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舞蹈技术标准化与竞技之关系研究

2021-03-08刘子涵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拉丁舞竞技标准化

刘子涵

体育舞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体育舞蹈分为艺术体操、健美操、拉丁舞、标准舞等项目。狭义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单指由“拉丁舞”“标准舞”组成的具有竞技性的舞蹈艺术。体育舞蹈是以技术为核心,力量素质作保证的技能表现类运动项目。现代运动训练理论将体育舞蹈归属为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体育舞蹈具有严格规范性,其直接表现在所展现的技术中。体育舞蹈技术指完成体育舞蹈动作展现的手段与方法,是体育舞蹈的灵魂与核心。

标准化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2013年WDSF推出最新2.1评分系统,其评判标准由“拉丁舞标准舞统一标准评判”转变为“二者分离,独立评判”;我国体育舞蹈新技术等级教材于2018年正式颁布使用,将原有“金银铜,金星一、二”五级考级内容转变为九级考级内容;2018年,体育舞蹈新技术框架在电子交互课程中建立,技术细化规范到个体各个关节”等无不展示着体育舞蹈标准化趋势的发展。体育舞蹈的标准化使各体育舞蹈不同舞种之间发展出迥然不同的舞蹈技术,使体育舞蹈各舞种间更加独立,舞蹈技术更加科学,舞蹈形式更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竞技比赛是体育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竞技性是体育舞蹈与其他与舞蹈艺术区别开来的关键因素。竞赛为体育舞蹈选手技术的展现与进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1997年,国际奥林匹克总会正式认可WDSF,承认其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唯一代表组织。让体育舞蹈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项目也是其协会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与工作重心,但已过23年之久,体育舞蹈至今未能如愿正式进入奥运会。原因之一就是体育舞蹈的技术标准化程度与其竞技性程度并未在同一高度。技术的标准化与竞技性都是体育舞蹈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关乎体育舞蹈未来发展走向,探明二者关系至关重要。

国内暂无体育舞蹈等表现难美类项目关于技术标准化与竞技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体育舞蹈技术的标准化是否受到竞赛的影响?其竞赛是否会反作用于技术的标准化发展?”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

本文从“体育舞蹈历史沿革”及体育舞蹈技术“内容、要求、评价”三个维度纵向分析体育舞蹈标准化与竞技的关系。补充国内相关方面研究,以便寻找不同视域下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可能。

1 体育舞蹈的历史沿革

体育舞蹈历史沿革促使体育舞蹈标准化的发生。体育舞蹈大致经历了原始舞蹈—公共舞蹈—宫廷舞—民间舞—交谊舞—国际标准舞六个发展阶段,其发展为国际标准舞的过程,也是这一舞蹈种类呈现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过程。

原始舞蹈阶段,劳动生产与娱乐二者关系紧密,体育舞蹈源自人们对物质资料生产的喜悦与祭祀的需要,其表现形式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公共舞蹈阶段,其来源于物质资料的丰富与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该阶段人们进行舞蹈活动的目的依旧是满足自身情绪情感的需要,舞蹈形式灵活多变,以“土风舞为主”,进而发展为“对舞、行列舞、圆舞、集体舞”;宫廷舞阶段,体育舞蹈流入欧洲贵族,其不再以单纯满足人们对情绪宣泄的需要为目的,进而满足人们对社会活动与交往的需要。体育舞蹈从此开始演变为社交舞,其舞蹈形式也由之前的多人舞变化为双人舞;民间舞蹈阶段,随着生产力与劳动力的进一步提高,人们逐渐解放双手,开始拥有闲暇时间。其也代表着社交舞不再由贵族独自享有,体育舞蹈开始通俗化,大众化;交谊舞阶段,12世纪德国巴伐利亚地区与奥地利维也纳的北部出现最早现代社交舞“华尔兹”,15世纪,德国与奥地利将其进一步发展,“华尔兹”开始出现“男女舞伴近距离搂抱”的特有表现形式并加入滑步与旋转等特有技术。16世纪法国的沃尔塔等地将群众性多人舞进一步规范,舞蹈过程中队形出现“轮舞型、双纵队型”等多种几何图案,进而发展为队形灵活多变的“队列舞”,其后来也归为体育舞蹈范畴;国际标准舞阶段,1920年第一届以体育舞蹈为主题的比赛——黑池舞蹈节在英国冬季花园举办。1937年,因参赛人数的增多,黑池舞蹈节引用“滑冰”项目评判标准对参赛选手的名次进行划分。1925-1947年,英国皇家教师舞蹈协会将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维也纳华尔兹纳入国际标准舞范畴,并赋予五支舞各自舞种特点、舞蹈指定步伐。1960年,该协会将非洲与美洲特定民族舞蹈“伦巴、恰恰、桑巴、牛仔、斗牛”纳入国际标准舞范畴,并赋予意义。

由此看来,体育舞蹈的历史沿革本身就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的趋势,而体育舞蹈竞技赛事则是体育舞蹈历史沿革的派生品,体育舞蹈的标准化发展是竞技性赛事发生的基础。因赛事的竞技性,其可以促进体育舞蹈标准化的进一步发展。体育舞蹈六个历史阶段的演变是体育舞蹈在舞蹈内容,舞蹈种类,舞蹈形式,舞蹈特点等要素的演变,可以看出体育舞蹈所指范围逐渐缩小,舞蹈形式逐渐规范,舞蹈种类逐渐明确。1920年前体育舞蹈一直以宣泄情绪及社交为主要目的自然地发展着。1920年体育舞蹈竞赛的出现标志着体育舞蹈竞技性确立,人们开始追求自身的技术,观众的掌声及名次的高低。体育舞蹈不再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是特指由拉丁舞与标准舞两个舞种为表现形式,以表演、竞赛为主要载体的竞技性艺术。其也正式成为一个由拉丁舞与标准舞及其一系列相关产业组成的有机的系统体系。

2 体育舞蹈技术的标准化

范铜钢,郭玉成认为,竞技武术散打技术标准化工作应以基本技术为核心要素,针对技术内容、技术规范、技术评分等标准化内容展开。竞技武术散打与体育舞蹈同属技能类项目,技术是技能类项目的核心。本文将从“技术内容、技术规范、技术评价”三个维度分析体育舞蹈技术的标准化。

2.1 技术内容与技术要求的标准化

内容指事件内部所含的实质及意义,即事物内在因素的总和。体育舞蹈技术内容则是指能够完成体育舞蹈单个及一系列动作的手段方法的总和。以体育舞蹈中标准舞为例,我国最早的国际标准舞技术内容则是借鉴西方。Geoffrey Hearn在《A Technique of Advanced Standard Ballroom Figures》(2007)中首次以标准舞动作中所展现的技术为依据,将标准舞技术动作分为九类,即强劲移动和改变形态类舞步、拧转包含轴转类舞步、原地转动与旋转类舞步、抑制与盘旋类舞步、回旋与划圆类舞步、探戈特有舞步、狐步特有舞步、快步特有舞步和线条造型类舞步。从舞步的名称不难看出,舞步动作被赋予了移动轨迹与移动方法等规定性技术要素的含义,是标准舞技术标准化的体现。

2012年前后,通过国际教材《World DanceSport Federation Technique Books》(2012)、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标准舞教科书《Technique of Ballroom Dancing》,我国基本建立了以三个难度等级及九项以动作技术环节为标准的国际标准舞技术框架。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国际标准舞技术难度等级(2012)

2019年,我国较之前版本又推出了最新版标准舞技术相关内容,其在电子交互教程中产生,是技术内容与技术要求的进一步标准化。具体内容见表2。

表2 标准舞技术框架(2019)

从2012版技术难度等级表中可以看出,标准舞技术内容的层次结构按难度等级划分,从一级到三级共三个级别。2019年将标准舞技术内容分为五个维度,即“身体位置”“标准舞特征性技术”“身体中段技术”“舞种特有技术”“足部技术”。其中标准舞特征性技术分为四个水平九个子因素,舞种特有技术分为四个水平六个子因素,身体中段技术分为四个水平五个子因素,足部技术和身体位置各包含九个子因素。其共含五大维度、十四个水平及21项子因素。

为研究“2007年、2012年、2019年”三种技术框架间差异,现将其按照“技术使用年份、技术划分、技术分类依据、技术要求”四个维度解构并进行纵向分析。具体内容见表3。

表3 标准舞技术框架解构表*

技术内容的递增与技术要求的规范,证明标准舞技术的标准化发展趋势。从表3可得,技术内容方面,技术框架中内容含量呈递增趋势。由07年的九个水平具体到三大维度12水平,并且往下具体划分为33项子因素,再到09年将技术分为五个维度,十四个水平,21项子因素。分类依据由单纯以动作技术为标准到以难度等级为标准进而以每个舞种的具体特征和运动力学方面的原理为标准。技术要求方面,2007年的标准舞技术内容对舞步的动作轨迹、动作形态等要素做出了规范,直观强调了动作的外部特征;2012年其技术具体要求到身体部位的运用,规范“人体的头部、足部”“舞步中的姿态角度方向”“动作时值的变化”在舞蹈过程中的应用;2019年其规范“人体中头、中段、髋部、足部”在舞蹈中科学规律的运用,强调每支舞种间的特有技术。

2.2 技术评价的标准化

技术评价层面,通过对熊莹莹及其他对于从事WDSF规则研究者的资料中得出,WDSF2.1系统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即“2008年、2008年—2012年、2013年”三个阶段。并且在三阶段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技术评价内容上的标准化”与“技术评分标准上的标准化”。

表4 三阶段WDSF2.1技术要素评判内容

第1,技术评价内容上的标准化。由表4可知,2013年之前,技术质量这一标准的评判没有将标准舞与拉丁舞区别开,评分只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拉丁舞与标准舞之间,十支舞舞种之间实际存在截然不同的舞蹈特征和表现方式。拉丁舞和标准舞两个舞系的核心技术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在日常的训练中可将其根据运动规律以及标准舞的技术特点归为基本技术和技巧性技术,而基本技术里又分为基础技术与核心技术两类技术来进行训练。标准舞的握持和拉丁舞的握持是不相同的,并且“升降与摆荡”是标准舞所特有的技术,拉丁舞的“准备-动作-还原”、“分离协同动作”是拉丁舞所特有的技术。2013年,新2.1评分系统将动作质量更名为“技术质量TQ”,并且将其评判标准分为拉丁舞与标准舞两大类,评判内容的具体性与舞种的特殊性相匹配,其标志着两支舞种的评分内容不再趋同,更加标准。

表5 WDSF 2.1评分系统评分方式

第二,技术评分标准上的标准化。由表5可知,在技术评分的标准上,与2.1系统推出前所使用的“Skating system(滑冰评分系统)”相比,2.1系统从“顺位法(决赛中裁判排出1—6名往下顺位)”演变为“分值法”,即将四个评判内容(TQ/MM/PS/CP)赋予1-10分(10分杰出、9分优秀、8分非常好、7分好、6分中等/及格、5分中等、4分中等以下、3分弱、2分差、1分非常差)以评判其优劣程度,且其分值最后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在技术评分方法上,选手的分值获得依次是“项目得分—舞种得分—最终排名”,并非单纯的是裁判将名次排出然后进行顺位,选手的每个评判项获得的分值由电脑将极端值(最大值、最小值)剔除,取数据平均数,将四项分数相加得出选手单支舞总分,然后以同样方法将五支舞分数相加获得总分。五支舞总分分数越高,选手名次越好。这样的一系列操作,尤其是将选手的展现量化为具体分值并经由第三方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这无疑不展现了竞技的科学化与标准化趋势。

3 技术标准化与竞技的关系

从体育舞蹈的历史沿革中可以看出,体育舞蹈自身就具有逐渐标准化的趋势。舞蹈艺术是以人体为物质载体的以反映人内心最真实的渴望与需求的社会存在。体育舞蹈发展经历的六个阶段也证明了当时时代背景下人们不断变化的需要。从原始社会人们对生存的需求,到农业社会人们对于温饱的需要,进而到近代社会人们对社会活动及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渴望,再到和平时代人们对于幸福生活及自身潜力的追求。可以说体育舞蹈也伴随着这一变化过程逐渐发展以适应人们的需求,体育舞蹈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始终,而“标准化”就是其中过程。

体育舞蹈技术“内容、要求、评分规则”的标准化为竞技提供坚实基础。根据对技术三个维度的标准化研究,其为竞技提供坚实基础具体可表现在体育舞蹈自身发展与个人竞技表现两方面。

体育舞蹈技术的标准化为竞技提供良好开端。WDSF自1997年正式成为IOC会员后其工作的重心与努力方向一直为让体育舞蹈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现代运动训练理论将体育舞蹈化为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目前世界表现难美性项目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动作难度的增加,对运动员专项素质要求的提高,竞赛规则更加严格、评判内容更加全面、测量方式更加精确。而这一现象显然不利于体育舞蹈的传播与推广,致使体育舞蹈成为小众性运动项目。追溯其源,其本质是体育舞蹈的普及性与竞技性间的矛盾从而使竞技体育舞蹈无法拥有良好的开端——运动员选材。而技术“标准化”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其矛盾。在技术“内容”与“要求”两个维度中,技术内容在数量上逐渐增多并呈精细化趋势,技术要求具体到身体多个关节与部位并看其是否能协调科学的运用。可以说技术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将该项目特有的技术相统一,找出该项目“核心技术”,使技术框架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进而使其表现为体育舞蹈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竞赛内容上的标准化。唯有此,才能让竞技体育舞蹈拥有良好的开端,使竞赛更具价值与竞技意义。

体育舞蹈技术的标准化为竞技的更高水平发展奠基。李守培,郭玉成认为,传统武术技术体系标准化途径中存在传统武术中事实标准繁多的客观困难。传统武术中各门派所创生的各个标准的差异也无疑是在其表现和训练形式上的差异,但其都离不开最“核心”的基础标准,否则就违背了“传统武术”的本质。体育舞蹈竞技的最高表现形式是选手自身舞蹈动作和风格的个性化,如果将技术“标准化”,那选手的表现是否会有所限制,一成不变?无论是体育舞蹈还是传统武术,技术的标准是该项目生存的前提,是该项目不同于其他项目的根本表现,可以说技术的标准与规范是项目的基因与灵魂,这并不与其多元化的表现形式相背离。标准舞技术的标准化,从微观上看,其是对个体的具体部位的逐步规范;从宏观上看,每个舞种从技术层面互相独立、分离,使各舞种间表现风格更加明显。标准舞技术的标准化没有将其个性的艺术表现风格抹杀,而是成为其以后能够在舞蹈表现方面更加个性突出的坚实基础。标准舞技术的标准化是独特艺术表现性的基础,艺术表现性是技术标准的上层建筑。离开技术标准谈个性的艺术表现则是空谈。

体育舞蹈技术的标准化是竞技产生的前提。一个项目的技术“标准化”是其得以广泛传播和推广的前提与保障。体育舞蹈技术的标准化让体育舞蹈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传播并延续至今依旧火热。而体育舞蹈竞赛则是体育舞蹈技术不断“标准化”下的产物。运动竞赛是裁判员主持下,按照统一规则进行选手间竞技较量的社会性活动。进行社会活动的前提则是该项目具有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评判等一系列同一标准。而体育舞蹈自身正是不断进行“标准化”,才得以被推广全球,竞赛才得以产生。

在当今社会,体育舞蹈技术的标准化让人们得以在统一标准下进行同场竞技,为人们提供了和谐的“社会活动平台”。人们对自身潜力与能力的不断追求也促使了竞赛的竞技性进一步提高,竞赛也为体育舞蹈技术的进一步标准化提供充足动力。

猜你喜欢

拉丁舞竞技标准化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吃肉频率能体现乡村治理水平? 走形的标准化徒增负担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电竞种植记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一起来学拉丁舞
孙老师的拉丁舞裙
拉丁舞,让我欢喜让我忧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