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柏青在每一个角色里“狂飙”

2021-03-07余驰疆陈娟

海峡姐妹 2021年2期
关键词:狂飙妖猫陈凯歌

文/余驰疆 陈娟

刚刚落下帷幕的热门剧作《大秦赋》,一共78集,辛柏青饰演的秦庄襄王嬴异人只出现了12集,却留下不少被称为“名场面”的表演片段。

懦弱、果敢、柔情、霸气、狡诈,这些截然不同的人物特质被辛柏青——融进角色:在异国做人质八年的卧薪尝胆,抛妻弃子逃亡时的纠结不甘,依靠华阳夫人成为太子嫡子时的虚与委蛇,这是一个矛盾重重又能令人不断共情的秦王。

想演有烟火气息的嬴异人

事实上,两年前接到邀约时,辛柏青是拒绝的。“我比较排斥古装电视剧,因为很容易被架空,容易陷入一种刻板印象的模式里,比如说帝王就该是不苟言笑的样子。”后来,仔细读完剧本,辛柏青看到了这个角色的可塑空间,再加上对剧组主创、对手戏演员的欣赏,他决定尝试一次。

“现在我觉得自己的判断特别对。在现场,导演会让演员先走戏,戏走舒服了,对手之间协调好了,再穿衣服、开拍。这让演员可以找回最纯粹的东西,在现场磨合起来特别愉悦,彼此之间还会有碰撞,这才是创作中最宝贵的。”辛柏青说。

在这部戏中的一个场景,是嬴异人回到秦国后,率领大军东进,赵国的平原君把赵姬和嬴政带来军营里,威胁嬴异人用妻儿性命,换取一份“停战协议”。嬴异人面对妻儿与天下的两难选择,最后,他说:“王命不可违,将士不可负,国事更不可误。”

说这句台词时,辛柏青满眼通红,目光里尽是不舍,下一句则眼神一转,语气毒辣无比:“他日一定率领秦军,攻破邯郸,毁你宗庙,天下凡赵氏之人,都要为我妻儿偿命。”从见到妻儿时的惊喜、冲动,到听见平原君的条件时的犹豫,再到最后下定决心时的满腔悲愤,辛柏青三次情感递进,把整集推向高潮。在他的演绎下,嬴异人有了丰富的立体感,也有了君王和普通人的一体两面。

但对辛柏青来说,这场戏却不是他最中意的,“只是按照剧本来演、来诠释,没有自己的创造”,他说,他更喜欢琢磨角色的背后,然后慢慢打磨。

这部剧的开场原本有场戏,是嬴政出生时,嬴异人和吕不韦两人在院子里烤肉、喝酒,这是辛柏青和饰演吕不韦的段奕宏向导演“争取”来的机会。

在他们看来,君臣是不用演的,因为这是角色表象的设定,但这两个角色之间的兄弟情谊却是需要被挖掘和演绎的。“现代咱们撸个串,喝个啤酒,烤烤肉什么的,我们就想用这样一个行为,把嬴异人跟吕不韦之间君臣外的关系展现出来,并且贯穿全剧。”然而,这场烤肉戏最后还是被删了。

在片场,每天只要有空,辛柏青就会去找导演、制片人讨论,吃饭的时候都在说,能不能不要那么抑扬顿挫地说话?能不能不要有那么多戏剧性?这些问句,与其说是跟制片的对战,不如说是辛柏青对自己的要求:“演员,要展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要演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辛柏青

“一条过”的李白,被提名的5分钟

用很少的戏份,被很多人记住,辛柏青的这种能力来自对一个角色深层次的理解和挖掘。

2016年《妖猫传》筹备期,辛柏青接到李白一角的邀约。那时还没有剧本,他直接跑去拜访陈凯歌,表达了自己的顾虑。“李白太难演了,大家太熟了,他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一个大唐盛世的符号,这怎么弄,谁敢演?”

但他又特别想和凯歌导演合作。回家考虑了10多天,辛柏青决定先去试个妆,结果摄影师很满意,角色就定了下来。

之后,辛柏青问陈凯歌需要准备些什么?陈凯歌回答:“不用准备什么,非要准备的话,你就回去养你的浩然正气。”

他又问陈凯歌应该看哪些书做功课?陈凯歌说不用看那么多,接着就给他推荐了一本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

场内戏,场外功。接下来的三四个月,辛柏青就一直游离在李白与自己的世界之间。除了《李白与杜甫》,他还找了许多关于李白的作品研究,看关于李白的人物传记。

等到书看完了,剧本拿到手了,一共3页纸,5分钟的戏,一小段台词。他蒙了——这咋演?那时候辛柏青的话剧还在巡演,有时下了戏突然想起李白,就开始仔仔细细地琢磨。李白就像一道必考的大题,明明知道了题干,但就是找不出解题思路。

直到真正开拍,到了片场,辛柏青还是不知道如何去演李白。化完妆,穿好服装,他坐在监视器前,看着对面的摄像调整画面。突然觉得背部发痒,他就拿背在椅子上蹭。蹭着蹭着,他灵光乍现:李白就应该是自在的,怎么舒服怎么来。

拍摄第一场戏,李白被高力士扛到极乐盛宴,扔在酒池边上,头发乱糟糟的,手指沾着黑墨。辛柏青靠在石龟背上,左摇右蹭,在众人面前眯着眼让高力士脱靴。仅演一条,陈凯歌就说:“全有了,就是他,这个就是李白!”

原本签了20个工作日的合同,最后辛柏青两天半就拍完了,剩下半天拍海报、做采访,3天全结束。“我走的时候突然特别失落,用了这么长时间,就昙花一现,瞬间开完了。”

两年后,辛柏青凭借《妖猫传》被金鸡奖提名,而他在这部电影里的戏份,还不到5分钟,但有人说他贡献了一场“李白的诞生”。

辛柏青在话剧《青蛇》中饰演法海。

辛柏青在电影《妖猫传》中饰演李白。

40岁以后才开始思考人生

演一个真实的人,而非单纯的角色,是辛柏青接触表演后学到的“第一课”。

1993年,辛柏青报考中央戏剧学院。中戏表演艺考都有即兴表演的题,辛柏青抽到的题是和另一名女生搭档。他演一个深圳的打工仔,女孩演他的妻子,带着孩子从北方回来看他,结果出了车祸,孩子不幸没了。“当时,她敲门。我一开门,说老婆你怎么来了,那女孩就跪倒在地,嚎啕大哭,说我们的孩子没了!”

辛柏青一时语塞。这完全是出于角色的本能反应,最后稀里糊涂演完,辛柏青考上了,女孩落选。“进入中戏后才知道,当年的主考官,也是后来的班主任高景文老师就喜欢这样‘一张白纸’的学生。”

在中戏读书压力大,每天都要练早功,每周还要交两次专业课作业。老师也极为严格,一次,辛柏青遇上台词老师王亚明,喊了句:“王老师早!”王亚明叫住他:“我没听见,就听见一个‘王’字,你再用中央戏剧学院的台词标准说一遍。”从此,辛柏青每次见到老师都会以标准的台词语言打招呼。

“年轻的时候也有困惑,也有焦虑,但感觉一下子都能过去。”二三十岁的年纪,好像任何事都能用兵来将挡的心态熬过去。毕业时老师生病,导致辛柏青没有毕业大戏,找工作时每个单位都问:毕业演的什么?他都只能回答:没什么。然后就开始现场表演,临时加戏,却也因此幸运地进入国家话剧院。

1998年导演何群选辛柏青饰演电视剧《红岩》中的国民党特务郑克昌。其他人都觉得刚毕业的辛柏青太清秀、太正,辛柏青却觉得:“如果是一脸奸诈的人,他怎么可能去接近到共产党的内部呢?”于是,他把这个反派角色演得学生气十足,毫不张扬,让何群惊喜不已。

2001年,辛柏青被选中主演国家话剧院的戏《狂飙》,饰演著名戏剧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田汉。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话剧里,辛柏青一共演了5场戏中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田汉浪漫而充满革命情怀的一生。

当时,《狂飙》在全国引发票房热潮,辛柏青自己却没什么感觉,“那时候不懂,不知道哪里好哪里不好。直到2007年演《红玫瑰白玫瑰》的时候,我突然有自己的主意了,我不想这样演,我想那样演,才算是开窍了”。

2012年,辛柏青在话剧《青蛇》中饰演法海,特地跑到北京广化寺体验了半个月,每天晨钟暮鼓,前后共有3个高僧教宗教仪轨。“烟火气浓的角色好演,因为他就在你身边。超凡脱俗怎么演?必须净化自己的心灵,沉浸多少呈现多少。”

在辛柏青的设计下,法海成了可爱的高僧,会贫嘴,会动念;但他又带着慈悲大爱,对盘踞在他房梁500年的小青说:“小青,你等我,我还会回来度你。”这样一个角色,需要神性,更需要人性,而辛柏青掌握得恰到好处。

《谷文昌》《四世同堂》《青蛇》,这些舞台剧让辛柏青频频获奖,《妖猫传》《八佰》《大秦赋》等影视作品又让他在银幕荧屏大放异彩。

他自己却说:“都说四十不惑,对我来说完全是反的。我40岁以后才开始思考人生,感觉越来越多困惑。拿到一个新角色,我会觉得如履薄冰。我越来越怕经验害死人,尤其是艺术领域,靠经验做事,就会变成廉价复刻了。”

他说,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走进每个角色的灵魂深处,哪怕再少的戏,也要用最多的真心。

猜你喜欢

狂飙妖猫陈凯歌
鏖战碧海起狂飙
别急着将陈凯歌投诉UP主视为“玻璃心”
陈凯歌不演假戏
雪地里的45分钟
“戏中戏”结构在中国现当代话剧中的运用
陈红、陈凯歌:他负责诗和远方,她负责米面和汤
《妖猫传》2·24登陆日本院线
IMAX举办《妖猫传》观影会
《狂飙》:如何在艺术与市场间寻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