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交融背景下的宝相花图案的发展与演变

2021-03-07方博雅黄名哲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寓意纹样佛教

方博雅,黄名哲,习 龙

(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

《辞海》中这样解释宝相花:中国传统图案的一种,将某些自然形态的花朵(主要是荷花)进行艺术处理,变成一种装饰化的纹样[1]。民间则称宝仙花、宝花花等,寓意美满幸福、端庄华贵。宝相原是佛教中的词汇,“宝相”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本齐南王简《头陁(陀)寺碑文》中。书中这样写道:“周易曰:……金资宝相,永籍闲安……”宝相之名由此而来[2]。本是用来形容佛或是帝王外貌庄严的。宝相花名称来源要从宝相花的形态说起,宝相花图案与莲花形态类似,具有一个花心周围包裹着花瓣的形态,其造型丰满圆润,花瓣繁多。用宝相花命名暗合宝相庄严之意。宝相花形成并流行于隋唐,是唐代应用最广泛的装饰纹样之一。

1 宝相花的孕育期

宝相花的出现还要从佛教的传入赋予莲花图案不一样的寓意及应用开始说起。

东汉时期开始,佛教慢慢地传入我国,我国的《后汉书》中记载了东汉明帝的一个梦,因为梦中有一位浑身金光的神,于是他派使者前往天竺并请高僧带回经文,为纪念此事下令修建白马寺,从此佛教开始正式传入。汉代的文化是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而得出的一种总结性文化,这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成熟。同时,汉族文化与北方草原民族、边境部落等的斗争始终存在并贯穿汉朝整个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在这一时期开始了发展,丝路把西域文化与中原的交流通过贸易、经济、政治使得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中西的经济交流活动,使得佛教顺利进入我国,当时一些有名的高官、贵族也信奉佛教,他们会加以祭祀与祈福,带动了佛教的发展与深入。加之汉朝内忧外患的政治格局,农民起义与土地问题,边境势力的虎视眈眈,汉朝末期各种问题愈演愈烈,但是这也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机会[3]。

在佛教的不断深入与影响之下,佛教中相对占据较高地位的图案与纹样也悄然地和中土纹样相互交融,互相影响,莲花纹样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在这样多元化的文化交融之中像莲纹、忍冬纹、连珠纹以及大量的植物纹样等与本土具有自信与包容的纹样互相融合,为宝相花图案带来了良好的开端与基础。这一时期的宝相花图案(即莲纹)更多的寓意是来自于佛教的“解脱”“净化”,甚至是“重生”等含义,代表了百姓对于残酷现实的回避与平安的祈祷。因此,这一时期的宝相花(莲纹)的造型多为四瓣、八瓣的四方造型,很多都是以俯视的视角为主,有的花瓣相连,有的则相反,有一些也是较为写实,更多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莲纹内涵与寓意的改变,以及莲纹被赋予的新的佛教寓意[1]。

2 宝相花初问世

两汉时期,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与往来,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定民族融合的良好开端与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割据混战为边境部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像匈奴等边境部落开始向中原地区发展靠拢,纷纷迁居中原内陆,民族文化交融加深。这一时期大量的印度佛经被世人翻译出来,这使得佛教得到了壮大与发展,佛教深受人们喜爱,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六朝时代,少数民族获得了一些统治权与话语权,为了维护统治地位,利用佛教的部分思想控制麻痹人民。佛教进一步地传播并且逐渐变成了主流的宗教。

战争频繁爆发,这时候最无助与无奈的就是百姓了,在这样的状态下,百姓需要精神寄托,佛教无疑就是最佳的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莲纹也被广泛大量地运用,且多逐渐变得世俗化。这一时期的莲纹(即宝相花的雏形)大部分还是在对印度的以及西方的进行模仿,但在原有莲纹的基础上形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态上出现了双瓣莲花纹,花瓣与花瓣内部都出现了像植物筋脉一样的纹路。花瓣内部的装饰也越来越丰富,开始更多地融入和包含其他的纹样。也出现了许多莲纹与其他植物纹样结合的图案,即与忍冬纹的结合,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宝相花问世的开端。此时,它已经具有了宝相花的特征,四瓣、四出、十字结构与团花结构等[4],已经可以说是宝相花的雏形(如图1)。

图1 巩县北朝石刻复合莲纹

3 宝相花鼎盛时期

唐朝势力强盛,武力更加强盛,在承袭隋朝已经开拓的地域的基础上不断地向外开疆拓土,疆域地带的统一,通过丝绸之路等手段与异域频繁地互通贸易,不仅发扬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同时也将特色文化带回唐朝进行融合与吸收。唐代政治格局稳定统一,手工业技术和商业发展,民族政策开明和睦,有开放兼容的对外政策。盛唐时期,西域文化不断地渗透,佛教的发达与盛行更是史无前例。因为唐朝的繁荣与发达也渐渐地让佛教变得世俗,其已经不仅仅是祈祷,更是一种向往的极乐世界。

这样的时代背景让随着佛教一起远道而来的忍冬纹逐渐消失在了唐代宝相花的花瓣之中。初唐时期,民族文化被重视起来,呈现兼容并蓄的意识形态,让宝相花逐渐加入想象,变得夸张。虽然结构复杂,但是从构图来看依然严谨略显刻板。至盛唐时期,国富力强,也因此宝相花更是走向了巅峰时期。这不仅仅是因为宝相花形态的优美与大气,更是一种包容、富贵的象征。虽然还是宝相花的结构,但与南北朝时相比明显运用了更多其他的元素,不仅仅是与植物纹样结合,还加入了人们的想象。中唐之后,因为牡丹花的盛行,宝相花的图案形态趋于牡丹的形态,当然也有联珠纹与其他花草纹样,这让自信张扬的宝相花增添了些许含蓄与内敛。虽然每个时期宝相花都有着一定的差异,但大体都有着共同的形态与特点,形态都较为饱满,花瓣不再是单瓣,取而代之的是对勾瓣、卷云瓣等形态更为丰富饱满的花瓣,整体上丰富饱满,形态富贵有包容之象(如图2)。

图2 唐代宝相花图案

4 宝相花的弥留之际

明清之际,文化经过宋元的洗礼,佛教文化已经不再那么盛行与主流,更多的是其他的文化融合的产物。唐代的风格已经演变,宝相花也经过演变而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宝相花,更多的则是一种团花。花中的元素也不仅仅是以莲花与植物纹样为主,而添加了云纹、龙纹、动物纹样、吉祥纹样等丰富多样的纹样。这时候的图案与唐代相比添加了很多的世俗情感,而唐代就更多的是宗教表达。

5 结语

宝相花把多种纹样结合在一起,不仅符合形式美法则,而且具有丰富的吉祥寓意,象征幸福美满,是从古至今人们都在向往与希望的。从宝相花的形成、发展到兴盛再到变革成为团花,可以看出宝相花并不是在独自变化[5],而是在外来文化的不断交融、时代背景的不断变化下,适应新的形势而发展成长的。从佛教传入汉朝时期忍冬纹、连珠纹的出现,莲纹意义的逐渐演变,到南北朝时期世俗化的莲纹与忍冬纹的逐渐结合,宝相花的问世[4],再到唐代宝相花的壮大鼎盛时期,宝相花不再单一而是多元化,包含其他的元素和图案,形成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与美好寓意。宝相花的形成是代表了民族文化的交融、多种文化的演变发展与结合的最终产物,更加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猜你喜欢

寓意纹样佛教
美好寓意品芝麻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佛教艺术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模仿老鹰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