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堪为人鉴

2021-03-07陈三

海峡姐妹 2021年2期
关键词:清流镇江状元

文/陈三

在福州南后街的美术馆中,看到清朝状元王仁堪有副对联“多留余地铺明月,不筑高庙碍远山”。欧底的楷字黑、光、亮,写在一张红底彩宣上,端庄又潇洒。

突然想起若干年前在镇江游玩时,看到一座“鉴亭”,亭前是王仁堪曾题过字的“天下第一泉”中泠泉。不筑高庙的王状元,在他乡镇江,百姓却为他筑了一座鉴亭。

出身望族 高中状元

王仁堪出身名门,先祖王旭窗经营瓷业,明嘉靖间从江西移居福州津泰路灯笼巷(今竹林境新村内)。传至第十世王庆云,道光年间中进士,授编修。

王仁堪(1849~1893年)字可庄,号公定,是王庆云之孙。其父王传灿养尊处优,学业上没多大成就,只中个秀才。

清同治九年(1870年) ,王仁堪22岁时中举。之后,三次会试均失利。众人为才华横溢、聪颖过人的王仁堪扼腕叹息。王仁堪却谈笑如常,不但不为此颓丧,反而格外努力用功,甚至私刻一印曰“落第状元”。

光绪三年(1877年)殿试,王仁堪果列金榜一甲第一名,高中状元。

王仁堪文章、书法和品貌都十分端正秀润。因长相秀美,初期深得慈禧、慈安太后和光绪皇帝的看重。

而他的楷书,从小跟陕西的王厚山等书家“习柳帖,精公权体”,八岁时作的春帖,就让爷爷“顾而乐之”。其书“尤得欧、褚三味,名重一时”。

他所书千字文小楷,属馆阁体,被刻成碑板,在坊间广为发行,供读书人习字之用。他的所有作品,都带有馆阁体讲求“乌、方、光”的特点,即墨迹乌黑、字型见方、墨色润泽光亮。

王仁堪19岁结婚,妻子林侗卿是舅舅家的表姐,比他大一岁。王仁堪用墨据说都是夫人为他细心研磨的,“先生生平生作书,非其夫人手研之墨不下笔。以其腻润,他人莫及也。”

当代主流书坛一度对馆阁体加以鄙夷,我读他的字,感觉其楷字也有数种变化,后查其年谱,发现他一直到36岁时还在研习揣摩各唐魏的碑以及小篆等体,力图使自己的字超越馆阁,难怪其字时有唐人小楷的意趣。他的法帖,多是写“弟子规”之类的蒙训文,这种内容与他书法的严谨、整齐较为合拍,堪可为“鉴”。

王仁堪多次外放学政,取才甚严。徐世昌、梁启超即是其门下。和他字的端庄一样,王仁堪为人亦一身正气。按其门人赵椿树的评说,是因他的人生观是宋理学的传承。

清流之风 仗义执言

王仁堪姐姐王眉寿的丈夫陈宝琛虽然只长他一岁,但功名早成,13岁秀才,18岁举人,20岁中进士。王家兄弟王仁堪与王仁东进京时,陈宝琛已经是当时名震京华的“清流四谏”之一。

“清流”们以理学自命,敢于批评时政得失,标榜清高而得名。从同治末年起“清流”基本掌握了舆论导向,“一时言路大开”,对贪官污吏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史载“南街(北京南城,‘清流’的聚居地)弹章一出,公卿震怖”。陈宝琛、张佩纶为清流干将,也是王家兄弟的政治引路人。王家兄弟进京后很快名倾公卿,自然而然也成为“清流”中人。

光绪五年十二月,大臣崇厚出使俄国,屈服于沙俄的压力,擅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新科状元王仁堪便与前科状元曹鸿勋等24位官员联名上疏要求严办崇厚,以谢国人,后清廷将崇厚下狱定斩监候。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海战,开战不到半小时,福建水师战船几乎全被法舰击沉。因此时会办福建船政的是张佩纶,他和闽浙总督何璟、督办船政何如璋、福建巡抚张兆栋、福州将军穆图善等被弹劾。其中最知名的由闽籍官员潘炳年为首联名所上的奏章,正是由王仁堪代笔的。

光绪十四年(1888年),为了筹备慈禧太后的寿辰大典,醇亲王(光绪的生父)等筹款拟建颐和园各项工程,以供慈禧养老之用。这时,各省发生大水灾,京城又地震,百姓处于饥寒交迫之中。

同年十二月,北京太和门又发生火灾。王仁堪便借此机会,上书呼吁停止修建颐和园。此举冒犯了慈禧,王仁堪因而被外放。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王仁堪授江苏镇江府知府。

次年春,镇江丹阳县民众发现当地教会墓地埋葬儿童尸首70余具,育婴堂内亦无一活婴,遂产生公愤,群起将教堂焚毁,史称“丹阳教案”。

王仁堪听到报告,立刻出门驰验。寻得孩尸70多具,还有一木匣子,里面藏头骨3具。经过讯问教士、教民及周边民众,王仁堪上疏认为烧教堂情有可原,应由地方当局赔偿教堂的损失,不追究焚毁者的责任。

两江总督刘坤一认为他的想法“很傻很天真”,派兵弹压了邻县无锡、金匮、阳湖、江阴、如皋等县的反洋教反满清活动,将6个知县一并惩处,又将21人逮捕判刑,赔款12万元结案。

王仁堪在镇江期间还遇到多起涉洋的案件,均力主查办,最终因上级的姑息不了了之。

晚清,这种主子不争、外人凌污的日子,在这位状元心里有没引起愤慨?我猜是有的。但在理学思想束缚之下,他更多的大概是无奈。

一心为民 政绩突出

镇江,素有甘露寺、北固亭的传奇,辛弃疾在这里留下了“看试手,补天裂”这样的令人热血沸腾的词句。镇江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抵抗入侵英军最激烈的城市之一。以至于远在欧洲的恩格斯如是说:“如果所有中国城市都像镇江这样抵抗的话,英军是开不到南京的。”

三年任满考绩时,江苏省定王仁堪的政绩为全省第一。在这样的地方,王仁堪以一名文官,在晚清那样风雨飘摇的日子里还能名列清史一页,原因无他,只是兢兢业业。

在某种意义上,我把他归类为“悲情劳模”,因有种种涉及国事、郡事的外忧内患,他在镇江的三年是焦虑、郁闷,更是忙碌的。

一到镇江任上,他就减少随从,巡行乡里,深入了解了民情。接着,就大力整顿社会秩序,将借势为虐的无赖旗兵拘捕治罪;严惩诱拐平民子女的奸人;还创办乡团,震慑太平湖上的盗匪……

《镇江市志》录有:他在知镇江府时,发现当地丹徒县易遭干旱之苦,于是主持兴修水利,自己捐出俸银,并向亲友富商募捐,在丘陵山地挖沟开塘。两年间共开塘2300多个,沟、渠、闸、坎数以百计,开支费用账目清楚,涓滴归公。他还在丹徒县宝堰镇设宝堰局,疏浚通济河河道共19段,长近6000米。

1892年,镇江蝗灾大作,王仁堪亲自在野外督捕,积劳成疾。病好一点就每天招来丹徒县令王芝兰,口授方略。蝗灾之后镇江旱灾告急,王仁堪再次因劳累而病倒……

镇江三年任满,王仁堪调往苏州。消息传出,镇江众多百姓上街挽留。丹徒县令王芝兰在府衙门前看到百姓士绅代表痛哭,不得不谎说王很快就会回来,这才把他们哄走。

王仁堪素有疝气疾,接管苏州知府新任三个月,事务繁杂,疝气大作。医生误以为寒疾,药用麝香又过多,服后,王仁堪汗下如雨,临终前几次要写遗书终因母亲在侧不忍写,只是握着儿子们的手说:“我来去分明耳……”不日去世,年仅45岁。民众闻讣,纷纷赶到衙署致哀。清廷下诏褒扬,要求国史馆为王立传。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这样的王仁堪其实未必逊于丰功伟绩的那些英雄!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王仁堪去世后,宝堰百姓对他感恩戴德,在镇北街修一王公生祠,曾立有“镇江知府王仁堪之生位”石碑。后人为纪念,在金山第一泉建祠一座,泉南建八角凉亭,名为“鉴亭”,取意他的高风亮节,池水可鉴人。

王仁堪书法

猜你喜欢

清流镇江状元
水晶肴肉,带你领略镇江味道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授信33.71亿元!为侨企服务系列活动镇江专场成功举办
镇江大地 诗意栖居
玉溪 滇中的清流如玉
京江与名城镇江共荣光
清流
做一股“清流”
清流绝壁(书法对联)
白发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