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大后的成功并不能治愈一切

2021-03-07静思

海峡姐妹 2021年2期
关键词:虎妈小提琴滑雪

文/静思

陈美《舞魅》唱片封面

“虎妈”“狼爸”的故事这些年我们听闻过不少。他们确实让一些孩子实现了社会意义上的成功;而且,小时候饱受“折磨”的儿女们似乎也并没有像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分析的那样,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和父母亲子关系破裂。

华裔小提琴演奏家陈美和她的“虎妈”却是个例外。在“虎妈”精心栽培20余年后,她却毅然和母亲决裂。如今已经年过四旬的陈美和母亲依然是最熟悉的陌路人。

01

陈美少女时期初次登台,就被媒体誉为“打通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界限的女孩”。她的表演风格如火如风,把古典的优雅和流行性完美融合在一起。

11岁时,她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录取,在那里她比大多数同龄人小7岁;13岁时,她已经录制了3张广受好评的古典音乐专辑,其中包括要求极高的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独奏家;15岁时,她以一张洛丽塔的性感造型作为自己流行跨界的专辑封面,名噪一时。

陈美年少红遍全球,唱片销量过千万张,27岁时就以3200万英镑身家登上《星期日泰晤士报》30岁以下年轻人财富榜榜首。

不难想象,如此巨大的成就背后必定是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无数功成名就的人士一样,陈美的幸福童年也是缺失的。

出生于新加坡的中泰混血儿陈美,很小时父母就离异了。她的妈妈帕梅拉是新加坡裔华人,爸爸是泰国人。陈美5岁时母亲再婚,带着她嫁给了一位英国人,并跟随第二任先生定居伦敦。

父母离异、远离故土,只是陈美不幸童年的一部分。漂亮的成就背后,还有“虎妈”的“折磨”。

你能想象一个四肢健全、身体健康的人,却在20岁时自己从未单独过马路吗?总之,这种“保护过度”的状态就是陈美从3岁开始学琴时到成年人后一直过的生活。

陈美的妈妈是一位执业律师、同时还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一个集美貌、优秀、才华、赚钱能力于一身的女人,可以想象她对下一代的养育方式绝不会是“我的孩子只要快乐就好”。

帕梅拉曾直白地告诉女儿:“我爱你,因为你是我的女儿。但除非能把小提琴拉好,否则你对我来说你什么都不是。”

所以3岁的陈美开始学钢琴,5岁时转学小提琴,从那时起每天就在妈妈的监督下习琴4小时以上(生日除外);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能让女儿有更多时间练琴,她请私人家教灵活安排学业,而本该融入学校生活的陈美,每两周甚至一个月才去学校露一次脸。

为了让女儿成为艺术家明星,帕梅拉辞去律师的工作,成为女儿的职业经纪人。她投入的不仅仅是大量时间,还有巨额金钱。

在陈美10岁那年,妈妈斥20万英镑巨资,为她买了一把产于1761年的意大利名琴“瓜达尼尼”;而陈美从小穿的服饰大都来自于迪奥、哈维·尼克斯这样的名店。

可以说陈美前21年的人生一直由帕米拉照顾、设计和主宰。她从来没有自己铺过床、自己吃过早饭、一个人走在街上,也没有自己买过一盒牛奶。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母亲看来都是为了让陈美能专注于她的小提琴事业。

外人眼中被宠坏的生活,在陈美眼里逐渐成为囚困。陈美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妈妈说过“她不该有音乐之外的生活”。

更让陈美难以接受的是妈妈的虐待和暴力。妈妈用严重的身体暴力和精神羞辱来提高她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对陈美来说是家常便饭。

一旦没能完美地演奏一首曲子,妈妈的耳光随时会“造访”;为了让陈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诚心道歉,妈妈要求她必须下跪;即便陈美跪在地上求饶,妈妈还是会不停地揪她的耳朵以示惩罚……甚至在陈美20岁时,妈妈还是会这么做。

02

可谁也没想到,名利双收的她在21岁生日前向媒体宣布,单方面辞退她的经纪人——也就是她的妈妈。这种行为在帕梅拉看来,就是女儿向全世界宣布要和她断绝母女关系。

对于个性要强、为陈美奉献了一切的帕梅拉而言,女儿做出的这一举动,一定是她人生中最不可思议、最不可饶恕的事情。

其实,陈美曾在媒体上多次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她说:“我一直生活在充满高压的温室中,不过我的成功的确受益于它。再有天分的孩子,如果不鼓励或者督促的话,我认为是无法开花结果的。”

但年少时挨过的那些来自母亲的耳光和体罚让她难以忘怀。而更难释怀的是,陈美为了实现母亲加在她身上的理想——成为小提琴演奏家,不止一次放弃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小时候的陈美喜欢骑马,妈妈觉得会耽误她练琴,她放弃了;她在学校、演出和生活中结交的那些好朋友,妈妈觉得会耽误练琴,她放弃了;她曾告诉母亲自己想去大学读英语或历史,妈妈觉得这个想法愚蠢之极,她放弃了;她从4岁时就开始滑雪,并且一直热爱这项运动,18岁时,妈妈认为“滑雪象征着自由和远离音乐”,让她放弃,她又遵从了。

但放弃滑雪成为她开始反抗母亲的转折点,这股力量一直在心底积累、发酵、直到最终21岁与母亲决裂。

陈美说过:“我的母亲是一个个性很强的人,我在很多方面都尊重、敬佩和仰慕她。但即使你尊重一个人,也不代表对方会让你快乐。”

帕梅拉对女儿的爱是有条件的(而且条件很高),就是建立在她能否成为优秀音乐家的基础上。一旦孩子做不到,或者忤逆她的决定,这份母爱就会变成锋利的武器扎向孩子的心。

所以,陈美最终选择用决裂的方式从母亲身边逃开。她说:“决裂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我现在觉得很自由,自己可以处理任何事情。”

追求、感受自由,可能是陈美对自己20岁之前的“囚徒”生活的一种补偿,并且这种补偿会变本加厉,来得异常猛烈。

于陈美而言,那就是她暂时“放弃”了小提琴,重拾滑雪。

2013年,陈美到瑞士进行滑雪特训,目标是进军奥运。因此,她在自己的泰国父亲的帮助下改为泰国籍(保留了英籍),向泰国奥委会提出了申请,并通过了国际滑雪联合会认证,最终于2014年代表泰国参加索契冬季奥运会,成为泰国队参加滑雪项目的两名运动员之一。

虽然最终名列倒数第一,但她在完成比赛后洋溢着兴奋与喜悦,也许是儿时所求终于得偿所愿吧。

03

天下的“虎妈”“狼爸”都一样:他们以严厉的管教培养出了看起来十分优秀的孩子,于是一直沉浸在成功的自豪里。至于这种严苛有没有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似乎并不在意。

作为外人,我们并不知道在那一张张看上去其乐融融的亲子合照、一声声充满感激的言辞中,背后真实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但那些曾经被用力过猛“激”出来的孩子,那些曾经被压抑下去的叛逆,孩子们可能早晚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陈美曾向记者言明:“我不会生孩子,因为我也会是虎妈。如果我有孩子,我会希望他成为一名赢得金牌的奥运滑雪运动员。”

“虎妈”“狼爸”也许是我们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不可避免的产物,的确有可能让孩子取得不错的谋生技能,甚至获取大众认可的成功。但人生的价值不止这些,是否能从内心真正认可自己,是否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圆满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才是伴随孩子一生、让孩子持久幸福下去的动能。

猜你喜欢

虎妈小提琴滑雪
“虎妈”和“狼爸”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冬来啦,滑雪去
“虎妈猫爸”
小熊滑雪记
虎妈和猫女
“虎妈”最不快乐
Pear Concert
滑雪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