的思想观念也基本趋同,服饰色彩的选择也趋于一致;而在以异质性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个人在服饰颜色的选取上更加自由,可选的颜色也趋于多样化,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服饰色彩。

(三)文化变迁的动力与因素

当前,学者们普遍认为文化变迁是某一社会由于其内在的原因或由于和其他文化接触而引起的变迁,既有内启的变迁,又有外发的变迁。因此,我们在关注引起社会文化变迁的外部刺激的同时,也应该强调文化的发展导致变迁的原因。

居民在服饰色彩方面的变化反映了该社区文化变迁的一个方面。从主观上来讲,居民们在面临由“村民”转变为“居民”的身份转变时,有其自发的转变意愿,他们更愿意接受新的居民身份,想要穿得更像城里人,这是该社区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居民们自发地接受、创新和改变都是他们为了文化调适所做的积极努力。从客观上来讲,老一辈人不再像以前一样必须在田间劳作,服饰上也就多了很多选择的空间,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穿得干净整齐。

加之社区的居住环境与以前农村的居住环境相比,与外界的联系和接触更加频繁紧密,外部的环境刺激了社区内部的文化变迁。

奥格本认为,社会变迁主要源于文化的变迁,正是文化的变迁才带动了社会的变迁;文化调适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调适的过程。

他特别强调文化调适对于文化变迁的作用,认为文化各个部分的高度整合,任何一个部分的改变都会带动其他部分的改变,各个部分对于已变化部分的调适带动了文化整体的进化,但调适并不是立刻发生的,而是隔一段时间后才出现。

社区居民服饰颜色的选择,有些传统正在发生变化,而有些传统依然存在。这正是文化调适作用于社会文化的体现,部分的变化带动了文化整体的变迁,但是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显现的。

“所谓现代化乃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变迁,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在该社区文化变迁的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协调统一显得尤为重要。在“村改居”的过程中,物质文化首先完成了转变,村民的身份由“失地农民”转为“城市居民”,这一身份的转变带来了精神文化的转变。

在与整个社会的互动过程中,该社区的居民也在适应新环境,在城市多元文化中寻求并确定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调适,形成该社区的文化特色。在身份认同方面,“村民”和“居民”是完全不同的身份,“村改居”只是初步的转型,这些新入城的“居民”在努力消除城乡之间的边界,主动适应新的环境。

四、结语

服饰色彩变化体现着经济政治社会变迁的过程,在经济方面的变化尤为明显。正是在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经济活动的范围从一种封闭的内部交换体系发展为开放的市场交换体系中,这种交换体系把人们从固定的地域中解放出来,人获得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具体到Y社区居民服饰的选择上,社区服饰色彩从单一到多彩、从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变的过程,更是社区文化变迁的具体体现。然而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怎样使文化各个要素协调发展,还需我们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猜你喜欢

村改居变迁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村改居”社区治理体制的变革与重构
“村改居”需要处理好几对重要关系
试论“村改居”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