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2021-03-07余波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8期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应用要点

余波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当前建筑行业应用了不少先进技术手段,从而实现建筑质量的提升。相关人员必须要注重对于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研究探索,进一步提高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水平,发挥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从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概念分析入手,指出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要价值以及具体要求,明确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工艺流程,进而探讨有效优化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应用要点;质量控制

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手段,虽然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可以有效解决过去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支模施工环节,不能忽视其中的要点,在把握施工工艺要点基础上技术的价值才能得到发挥利用。但是在工艺应用过程中环境中危险因素的存在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应用是一大考验,相关施工人员必须要做好防护措施,遵照技术应用的相关流程步骤,这样才能发挥技术价值。

一、高支模施工技术

(一)高支模施工技术具体概念

高支模工艺更多常见于大工程的应用,其可以有效解决大型建筑框架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技术应用过程中离不开设计人员的努力,更离不开各方人员的配合,在进行结果剖析时单独依靠设计人员的力量难以实现结果的有效剖析,因此还需要施工人员的积极配合。此外,技术的应用环境并不乐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着较多的干扰因素,从而加剧了高支模施工技术使用环境的复杂性。同时需要做好施工队伍建设,借助人力资源力量来优化技术,这样才能同时发挥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优势配合。另外,也要加强对于高支模系统的监管管理力度,高支模系统的监督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支模系统的应用水平,影响到建筑物结构性能稳定性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

(二)技术优势

高支模技术优势不仅满足当前建筑行业施工的需求,也顺应了当前建筑结构变化的特点。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当前建筑物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结构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这必须通过有效施工技术来攻克施工环节中的各项问题。新时代以来,高支模技术应用过程中,其面临的风险性也逐渐提高,必须要做好技术施工的风险管控,这样才能提高技术应用的安全性能。国家十分重视高支模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防控,相关文件方案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高支模技术的应用操作,净化了施工环境,也让相关施工人员进一步掌握了相关标准要求。具体来说,分部分项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危险指数较高,高支模搭设的跨度和高度都需要在相关数值之上,确保建筑工程的承载范围控制在10k N/m2以上。当危险范围进一步扩大,高支模搭设宽度、高度以及相关承载范围要求会发生变化,搭设高度要超过8米,跨度也要超过18米,工程的承载范围增加到15k N/m2以上,同时集中线承载能力也增加到20k N/m2以上。高支模技术应用需要适用性等原则,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三)关于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要求介绍

多层支模施工情况是会发生在建筑施工环节,当遇到多层支模施工时必须要综合考虑上下支模的统一,使得上下支模形成垂直线。此外,模板也需要进行相关起拱操作,只是在起拱操作过程中需要注重高度的数值,将高度控制在1%-3%范围内。同时,更要注重梁的立柱环节,梁立柱的横竖距离一般与板相同,当然也会存在特殊情况,具体要以板的倍数为标准,以图一所示。

高支模施工技术对于高支模支撑区域与非支撑区域的衔接有着一定要求,如果衔接力度不够,那么整体建筑的稳定性会受到直接影响。在进行支撑模板的拆除时需要遵照相关规定要求以及具体工艺流程,针对支撑性较弱的模板可以优先拆除,从而实现到承重功能较强模板的过渡。在模板拆除工作中要注意模板安装顺序与模板拆除顺序不能相同,注意衔接部分的加强,不能随意扔掷拆除材料,有效提高施工安全水平。[1]

二、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工艺流程

(一)做好施工准备

缺乏施工前准备工作会加大后期施工的风险性,影响到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工程设计方案制定时,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另外,也要做好施工材料管理,经过检查符合相关施工要求的建筑材料才能投入到工程建设中,从而提高支架系统的安全性。

(二)施工模板安装

模板的稳定性与辅助线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顶框安装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梁线进行管道的铺设,同时借助一些新型特殊材料,有效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另外,也要合理使用钢筋绑扎方法,规范各个操作步骤,合格才能开启接下来的施工环节。例如浇筑施工必须要在前期检查后没有问题再进行,同时浇筑完成后也要合理评估混凝土的凝结,之后再进行清洗工作的開展。

(三)施工管理流程

高支模技术的应用较为复杂,相关人员必须要注重各个环节的特点,结合环节施工的具体情况来规范施工操作流程。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各个环节的施工操作必须处于可控制范围,同时也要及时跟进施工进度,排查施工环节中的各项问题,对于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这样整个工程建设才能顺利推进。

(四)施工模板要求

首先在进行工程设计图纸制定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来精确处理各个环节的数据值,提高工程建设指导的精确性。梁板安装需要遵循顺序原则,理清底板和侧板安装的特点以及相关工序要求。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问题,做好混凝土施工步骤的详细检查。[2]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实践应用

(一)高支模安装环节

高支模的安装较为复杂,为了提高操作水平,需要做好技术工艺要点了解和掌握,合理规避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问题,相关人员在精确施工的前提下可以更方便操作,及时采取针对性补救措施。另外,需要做好底板固定要强化模板体系的稳定性,对于各个环节的验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针对接口处存在的松动等问题需要谨慎处理。另外,相关拆除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在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才能进行。

(二)高支模验收环节

进入到高支模验收环节,其实也是对验收人员的一个考验,同时也要注意与施工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得到较好的配合状态。[3]在验收工作开展环节,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验收操作,不然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给相关责任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在进行标准规范制定时,一方面要参考有关部门的文件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工程实践情况。[4]

(三)高支模拆除环节

高支模的拆除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高支模技术应用要点,必须要结合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如果混凝土构件的强度不符合要求,那么不能开展拆除工作,只有当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符合要求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拆除。针对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检查,需要环环相扣,首先,施工人员进行自检,如果自检没有问题则进行下一环节的技术人员复核,经过技术人员复核表示没有问题之后才能进入到拆除环节。[5]高支模拆除需要注意承重区到非承重区的过渡,从上到下,不能任意而为,而是需要循序渐进,推进高支模拆除进程。同时,考虑到资源节约问题,需要做好对模板的保护措施,这样可以提高模板的循环利用率。因为如果模板在拆除过程中受到损害,那么就无法再次投入使用,影响到模板的循环利用。[6]

四、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策略

(一)做好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性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大重点,考虑到高支模技术的应用水平,首先要对管理制度、规范等进行制,同时也要积极落实在实践环节,实施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细节处理。首先,做好警戒标志等的设定工作,这样可以对周围人加以警示,避免非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场地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同时也能够保证非施工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二,脚手架的安装拆除需要轻拿轻放,防止脚手架的变形。脚手架拆除之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方便后期操作的开展。第三,水平杠杆的设置需要做好间隔处理,一般是从最高处开展,每隔2.2米进行水平杠杆的设置。第四,如果在施工环节发现高支模手架的存在干扰到了正常施工,不能直接进行脚手架的拆除,需要经过施工管理部门同意后再拆除脚手架,否则容易造成建筑工程稳定性能受损。高支模固定需要考虑较多因素,为了防止基座位移或者松散问题的发生,可以对高支模采取固定措施,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7]

(二)明确高支模施工工序,积极落实具体施工措施

忽略高支模施工工序的顺序性,很直接降低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到各个环节之间的施工衔接。在落实具体施工措施时,首先,实地勘察不容马虎,全面准确收集施工场地数据信息,在进行施工计划制定过程中才能提供有效参考。另外,不能忽视对于建筑材料质量的管控,从购买、运输以及进入施工现场等各个环节按照专业进行来严格管控材料质量。建筑材料管控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材料的外在表现,也要注意材料功能性是否满足技术需求。一旦在检测环节发现建筑材料的质量不达标,则应该直接拒绝其进入施工环节。再次,工程的验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提高审核工作人员与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力度。[8]

五、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应用依然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一)施工方案存在不合理之处

在具体建筑施工环节可能会存在施工方案与工程实际施工并不相符,进而造成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增加,所以在方案制定时做好实地考察,进行高支模施工方案的复核审批,结合专家的论证意见进行方案的不断完善优化,认真对待存在的问题,做好实地考察和各方面材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在进行数据信息整理时需要做好客观全面,提高数据信息的应用水平,增强施工方案的针对性,避免后期方案设计与实际施工存在较大的出入。[9]

(二)搭拆作业不规范操作

在进行搭拆作业时,支撑杆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偏移,究其原因可能是操作步骤不符合规范要求。技术交底工作开展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高支模拆除作业水平,所以需要强化施工人员等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明确搭拆作业的具体流程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搭拆作业的业务水平。地基施工不能马虎,按照标准以及施工方案来解决工程承载力不足问题,注意夯实平整,可以借助混凝土、钢、木垫板来进行下铺可以解决工程承载力不足问题。另外,支立杆件和托座的組合也需要按照施工方案进行规范调整。[10]

(三)混凝土浇筑顺序方法有误

混凝土浇筑顺序方法有误时,高支模技术的应用就会出现问题,需要合理分离墙体混凝土和梁体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一般来说,墙体缓凝土的浇筑工作要早于梁体混凝土浇筑。[11]同时进行梁和板的混凝土浇筑是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浇筑的工作效率,只是一般板上混凝土堆积的厚度要小于梁上混凝土浇筑厚度数值,相关人员在混凝土浇筑环节需要注意到混凝土厚度的不同设定。

结语

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更加普遍,这也证明了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本身价值。当前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一些问题的产生暴露出技术的局限性,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做好技术创新研究,提高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从而真正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汉卿.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建 材科技,2019(1):98~99+101+107.

[2] 周洪东.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J].四川水泥, 2019(12):151.

[3] 刘滨.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 技术与设计,2019,(34):37.

[4] 彭玉龙,刘海峰.浅析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J].砖瓦,2020(08):96-97.

[5]徐嘉锐.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 筑,2019,16(08):150-151.

[6] 徐嘉锐.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 城市建筑,2019(8):150~151.

[7] 段力楠,李鑫 . 探究高支模施工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2019(21):37~38.

[8] 耿文强.关于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分 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7):296.

[9] 郭金平 . 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问题[J]. 魅力中 国,2020(15):341~342.

[10]马永钢. 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387-387. DOI:10.3969/j.issn.2095-6630.2016.23.380.

[11]邹成顺. 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3):344.

3700501908250

猜你喜欢

高支模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应用要点
连云港港口30万吨级码头引入“直通装船”作业模式
采用串讲法讲评工艺流程题
化学工艺流程题型解题模型建构及教学启示
中考化学工艺流程题探析
探析建筑高支模施工技术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
论述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视频监控系统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职业学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