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甲环酸在产后出血防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03-07叶春荣

北方药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出血量产后

叶春荣

(五华县人民医院, 广东 梅州 514400)

研究报道,全球每年有超10万孕产妇因产后出血死亡,亦是我国孕产妇死亡首要原因[1~2]。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经阴道分娩总出血量>500mL,经剖宫产>1000mL,多会导致产妇器官功能损害,严重时甚至造成死亡,值得注意的为,因国家近年来实施的“二胎政策”,导致我国高危孕产妇占比增多,产道损伤、子宫破裂等发生率较高,多需手术或介入治疗,以期快速止血,减轻对产妇生命安全的影响。值得注意的为,因基层医院医疗资源有限,接触患者经济承受能力较低,因此,需积极对产后出血产妇药物治疗,以期最大程度避免手术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纵观临床对产后出血产妇干预手段发现,较常应用到氨甲环酸,该药物是一种抗纤溶蛋白溶解氨基酸,是临床常用抗凝药物之一,能竞争性对抗纤溶酶激活因子,使纤溶酶原不能转变为纤溶酶,并抑制纤溶酶蛋白溶解活性,多用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也适用于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质的脏器外伤或手术前预防出血[3]。此次研究为进一步探析氨甲环酸在产后出血防治中的应用价值,选取相应产后出血产妇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3月本院100例产后出血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甲环酸组、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年龄24~35岁,平均(29.56±2.17)岁,孕周36~40周,平均(38.54±1.06)周,剖宫产25例、阴道分娩25例;氨甲环酸组,年龄25~35岁,平均(30.06±1.07)岁,孕周37~40周,平均(38.50±1.01)周,剖宫产25例、阴道分娩25例。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均为经阴道分娩或经剖宫产分娩产妇。(2)符合产后出血诊断标准。(3)无氨甲环酸过敏史。(4)产妇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既往血栓栓塞性疾病史。(2)合并肝肾脏器疾病者。(3)精神疾病者。(4)合并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处理。即胎儿胎肩娩出后,常规予以催产素(20单位)静脉滴注,同时采取称重法准确评估产后出血量。再予以低流量供氧,控制环境温度,避免温度波动。加强心电监护,间隔15min进行产妇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监测等。针对产后出血者,依据出血原因,如宫缩乏力,予以米索前列醇、欣母沛干预。

氨甲环酸组予以氨甲环酸干预。于对照组处理基础上,发现产妇一旦出血量达到产后出血(阴道分娩≥500mL、剖宫产≥1000mL)诊断标准,且距离分娩时间不超过3小时者,启动氨甲环酸应用流程。即首先使用负荷量,即1g氨甲环酸(生产厂家: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0887;规格:5mL∶0.5g)静推(可采取25%葡萄糖液稀释为100mg/mL),维持10分钟,若用药后30分钟,出血仍持续,则再次予以1g氨甲环酸剂量干预,达到控制出血效果。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氨甲环酸组、对照组出血情况。详细记录产时、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

(2)观察氨甲环酸组、对照组宫缩剂使用情况。包括米索前列醇、欣母沛使用人数。

(3)观察氨甲环酸组、对照组不良反应,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4)观察氨甲环酸组、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等生命体征情况、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产后采取产妇血液应用本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红蛋白水平测定。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出血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氨甲环酸组产时、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均更低(P<0.05),见表1。

表1 出血情况比较(mL)

2.2 宫缩剂使用情况比较

较之对照组,氨甲环酸组使用欣母沛人数更少(P<0.05),见表2。

表2 宫缩剂使用情况比较[n(%)]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氨甲环酸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n(%)]

2.4 临床指标比较

较之对照组,氨甲环酸组血红蛋白水平更高,住院时间更短,医疗费用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临床指标比较

3 讨论

产后出血为产科常见疾病,严重威胁我国孕产妇生命安全,分析诱发产后出血原因发现,多为宫缩乏力、肠道损害与母体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其中宫缩乏力占主要原因,需积极予以宫缩剂干预,最大程度预防或控制产后出血发生与发展,提升产妇产后生存质量[4-5]。

随着临床对产后出血深入研究发现,2017年世卫组织提出对产后出血产妇可应用氨甲环酸,该药物为临床常见止血药物,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能有效防治产后出血,避免出血控制不佳需手术介入治疗事件发生,减少产妇创伤,促使其尽快康复,对减轻医疗经济负担亦有积极作用[6-8]。分析临床常规防治产后出血措施发现,对产后出血产妇进行宫缩剂治疗时,其具有一定预防与控制产后出血功效,但半衰期较短,多在产程还未结束时药效消失,预防效果较差,且若反复增大剂量亦在机体蓄积,给产妇机体造成负担,影响预后,因此,不宜作为最佳干预手段,此次研究,对本院氨甲环酸组应用氨甲环酸干预,分析其作用机理,氨甲环酸又称为止血芳酸,为竞争性抗纤溶酶拮抗剂,对分娩后3h内产后出血产妇静脉推注后,能竞争性抑制纤溶酶、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结合能力,继而干扰纤溶酶介导的纤维蛋白降解,最终发挥止血功效,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较之常规干预对照组,氨甲环酸组产后各时间段出血量更低,血红蛋白水平更高(P<0.05),可说明氨甲环酸止血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红蛋白水平,减少宫缩素大剂量使用,预防需手术介入切除子宫事件发生,减轻对产妇机体创伤,促使其尽快康复出院,减轻医疗负担,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较之常规干预对照组,氨甲环酸组住院时间更短,医疗费用更低(P<0.05),则可说明氨甲环酸组更利于产妇出血产妇更快康复[9-10]。而于2017年世卫组织已正式提出对产后出血产妇推荐使用氨甲环酸治疗,但需注意用药时间,最佳时间为确诊产后出血产妇分娩3h内使用,因此时胎盘娩出后,产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处于较高状态,多存在纤溶亢进,此时予以氨甲环酸干预,可增强生理性止血机制作用,提升产后凝血因子水平,增强高凝状态,促使血管创面血液凝固,故而能达到止血目的[11-12]。此外,对产妇静脉推入氨甲环酸,因其半衰期适中,在保障止血效果前提下,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不易在体内蓄积,无后续作用,因此,对产妇高凝血状态亦无明显影响,对产妇不良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氨甲环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进一步表明对产后出血产妇常规处理基础上加以氨甲环酸治疗,并不会增大产妇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对产后出血产妇积极予以氨甲环酸干预,能有效控制与减少产后出血量,减少宫缩剂使用,对减轻产妇医疗费用,促使产妇更快恢复出院亦有积极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出血量产后
1632例老年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产后伤口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