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没有“职场男性”这个词

2021-03-07诺澄

海峡姐妹 2021年2期
关键词:电话会议亲子职场

文/诺澄

在过去一段时间,因为新书签售的关系,我密集参加了很多场女性话题的访谈活动。其中有两个在各种访谈中被频频问到的问题,却恰恰是当下职场女性面临的最大伪命题。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问题一:职场女性如何寻求职场和家庭的平衡?

有没有听着特别耳熟?这个绝对是职场女性访谈中的“必点金曲”。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问和回答都有一些版本的演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标准答案:职场女性需要尽最大努力去寻找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接下去就是一大篇时间管理和“优先级管理”的讨论。譬如,在送孩子上兴趣班后赶紧去做一个指甲,同时戴着蓝牙耳机开个电话会议。你看,在一个时间节点,我同时做了三件事情。亲子、工作、自我一样没落下,多么平衡,多么高效!

有多少职场女性通过这样的时间管理把自己管理成了转个不停的陀螺,最后连上厕所都排进了日程表。职场女性真的需要如此,应该如此嘛?为什么我就不能安安静静地做个指甲?为什么戴着蓝牙耳机听的不能是虾米音乐或者喜马拉雅小说?

渐渐地,大家意识到了真相:工作和生活哪有什么平衡,职场妈妈只有脉冲式地忙完这头忙那头。于是女性嘉宾像是约定好了一样,把标准答案改成了:“工作和家庭没有平衡,只有在某个时间节点的取舍。”

但是,有没有发现,这个答案无比正确,又无比废话。到底取什么,舍什么?在哪个时间取,哪个时间舍?于是,以为得到答案的职场女性们,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发现还是满头包,最终工作和生活依旧一地鸡毛。

对于“女性如何平衡职场和家庭”这个问题,又衍生出各种看似新颖的花式回答,什么注重陪伴时间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什么碎片化时间管理等等。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生活与家庭平衡的文章叫做《找到职业女性的第25个小时》。其中讲到,职场女性的 24 个小时大部分都不属于自己。那第 25 个小时从何而来?很多时间被我们无意之间浪费了,所以我们要很好地利用碎片时间。

写那篇文章的时候,我和先生正带着一家老小去厦门旅游。那篇文章也是一路这么陆续写了下来。我在文章里面充满感情地写道:“旅游大巴堵在去土楼的高速公路上,去鼓浪屿的渡船前排着长长的队伍,还有一家人睡后的宁静午夜,都是我的第25个小时。”

其实,如诗如歌的文章背后的真实情况是:那一天先生公司有重要事情处理,于是他一个人在酒店参加电话会议。我一人带着4个老人2个孩子,挤在春节的游客大潮中,景点导游式跑动确保老老小小不走丢,饭店打仗式点餐确保老小按时吃饭还要口味兼顾。筋疲力尽之下,我还要挤牙膏一样挤出第 25 个小时。

痛定思痛之后,我开始醒悟,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一个人只有24个小时,说第25个小时都是反自然规律的。职场女性工作和家庭平衡这个问题最大的 Bug(漏洞)在于,男性!为什么很少有人问男性这个问题,是他们不需要平衡嘛?

后来发现他们真的不需要。有一次约几个部门开一个电话会议,其中一个部门经理是男性,当时他和家人正在亲子度假,而度假期间消息他都是秒回,几次电话会议也是全程在线。

如此敬业!难道有一种亲子度假,是不需要带娃也可以亲子?云带娃还是分布式度假?然后,我们发现他真的不用带娃。他私下坦白,工作比带娃轻松,电话会议给他提供了逃避带娃的正当理由,还请组织多安排!(此处不免联想度假期间先生那些“不得不参加”的电话会议……)难怪关于妈妈的综艺节目就是《妈妈是超人》,和爸爸相关的综艺节目就是《爸爸去哪儿了》。

这个社会总是期望女性承担更多的养育孩子、照顾家庭的责任。当这些责任大部分都落在女性身上,你告诉我,这个天秤怎么平衡。

我现在明白了,所谓第25个小时,肯定不是从自己身上压榨出来的,必须首先从另一半身上找!请先生给孩子辅导功课吧,我会露出甜美的笑容对他说,“教孩子功课嘛,还是要脾气好一些,教育的真谛在于循循善诱哦,亲!”请先生去参加家长会吧,让他也能修炼出如何在其他家长的鸡血下依然保持佛系和淡定。

然后,作为职场女性的我,瞬间就平衡了,然后我终于可以优雅地老去了。

因此,反复问一个女性,如何去平衡家庭和工作这个命题,意义真的不大。我强烈建议,以后在男性主导的访谈中问,“你是如何帮助自己的妻子或者团队内的女性达到工作和职场平衡的?”一定要问!反复问这个问题,职场女性才有可能找到这道命题的终极答案。

问题二:女性在职场上的优势是什么?

这是在职场女性访谈中,另外一个大家热衷的话题。我也曾经特别想要知道,于是读各种女性职场发展的书。这些类型的书基本主旨就是,帮助女性找到所谓女性在职场发展的优势。

但是,坦白讲,看多了这方面的书籍,感觉就和父母在朋友圈刷养生帖子一样,一篇文章说多补某元素有利于防范老年痴呆,另外一篇文章又说老年人切忌 XX,其中就包括前一篇文章号称要多补的某元素。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感叹说,影视剧里面描绘的成功职场女性,不是“男人”就是“妖精”,怎么就不能是一个正常的女人。

面对“职场女性的优势”这个话题,一直存在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给女性管理者贴上特有的标签,譬如柔性管理、包容、细腻、有同理心等。第二个误区是,职场上的成功部分是由于性别的差异而引起的。

我认为,女性和男性在职场的确有差别,但是不用去放大这种差异。不要因为是女性主管,就觉得她必须敏感细腻包容,和你在情感上有链接。毕竟把团队成员都当作自己的娃来带,不在主管的职责范围之内。也不要因为主管是男性,就觉得他必须逻辑强大,决策果断。逻辑混乱到就是 100 张思维导图也无法拯救的男性主管也不是稀有品种。

在职场上与其过度关注女性或者男性的性别优势,不如关注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在职场上把自己最好的特质发挥到淋漓尽致。

在职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是一个问题,女性在职场有没有优势是另外一个问题。当被问到“职场女性有什么优势”,我会非常诚实地回答:“没有,肯定没有!”

如果你问我,在学校中,女生有优势吗?我会告诉你,有!且不少。当下中国的教育体系似乎更加适合女生,你看成绩好的大部分是女生。

但是,你要问我女性在职场有什么优势,不好意思,真的没有。我们用事实说话,我们放眼全球的公司企业,在管理层中女性的比例是多少?这本身就说明女性在职场没有优势。

先且不论女性在生育中的付出会成为职业偶尔甚至长期停滞的原因,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参考第一个伪命题。职场女性和全职女性为家庭和孩子教育承担的责任和贡献的力量,使老公们至少以1.5倍的能量外出工作,对老公们的女同事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竞争。

所以,在我看来,职场对女性来说就是一个不平等的竞技场。

一路走来,职场女性面临着种种平衡和取舍,种种争取、坚持和放弃。为了孩子能够为妈妈骄傲,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我和很多女性朋友凭借着一口真气,选择留在职场,坚守,不退。

猜你喜欢

电话会议亲子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别再迷信电话会议
职场要减龄 特立独行第一名
打着电话做瑜伽
疯狂的职场/等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