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藏书剔旧的实施
——以梧州学院图书馆为例

2021-03-07

梧州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书库藏书馆藏

李 丹

(梧州学院 图书馆,广西 梧州 543002)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虽然国内各个高校大量购买电子数据库,使得馆藏电子图书的数量和比例与日俱增,但高校图书馆纸质藏书作为馆藏主体的地位和广大师生借阅纸质图书满足阅读需求的习惯仍没有太大改变。各高校根据教育部评估达标要求,每年纸质图书的采购依旧是稳步增长的,投入资金达数百万,数量动辄以万册计数。然而,纸质图书的存放空间与阅读空间,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不会有所改变或者扩大,当藏书发展到一定规模,达到并超过馆藏空间最大容量时,便会出现书库饱和、书架超载的现象。因此,藏书剔旧必须提到工作日程上来。

1 藏书剔旧工作的意义

藏书剔旧工作能为采购做好有效准备,高校图书馆应将剔旧工作列入馆藏资源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开展。1974年美国人丹尼尔提出的藏书“零增长”理论,意思是藏书需要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维持一定的数量,不要再增加[1]。当然,在现实工作中,是不太可能维持这样一个状态的,但它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藏书剔旧来控制图书数量的增长速度,在“输入”新书的同时“排出”相对数量的旧书,使得藏书的实际增长值接近为零。那么,在开展藏书剔旧工作时,会涉及馆内多个部门,馆员也可以借此机会更好地了解本馆藏书的情况,这也相当于对图书采购的质量作一次盘查。对需求量少、流通率低的图书需要及时剔旧;对需求量大、流通率高的图书进行及时加购。采购部门可以透过图书审查的结果来了解读者需求,制定出有效的采购方案,不能只顾采购,不考虑图书的需求和质量。如果说高校图书馆员是服务的软性条件,那么藏书质量就是保障图书馆优质服务的硬性条件。图书馆的藏书只有做到有“输入”也有“排出”,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才能让馆内藏书更有质量、更有活力。

2 高校图书馆藏书剔旧的现状分析

2.1 藏书现状

由于衡量图书馆藏书量以多少为标准,所以很多图书馆藏书出现只增不减的状态,流通率高与低的书都长期混合排放在一起。据初步统计,大型图书馆藏书流通率仅约占馆藏的30%左右,而陈旧过时、流通率很低的图书占30%以上。据测算,藏书约10万册的图书馆,读者每次借书时间只需要2~3 min;藏书约50万册的图书馆,读者每次借书时间需要10~15 min;藏书约100万册的图书馆,读者每次借书时间需要30 min以上,这无形中延长了查目录、提取图书和排队的时间[2]。借阅图书需要的时间过长,读者就要估算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到馆到库查书借阅,用时过长,会让部分读者望而却步,又或者到馆后却没有足够时间查书找书,如有读者希望借阅图书10本,但由于借阅时间成本高,最后也只能借阅到几本,导致部分图书被“拒绝”利用。所以,藏书剔旧工作其实是一项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工作,是图书资源建设、图书馆设施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3]。

以梧州学院图书馆为例,每年都有采购新书的工作计划,相对无限的新增图书而言,其存放空间非常有限。而且,该馆存在一个特殊情况,原为藏书发展预留的存放库室,有部分已被学校其他部门长期占用,因此存放空间就更加有限。图书存放空间未饱和时,是可以通过倒架、倒库、重新布局等方法来应对的,但只是治标不治本,长期下来,固定的空间已经承受不住不断增加的图书典藏。最终,新增图书有部分种类开始出现不能正常按号排放陈列,只能暂时无序地堆放在临时区域,这样就会出现读者检索书目后,无法根据书目信息在书架上找到对应图书的情况,由此产生2种结果:第一,读者向馆员咨询,馆员需解释读者找不到书的原因,所以也需先按书目信息到架里核实,确认架上没有后,再根据书目信息及工作经验分析此书有可能堆放在临时区域,因此,需到无排架的区域里找书,这样不仅延长了读者获取与借阅图书的时间,也增加了馆员的工作量;第二,读者不向馆员寻求帮助,找不到就索性放弃,一旦这种情况经常出现,读者到馆借阅图书的积极性就会受挫,从而导致部分图书的利用率降低,甚至长期无人问津。基于以上实况,部门负责人决定对开架书库进行应急方案,马上开展藏书剔旧工作。

2.2 藏书剔旧实施基本情况

在已经开展藏书剔旧工作的高校图书馆中,大多数工作开展得较为被动,并不是由于真正需要剔旧而剔旧,而是由于文献破损严重而无法再利用、馆藏空间不足等原因才被迫剔旧。梧州学院图书馆的情况也是如此,藏书剔旧工作的开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所以不能延缓至学生放假期间进行,因此需要藏书剔旧的书库都是处于全开放状态,唯有尝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类别顺序来进行剔旧。从社会科学综合类书库开始,剔旧的基本规则是以2010年为时间节点,不留复本的全部转移到二线书库,剔旧图书的典藏信息从图书馆的工作管理系统中全部修改到二线书库。书库馆员只能边完成日常服务工作,边兼顾整理图书与倒架。一学期过去,下架了该书库约1/4的图书。

2.3 藏书剔旧存在的问题

据分析,当下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在藏书剔旧工作开展前,工作人员往往没有对馆藏图书进行详细的量化评估,缺乏固定的工作标准依据,只是根据剔旧标准理论中的某一两条来开展剔旧工作,藏书剔旧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无法得到保障。比如,梧州学院图书馆以往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藏书剔旧工作,在无经验、零基础的工作开展中,无疑暴露出不少问题与瑕疵。

首先,高频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庞大群体是在校大学生。大学生的学业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范围广的特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阶段,他们的需求有很大差别。新生还不会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图书的借阅,是用来消磨闲暇时间的;老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规划,对于图书馆馆藏资源开始有针对性地利用,不再是盲目从众性地借阅图书,会带着需求,先检索再到图书馆获取相关资源;而毕业生,在踏入社会、就业前须完成毕业论文这项重要任务,论文中的观点需要大量的客观数据来支撑,而这些相关的信息,需要从“老书”中得到,在这基础上与新的知识、论点进行碰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完成毕业论文。还有些毕业生会协助教师完成一些研究课题,对于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文献资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在藏书剔旧后,会隔三差五地有毕业生来咨询“老书”都找不着了,怀疑是都借出了还是丢失了。与毕业生们交流后得出的结论:一是“老书”里可用的信息要比近代出版物的参考价值高,金句也比较多;二是由于出版机构多了,同一本原著,就能有好多个译者翻译出不同版本,如校对不够严格、谨慎,就会导致内容有错漏,整个出版物的质量就不高,所以毕业生们在完成毕业论文时需要参考的图书还是偏向于“老书”。此外,考研的学生会更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某一学科开展专研,他们对专业性强和专业化学术信息需求更强烈,对本学科的相关图书资源的要求会更高。从古到今、从旧到新都是他们的涉猎范围,没有了“古”作基础哪有“今”的成绩,没有了“旧”的对比哪来“新”的优势。所以,藏书剔旧,把“老书”剔除了,却对考研的学生们不利。

其次,学校教师需要的是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关的参考资料,有关学科的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保障等信息资源,在备课中,时常也是需要到图书馆查阅一些古籍或经典著作来参考。在科研方面,更是需要与本专题相关的前沿文献资源,可以是同学科推荐的文献书目,也可以是参考文献书目或者其他的综合文献书目、专题文献书目索引等。此外,在辅导专业课程时,教师通常会给学生们推荐一些经典著作及大作家的出版物,希望他们能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以扩大学生本专业的知识面和专业水平,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们分享和交流经典的魅力,欣赏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的目的在于帮助人理解自己,提高他对自己的信心,发展他对真理的志向,反对人们的庸俗,找到人的优点,在他们的心灵中,启发着羞愧、愤怒、勇敢,把一切力量用在使人变得崇高而强大的事情上,并以美的神圣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但是,由于有部分经典著作版本过老,大作家的出版物也过于陈旧,尚未及时补充新版本,因此这部分著作如果被剔旧,就打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分享链接,同时也破坏了教师给学生导读的完整性。

最后,由于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频频出现问题需要解决,整个工作流程与进度都需要不停地调整,不能一步到位。因此,大部分剔旧图书只能处于整理阶段,以至于存放剔旧图书的二线书库也就不能正常开放,从而导致剔旧的图书不能及时供读者进行借阅,造成读者对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满意度有所下降。

3 高校图书馆藏书剔旧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本图书是剔旧还是保留,需要依据其多方面的属性特征。例如,反映其老化程度的半衰期、书龄;反映受欢迎程度的利用率;能否继续流通的物理外观状况;反映内容更新因素的版本;提供多人阅读的复本量;反映一定质量水准的出版单位(核心重点出版社、非核心出版社);图书作者的著名程度及学术水平;反映一定资产投入的价格因素,等等。这些指标因素从多个方面反映了图书的价值特征,只有对其全面考察,才能准确决定图书是否继续保存、剔旧或进行移动调整[4]。图书有多个种类,需要综合图书馆各书库的实际情况,对图书饱和度比较高、更新速度快的类别图书进行优先剔旧。再有,剔旧工作并不是单靠个别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馆内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与配合。另外,图书馆馆员在长期的剔旧工作实践中,已经总结出许多宝贵的剔旧基本原则:完整性、重点性、实效性、专业性、价值性、 实用性、科学性等。因此,以梧州学院图书馆社会科学综合类书库开展的藏书剔旧实践工作为参考,再与多位馆员提出的原则相结合,作出分析与反思,对藏书剔旧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3.1 核算剔旧图书的册数并审查其外形

由于各种类图书的藏书情况及饱和程度有别,具体核算工作应由各书库馆员进行。而对于图书外形的审查,是需要各书库馆员进行巡架审查。对于长期借阅周转、残破不全的图书,具体出现以下情况的直接剔除:封面污损以致不利于再使用的;内容残缺不全以致影响阅读的;辞典类进行装订后边缘变小而不能再重新装订的;多次修补无法继续使用的[5]。以梧州学院图书馆已饱和的B类图书为例,通过统计得出,B类图书的架位总计有780个,由于现在出版图书的大小、厚薄不等,初步估计每个架位理想的状态是摆放30册图书,从而算出目前B类图书要想达到理想的排放空间,只能摆放23 400册图书,而在馆的B类图书实有32 736册,因此B类图书需要剔旧的册数约为9 336册。

3.2 图书的时限划分及其借阅次数统计

一般来说,新书吸引力越高,利用率也就越高,反之利用率则低。除了一些高质量的畅销书外,大多数图书在超过一定时间后其使用价值就会开始下降。以梧州学院图书馆为例,用出版年作为分界点,同样以该馆B类图书为例,统计出1930—2009年出版的图书有11 355册;1930—2010年出版的图书有13 810册。由此看出,将2010年前出版的图书进行剔旧是可以满足排放空间的理想需求。同时,需要对各类图书的借阅次数作统计,进行一个数据汇总。若长时间没人借阅,又或者2次借阅之间相隔的时间过长,则表示此书已经基本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在这些划分与统计的基础上,需要注意的是参考价值和文物价值较高的图书尽管出版年较早,以及有部分借阅率不高但其参考价值高的图书,是不应该在剔旧之列的。因此,此项工作除了有技术部人员及流通部负责人配合完成以外,还应有对图书质量有鉴别能力的馆员及学科馆员参与其中,为的是鉴别图书的存在价值。

3.3 复本过多及内容重复的鉴别

可由专业馆员直接在书架上审查图书,判定多余图书。内容重复,复本过多,是会造成相对更有价值的藏书利用率下降。例如,梧州学院图书馆购入国外著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编写的《自卑与超越》一书,在馆状态的不同译者译本已有7种,还有3种是编目状态,而每种至少有3本复本,由于译者的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翻译出来的语言文字就会有很大差别,因此,需要专业馆员去考量,综合各种数据来分析,剔除那些可读性较差、含金量较低的译本。

3.4 采取多种方式处理剔旧图书

为了让读者在网上检索图书时能得到准确的书目信息,图书剔旧后的书目信息应由图书采编部人员及时在图书馆的工作管理系统中进行备注与修改。剔旧下来的图书,应该根据图书原有的价值有区别地进行后续处理。第一,对于部分利用率较低,但对特定的读者存在着相当大的实用性和参考性的图书,应集中将其存放到二线书库——密集型书库,并能实行全开架模式,继续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继续发挥图书的使用价值;第二,对于部分因严重破损而无法继续进行流通的图书,可以外包给专业的单位或者公司将其制作为缩微资料加以保存,师生需要时,可以复印、拷贝,继续发挥其使用价值;第三,对于部分较多复本量的图书可以通过馆际交换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使用价值;第四,还有部分复本量大的陈旧过时的图书,除留够相应的馆藏复本后,对剩余的复本可考虑折价处理给读者,或者作为图书漂流使用[6]。全年只要图书馆开放,学生就可以不经过任何手续随意借阅、免费收藏这些图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在馆学习的“福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

3.5 建立一支藏书剔旧工作的专业团队

日后实施规范性的藏书剔旧工作就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团队,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卫斯理大学图书馆的经验,其对文献剔旧非常慎重: 第一,为了做好剔旧工作,专门成立了文献剔旧委员会,由馆长以及参考咨询、流通、编目、技术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第二,在图书进行剔旧时, 需指派相对应的学科馆员加入; 第三,图书馆外聘2位业务专家专门负责剔旧书目审核和图书下架工作; 第四,引入专业图书数据R2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图书馆工作流程分析和战略规划的咨询公司,在高校图书馆数据处理、空间布局、馆藏建设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负责剔旧图书数据抓取和后期处理工作[8]。

总之,藏书剔旧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细致的技术性工作,不能随意盲目地开展,应该根据学校的教学定位,突出图书馆的藏书特色,建立专业团队负责相关工作,还要利用读者借阅习惯及图书更新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剔旧计划,既要保证图书的数量以及读者的流量,更要保证图书的质量。这样才能优化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提高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科研服务。

猜你喜欢

书库藏书馆藏
馆藏
“人梯书库”丛书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珍惜每一本藏书
探析图书馆书库管理的新模式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书库管理工作研究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