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环境中居家健身的实效性分析与创新途径

2021-03-08周燕欣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居家人工智能家庭

周燕欣

1 研究背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相关政策的支持,健身观念的普及,“家庭健身”的观念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庭健身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休闲健身、居家健身、户外体育活动、社区健身服务等形式,本文主要针对在近期疫情期间人们在家中展开的居家健身方式进行讨论。为响应国家号召科学防控,人们把健身活动搬进家庭,但是突然转变的健身方式可能存在很多问题,如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依赖也许并不合适的运动软件线上指导;专业健身教练改线上指导达不到预期效果;居家健身环境不达标;居家健身器材缺乏等。这些问题亟需完善和解决。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根据问题提出的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比较分析,从而寻找出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研究发现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性。针对居家健身存在的问题,探究居家健身的发展现状,提出通过结合数字健身、体医结合、居家健身、线上指导等创新因素打造新式居家健身方式。

3 国内居家健身的相关研究

在我国关于居家健身的研究并不是特别多,通过在中国知网的搜检,以“居家健身”为关键字的文章仅14篇,以“室内健身”为关键字搜检,也仅仅59篇相关文章。在疫情期间“居家健身”被提上热门词汇,完善居家健身的锻炼形式可助人们日后在进行锻炼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3.1 居家健身融入人工智能的可行性

瞿迪提出体育用品智能化程度再次升级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将会从传统体育向具有一定感知、思考和反馈能力的体育用品发展。郑芳、徐伟康提出人工智能融入体育领域最可信的要点在于通过视频识别、图像识别、姿势识别等产生海量的数据,使传统体育中定性消息定量化,从而改变传统体育中以“经验”为基础的价值判断。张瑞林从运动训练的需要、模糊信息处理的需要等方面总结得出体育领域与人工智能领域相结合的可行性额必要性。

人工智能融入体育可大大提高传统体育健身的专业性和可靠性。虽现阶段人工智能体育的发展以运动训练、运动赛事等方面为主要研究领域,但是人工智能融入居家健身融入人工智能的可行性大,提高群众应用更高科技的体育用品进行科学锻炼,降低居家运动的损伤率。相比较于体能教练的线上视频教学,人工智能可以更大限度地达到量身订造效果,这是居家运动最应具备的一项指标。

3.2 居家健身结合大数据的应用研究

2016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体医结合”。医疗大数据与个人居家健身相结合,此领域的发展与大数据相关,希望应用个人相关的医疗数据以及形成的完善的体育大数据,根据个人具体的身体状况进行运动处方的开设与锻炼。

刘佳昊通过对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情况梳理分析,认为网络和数字技术对体育产业具有整体性影响作用,将在生产效率、产品供给、赛事文化传播等多方面产生新变化。但目前网络与数字技术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仍受技术水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制约。耿锁奎提出将健身技术与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社区的理念结合起来,打造一个专业的体育数字平台。在为参与者提供愉快的健身氛围的同时监测、传输、存储与分析处理参与者的健身数据与健康状态,进而指导参与者的健身活动。吴林认为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结合模式将科学有效的体育运动锻炼与医学的措施相结合,有效增强群众抵抗疾病的能力和提升身体我恢复的能力。

数字健身的发展有利于将健身的娱乐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如在居家健身方式上引进数字健身平台与理念,将大大提高群众在居家健身中的安全。居家健身首先是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锻炼。现在市面上名为“KEEP”的健身软件有引用上述的数据结合概念,帮助人们记录健身数据,美中不足的是这款软件并没有建立完整的体育数据库,也没有融入个人医疗数据,无法判断使用者在运动时候的身体状况,进行调节与提醒。而大数据在居家健身中的应用除了利于顾客自身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的同时,对于健身教练而言也是一种科学的数据支撑。在疫情防控阶段,很多健身机构都推出了免费的线上知道,甚至是居家健身视频的录制。但是据我们访谈了解,普适性的动作锻炼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大众需求,这种方式收获的只能达到营销理念中巩固顾客的效果,对于健身效果而言是微乎其微的。

4 居家健身运动的时效性分析

拥有良好的免疫力是抵抗病毒侵入的重要基础。居家不外出,我们也可通过选择符合自己家庭条件、适合自己身体需要的有针对性的居家健身方式进行锻炼,保持和提升身体机能,调节情绪。居家运动不单单是指个人在家中进行身体锻炼,更包括以居家健身为纽带进行的家庭活动,有利于促进家庭感情。

费伟莲认为居家健身可以加强还在乃至成人的体育能力培养,提高身体素质以及亲子之间的沟通能力。朱青莹、孙晋海认为当代中国家庭功能变迁影响家庭健身活动,加强了家庭成员对健身活动的教育价值认知和文化价值认知。由于受传统“家本位”思想的影响,开放式的家庭健身能选这合适自身条件的居家运动或户外运动,更有利于帮助小朋友树立“终身锻炼”的观念。

居家健身方式可以更好的带动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的“终身体育”的科学运动观具有更加根深蒂固的影响,拥有更胜一筹的“制胜点”。居家健身除了可以改善带动家庭互动外,对于个人而言在特殊时期里,居家健身的方式也有独特的时效性。

5 国内居家健身存在的问题

黄晨曦、唐建认为我国家庭健身发展存在家庭健身活动开展少,人们缺乏休闲、娱乐、家庭为一体的健身活动和消费能力,家庭健身器材的设计与消费者观念上存在差异等问题。葛跃辉认为居家健身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观念以及家庭消费观的影响,因而大部分家庭都不会购买健身器材来辅助健身运动,更多会依赖社区提供的健身基础设施进行锻炼,这也是居家健身方式发展并不完善的重要原因。经过调查,笔者认为居家健身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5.1 破坏长期以来建立的健康锻炼习惯。据调查,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很多健身人士的运动习惯而不得不把原有的室外健身和健身房健身等方式改为居家健身。但是居家健身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空间的客观因素限制。适合居家健身的运动动作不一定符合自身锻炼需求。如果锻炼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也会让锻炼氛围不浓、空间狭窄等原因影响锻炼积极性。

5.2 狭小的空间、不规范的锻炼器械易导致动作变形。容易引发运动损伤以及动作变形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问卷调查中,发现部分家庭购买使用经过改良的运动器械(譬如弹力软轴乒乓球、带线网球、可乐球等)回因家庭运动空间的狭小导致运动动作变形,使得建立了不良的锻炼动作形成运动损伤。其二,狭小的居家健身器械如果安装不当或使用不当亦会造成误伤。

5.3 无契合个人实际状况的专业指导。特殊环境中,部分训练机构以及健身场馆为顺应环境的变化发展,继而推出线上的居家健身指导。这是健身指导行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好苗头,但是这个新形式还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在调查中,纵观各健身机构推出的线上居家健身指导,大部分是针对健身动作本身进行指导,并无按照不同群众的健身需求、不同年龄群众的健身强度等因素进行细分。而如果要完善线上居家健身指导,更应建立群众体育大数据,结合群众医疗数据,进行契合个人实际身体状况出具合适的居家运动处方。

6 创新途径建议

6.1 微观层面

6.1.1 社区加强多渠道传播个人室内运动注意事项与基本救护知识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明确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在这里,笔者认为群众除了增强健身意识,更要加强健身运动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掌握科学专业的基本救护知识,在日常运动中更全面地保护自己的安全。在居家健身中,由于空间的限制,且无专业指导人员的辅助与保护,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标准锻炼动作的掌握度,适时应用辅助器械进行自我保护。除了个人对运动注意事项和基本防护知识的主动学习以外,社会与政府应多渠道宣传个人居家健身运动的注意事项的宣传与普及,传播科学健身观念,争取锻炼与安全两不误。

6.1.2 群众定期咨询专业健身社会指导员,定制合适的运动处方

随着“线上指导”的热潮,培训机构纷纷推出线上指导课程,群众定期咨询专业健身社会指导员,定制合适的运动处方。在选择居家健身指导的时候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身体状况,指导内容的运动难度与运动强度是否适合自身运动条件。毕竟现阶段推出的居家健身指导与运动处方只是符合大概率人群的运动条件,在运动频率与运动强度方面,群众在选择线上指导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状况适当调节,灵活学习,不能生搬硬套。在运动动作,则需要尽量往科学、标准的动作上靠拢。运动内容千千万,安全锻炼最重要!

6.1.3 在选择居家健身器械前应详细咨询正确使用方式

经过实地调查与网上商城的浏览,为切实解决部分家庭居家运动空间较小的问题,市面上存在多款经过改装的居家健身器械,除了常规的微型跑步机、动感单车、腿蹬拉力器,还有新款的甩脂机、带线球类、弹簧拉力器等。群众在运动器械的选择上要因人而异,不能人云亦云。过硬的产品质量、适合自身的运动条件与运动目标材施悬着运动器材的首要标准。特别注意的是器械类健身运动需要经过专业的指导、充分了解该器械锻炼的效用与存在的弊端,再结合自身的锻炼目标与身体状况后再使用。

6.2 宏观层面

6.2.1 打造专业统一的健身指导网课平台,建立健身网课评估机制

目前,对于春笋般出现的线上健身指导课程以及相应的服务产品我们并没有一个专业统一的线上平台。从市场营销角度分析,这样会导致产品分散,难以满足顾客需求。从产品质量把关角度分析,鱼龙混杂的线上指导产品会误导顾客消费,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整个线上健身行业的风评。从安全角度分析,不符资质的线上居家健身指导会存在威胁顾客安全的潜在隐。根据“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节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应由政府利用权威性与公信力提倡并辅助建立专业健身指导平台,统一线上指导应符合相应的资质测评;由资历雄厚的社会机构打造专业统一的线上健身网课平台以及成立专业的健身网课评估机制;第三方专业机构进驻审核健身产品资质。(三方作用如下图1)

图1 线上健身指导网课平台作用结构图

6.2.2 引进人工智能,标准化指导

人工智能的兴起促进智能体育领域发展,但其在居家健身方面的投入与开发的市场占有量相对较小,市场潜力大。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过半的群众认为比较少选择购买智能居家健身器材的原因在于其价格过高,产品种类较少,大数据不完善,不会使用等,而人工智能器械价格居高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技术掌握与开发不够成熟所造成。人工智能的引入一方面是器械的开发,另一方面是体育大数据体系的创建与开发,标准的动作技术大数据,VR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群众更易接受和掌握线上教学中的技术指导,提高动作准确性。

6.2.3 联合社会医疗大数据,契合个人实际定制化训练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及“推动体医融合发展,完善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体系,将相关指标纳入居民健康体检推荐范围。”大数据时代中,数据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而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体系不能等同于体育大数据库。在这里除了建议提倡建立体育大数据库,更提倡在体育锻炼中结合个人医疗数据。部分群众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其实对自己的身体其实并不了解什么运动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大概率的普适运动项目未必符合个人健康状况,运动训练要减低风险,靠的不是主观能动性,而是科学客观的数据。医疗大数据与运动处方、体育技术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教练、智能健身机器以及群众本人更加了解锻炼者本身的实际身体状况,开展更适合锻炼者的运动健身计划。

7 结语

特殊时期,暴露出来的不应仅仅是负面信息,更多地应是时代发展的新商机。体育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断创新发展现有的健身运动方式可以更好地刺激我国的体育消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居家健身与数字健身、体医结合、线上指导等新兴内容相结合为群众健身提供多一种锻炼选择,也是居家健身发展潜力迸发的前提。

猜你喜欢

居家人工智能家庭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的日子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家庭“煮”夫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微生高的往事
数读人工智能
恋练有词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