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育猪饲料营养与科学饲养研究

2021-03-05冯鑫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断奶猪舍饮水

冯鑫伟

(霸州市农业农村局,河北 霸州 065700)

为了进一步降低保育猪在断奶期间的经济损失,并同时达到提升其自身健康质量的效果,饲养人员应发生秉承科学饲养原则,全面的考虑各个环节的饲喂要素,减少仔猪在保育环节的应激反应,从而达到提高存活率、增加优质猪源的目的。

1 做好保育猪的饲料营养工作

1.1 对日常饲料的管理

优质的饲料产品是保育猪健康生长的基础保障,且对仔猪的生长发育以及增重环节具有直接影响。为了有效避免仔猪免疫力下降、制约生长发育的现象,应在其断奶后到育肥前的保育阶段,加大对日常饲料管理监督工作力度,确保饲料产品的质量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从源头杜绝由于饲料产品的霉变、污染等问题,给仔猪的生命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

1.2 对饲料营养的管理

为了能够逐步提升保育猪的健康质量以及增重速度,饲养人员还应加强对饲料营养方面的监管。当仔猪处于断奶阶段时,由于其自身的抵抗力会有所下降,因此饲养人员应在实际的喂养工作中,更加注重对保育猪营养物质的供应。另外,饲喂人员还应确保仔猪饲料当中营养物质的配比可以达到合理指标,且能够充分满足仔猪在保育环节中的生长需求,并为保育猪的肌肉以及骨骼发育提供充足的矿物质以及蛋白质等营养成分。

1.3 对保育猪的饮水管理

饮水环节的质量是保障仔猪在良好发育的基本条件,因此,充分做好饮水管理工作,有助于提升仔猪的消化吸收能力。此外,为保育猪提供的水源,其温度应根据气候条件来决定,并将其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避免引发保育猪的肠胃问题。供水环节能够有效提升保育猪的食欲,为确保其摄取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内部的生长发育条件,因此,饲养人员还应在水中添加相应的抗生素、维生素等物质,以达到提升仔猪抵抗力的目的。

2 科学饲养保育猪的优化策略

2.1 保育猪的转群工作

通常,仔猪会在22~27日龄时被断奶而进入保育阶段,由于此时的保育猪消化功能尚未健全,因此需要利用“转群”工作,将其移至统一的保育舍内进行饲养,确保能够发挥出“群体效应”的最大作用,使保育猪能够在同区域内共同进食,并借助相互之间的诱导作用,达到增加日常进食量的效果。

2.2 饲料更换原则

将保育猪由母乳喂养转成饲料喂养,其饲料更换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由于保育猪消化系统的不完善,导致腹泻发生。此外,还应坚持原有的猪舍养殖管理模式,确保饲料的配比与饲喂方式能够更好的帮助保育猪过渡至断奶阶段。

2.3 对保育猪开展专项训练

将保育猪按照体重大小进行转群,避免不同体质规格的仔猪之间出现的排斥现象,从而降低伤害几率。同时,饲养人员还应科学安排仔猪的进食、睡眠以及排泄等专项活动,并通过训练来强化保育猪的行为习惯,同时要注意清理猪舍卫生,有助于提高舍内的环境质量。

2.4 对饲养舍内的温度控制

不同日龄的保育猪对温度的需求不同,当其处于20~30日龄时,其环境温度需要保持在21~25℃;在30~40日龄时,舍内温度为22~25℃;40~60日龄的保育猪,对温度的需求为22℃左右,并处于稳定状态;当保育猪的日龄超过60d时,应将舍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且保持稳定不变。

2.5 对饲养密度的调整

保育猪舍内的空间会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而缩小,当保育猪对空间的需求量增加时,则会出现相互排斥、打架斗殴的情况,不利于保育猪的将康生长。生长活动空间的不充足,会降低保育猪的睡眠质量以及休息时长,对其自身的生长发育带来制约问题。因此,要及时调整保育猪的饲养空间密度,有助于减少粪便等杂物的产生量,避免由于病菌滋生、扩散而造成的降低保育猪健康质量等问题。通常情况下,保育猪的饲养密度应保持在每圈14~20头。

3 结语

在保育猪饲养过程中,除了需要对其日常所需的饲料、饮水以及饲料产品营养进行管理,还应加强对其饲喂方式的管控,并遵循“科学饲养”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升转群工作质量。此外,还应确保饲料当中的营养成分以及矿物成分能够满足保育猪的生长需求,并对其养殖密度进行调整,为其创造科学化的饲养条件。

猜你喜欢

断奶猪舍饮水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简易饮水鸟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
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