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生猪养殖模式与疫病防控

2021-03-05曹现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猪群养殖场疫病

曹现粉

(山东省莒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临沂 276600)

现阶段,我国畜牧业中的生猪养殖模式仍以传统的养殖模式为主,农户在养殖生猪时通常会缺乏一定的科学理念,所以疫情防控工作也并不理想。为提升猪肉品质,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生猪养殖模式、理念及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令农户意识到生猪养殖需要依赖现代化的养殖理念,才能有效的提升经济效益,对生猪疫病等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减少生猪生病的概率,能最大化的提升养猪场的经济收益,使农户在生猪养殖中减少所承担的经济风险。

1 我国生猪养殖模式

1.1 规模化生猪养殖模式

在规模化生猪养殖模式中,农户对猪肉产品的加工及生猪养殖的疫病预防工作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农户养殖在卫生防疫方面也相对规范,采用疫病预防体系的效果也更好。同时,在这种生猪养殖模式中,规模化的管理与养殖及疫病控制为生猪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生存环境,便于卫生防疫部门对该区域的生猪养殖产业进行直接有效监管,所以一旦该区域内生猪养殖发生疫病之后,有关部门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控制措施,阻止生猪疫病的蔓延。但规模化的生猪养殖产业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问题,即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污水处理措施及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体系,否则对疫病难以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而且规模化的生猪养殖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有效防范生猪的疫病发生。

1.2 小规模及农户散养模式

在国内的生猪养殖产业中,农户通常会采用小规模或散养的形式,这种模式下的生猪存栏与出栏量一般较低,每年出栏的生猪数量在1000头以下,母猪的存栏数量不会超过50头以上。目前,我国生猪养殖模式中,小规模或农户散养的模式是占比最大的模式,由于其养殖地点分布较广、跨度较大,加之小规模与农户散养的生猪养殖点设施较为简陋,缺乏相应地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生猪极易感染一些疫病,防治也不及时,还伴随着较大的市场风险。

2 生猪疫病的发生原因

2.1 养殖技术方面

我国现代的生猪养殖模式虽然日益健全,但在小规模与农户的散养模式中,由于农户的养殖技术并不高,难以开展科学化的养殖工作,为节省养殖成本,养殖户通常会采用农副产品作为饲料喂猪,甚至会搜集泔水等,导致生猪的营养结构较为单一,而且进食量也不足,也难以获取较高的市场利益,由于生猪养殖技术的科学化程度不高,所以生猪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猪群的密度较高,不利于生猪的育肥。

2.2 饲养环境方面

国内一些小规模、散户通常会在空地上搭建猪舍圈养,舍内非常容易受到污染。而且小规模、散户的生猪养殖产业中防疫设备并不健全,甚至未能在养殖场中设置规范的消毒池,所以日常的消毒效果也理想。总之,小规模、散户受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养殖的方法及设置不到位,而且养猪环境不符合卫生合格标准,猪肉的品质也难以得到保障,若养殖场的环境比较潮湿,则容易引发细菌滋生。

2.3 疫病防控方面

在生猪养殖场中,农户需要做好养殖疫病防控工作,但是受各方面的因素限制,疫病防控工作有时会监管不到位。如部分生猪养殖产业不按照既定的程序对生猪进行疫苗接种,或少接、或漏接等,还有可能存在疫苗质量不佳,或疫苗接种方法不对,进而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效果。同时在患病生猪治疗时,所使用的药物也可能出现问题,比如选药不当,给药方法不对,剂量不准确等,都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疫病的影响范围扩大。

2.4 养殖人员方面

部分猪场工作人员未接受专业的畜牧养殖教育,专业水平不高,对疫病的防控意识较差,对患病猪群出现的前兆,症状不能及时发现,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疫病的影响范围也可能会迅速扩大。此外,养殖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会直接决定着疫病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若对疫病防控缺乏明确的、系统的方法理论指导,很难正确应用相关防疫措施,所以必须加强养殖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

3 疫病防控措施

3.1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与养殖经营机制

在国内的生猪养殖模式中,有关部门要建立起完善的生猪安全管理体系,完善生猪养殖产业的经营机制,以制定统一化的生猪养殖管理标准,规范国内生猪养殖的市场秩序,才能使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呈现出科学化的发展态势。要想完善生猪养殖管理体系,有关部门首先要对日常养殖管理工作中的消毒工作及排污工作进行规范,对养猪场的建设场地要合理选择,要进行严格且系统的消毒工作,定期监测猪的抗体水平,不要滥用药品,适时对生猪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增强生猪的抗病力,建立健全的养殖经营机制,以“经营”的方式管理生猪养殖产业,可以使养殖者的防疫意识更好,并且能够推动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商品化发展。

3.2 严格把控检疫流程与控制猪源安全

当前人们对猪肉食品的安全问题极为重视,养殖场户要从根源上加以防控,引进猪种之前应当全面的了解生猪的生长情况,选择信誉度较好、口碑较好的供应商,再通过当地有关部门的检疫之后,确认仔猪合格才能引入养殖场中,以免新猪携带传染源。养殖户应在购买仔猪之前,对该区域的疫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不要冒着风险购买疫区的仔猪,以免因小失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生猪养殖的疫病防控工作中,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把控检疫流程与猪源的安全,再配合定期消毒、规范的日常管理工作,就可从猪源上控制生猪的疫病发生,最大化的降低疫病概率,为养殖场户减少养殖的风险。

3.3 严格执行疫病防控对策与科学养殖

为提升疫病预防效果,避免猪群感染疫病,养殖场户必须通过科学化养殖的方法,严格把控生猪养殖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养猪环境与饲料管理最为关键。在投喂饲料时,可用全价饲料,保障生猪获取营养的均衡,就能够有效的提升生猪自身的免疫能力,抵抗一些潜在的病毒。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要使用相应的饲料进行喂养,定期消毒猪舍,避免环境内滋生细菌,重视科学养殖方法的重要性,加大饲养管理力度,执行有效的疫病防控对策,及时做好粪水处理,而负责生猪养殖的管理人员,在进出前后也要进行必要的消毒,避免将外界的病菌带入。

3.4 完善养殖场防疫措施与日常的检测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养殖场户应当明确日常检测的重要性。加强猪舍的规范管理,尽可能的完善疫病的防控措施,保证猪舍建设的完整性,合理控制猪舍的温度,做好定期通风、保暖及御寒等方面工作。由于不同的季节外界温度条件存在差异,所以要在换季时做好预防温度变化的措施,并实时观察猪群的生长变化,一旦猪群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进行疫病监测,健全防控疫情管理体系,提升对疫情防控的意识,在最早的时间内缩小疫病的影响范围,可以有效的控制生猪产生疫病。

4 结束语

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生猪肉制品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现代人对畜牧产品的要求逐渐提高,做好对生猪养殖的疫病工作,能够从源头上杜绝病猪流入市场。对于生猪养殖者而言,加强对疫病的防控管理力度,等同于降低市场经营的风险,可以为养殖者提供巨大的利润空间,所以有关部门要督促本地区的生猪养殖者建立起完善的疫病防控措施,从而规范生猪养殖的市场秩序。

猜你喜欢

猪群养殖场疫病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群亚健康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