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

2021-03-05叶惠霞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分厂规模化病原

叶惠霞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陕西 商洛726000)

随着我国养猪业进入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阶段,单个养殖场的存栏量越来越多,饲养的相对集中也加重了疾病暴发的风险,尤其是具有传染病,一旦发生便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工作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最关键措施。

1 封闭式生产

为了尽最大可能杜绝外界病原的传入,规模化猪场可进行封闭式生产,从祖代猪到父母代,再到商品代猪,全程由本场进行调运和管理,且为了确保生物安全,不同猪场最好设在不同的地区,这些地区不能相隔太远,便于运输。自繁自养的原则有利于控制外来疾病的传入。有些没有条件进行自繁自养,实在需要外购猪时,必须确保购入地点为非疫区,同时购入的猪要在专门隔离区域饲养1个月左右,期间做好预防性的投药,在经检疫证明无疫病后方可混群饲养。所有外来物品必须严格消毒后再允许进入生产区。场内定期进行灭鼠、灭蝇、灭虫等工作,防止病原微生物以这些动物为媒介进行扩散。

2 控制生产规模

虽然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目前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生产模式是未来发展趋势,但疾病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就是规模越大的场,饲养越集中的场,疫病暴发的几率越高,这就要求猪场单舍存栏不能过多。根据实际经验,在规划和建设工厂化猪场时,可把大规模的猪场分成若干分厂或不同的生产区域,每一个分厂或生产区域母猪数量最多不超过300头,场内的不同圈舍应合理配置饲养密度,保持猪之间有足够活动的距离,将体强和体弱的猪分群管理,不同分厂或生产区域用隔离带隔开,相互间隔在500~2000m即可满足生物安全要求。不同分厂或生产区域的员工禁止相互走动,减少不必要的污染。

3 坚持“全进全出”制

合理安排引猪时间,仔猪从断奶开始,经历的保育、生长和育肥阶段每批次猪都要统一进行管理。不同用途的猪分开管理,切勿将不同批次和品种的猪混合饲养,避免疾病相互传播。育肥猪在出栏后,为了确保下批次猪引入后的安全,需将圈舍彻底打扫,并用广谱消毒剂消毒,空舍半个月以上,期间保持舍内通风和干燥,做好防鼠、防虫的措施。对饲养期间暴发过某种疫情的猪群可适当延长空舍时间,消毒时可使用针对该病原的消毒剂。

4 保持猪舍小环境洁净卫生

将卫生消毒工作落实到猪场管理的各个环节,根据季节气候的差异,做好猪舍小气候环境的控制。粪便要及时清理,防止长期发酵后对环境造成污染,有害气体可刺激猪呼吸道,引发呼吸道病的出现。加强舍内通风,不断改善空气质量,冬季气温较低时可在中午时分进行适当通风,一般不会导致猪的感冒。通风完毕后再及时对舍内进行加热,使环境恢复至20℃左右。由于多种疫病都是通过猪与猪之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故一定要控制好饲养密度,原则上保育仔猪每头不低于0.4m2的生活空间,生长猪每头至少有0.8m2的活动空间,育肥猪每头不低于1.2m2的活动空间,每栏猪数量不应超过12头。舍内相对湿度尽量控制在40%~60%,对于猪来讲这是最适宜的湿度。

5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的目的是为了使机体获得有效滴度的抗体,特别是对大多数种类的病毒病,目前是没有特效抗病毒药能够治疗的,只能通过免疫疫苗的方法来进行预防,如猪瘟、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等。有些容易急性发作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也必须通过免疫来降低发病率,如猪丹毒病、猪巴氏杆菌病等。同时为了扩大疾病防控的范围,支原体病、放线杆菌病等也要定期做好预防。疫苗接种时应注意,用药前后一周不要使用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常用的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解热镇痛抗炎药,如地塞米松磷酸钠、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氨基比林等。

6 小 结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对规模化养殖场非常重要,场内管理人员除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外还应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培训教育,多引进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的人才,一线员工应对临床常见的烈性传染病做到熟悉认知,便于第一时间发现患猪。细菌性、支原体或寄生虫性病原感染可通过药物预防进行控制,病毒性的病原务必注重疫苗的接种,将疫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猜你喜欢

分厂规模化病原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锻热分厂燃机叶片钎焊工艺顺利通过 FAI见证
素描“周不累”
云南金星分厂维修班获“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