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感的诊治

2021-03-05任远志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猪链球菌养猪场病猪

任远志

(重庆市武隆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408500)

猪瘟是生猪养殖业常见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传染性强,阻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而猪链球菌病容易和猪瘟混合感染,加速生猪的死亡。为此,做好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预防很重要。

1 发病原因

缺乏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措施不到位,疫苗保存和运输不当造成免疫能力下降是引发猪瘟的重要原因。养殖户不重视疫病的防控,不重视消毒存在重视治疗和轻视预防的错误思想,不重视消毒滥用抗生素,均可导致病情的恶化,增加了猪患病的可能。

2 临床症状

猪瘟和猪链球菌病混感后患猪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比如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发热腹泻和便秘交替等症状,体温升高到40.5~42℃,不喜欢站立,出现爬行等异常行为。此外,病猪的眼屎增多,身体有许多部位出现紫色或红色的斑块,尤其在耳朵和尾巴部位特别明显。一旦猪瘟和猪链球菌病急性混合感染,患病猪全身会出现阵发性痉挛,甚至死亡。如果感染不严重,会出现关节肿胀的症状,在患病的后期阶段,身体出现红色的出血点,主要集中在腹部。结合临床症状可判断猪瘟和猪链球菌病的混感,要及时隔离病猪,防止病情传播和扩散。

3 实验室诊断

选择病猪的肝脏和心做成涂片,采取革兰氏染色法,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出多个革兰氏阳性细菌球,并且呈现链状形式。此外,还可以采集扁桃体和脾来制作成触片,用猪瘟荧片染色,细胞浆中会出现明显的绿光,综合检测结果可判断是否出现猪瘟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

4 预防措施

为了减少猪瘟和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发病概率和死亡率,养殖场要制定积极完善的预防策略,提高日常的饲养管理水平。

4.1 常规疫苗接种 养殖户必须重视猪群的疫苗接种工作,可以注射猪瘟减毒疫苗,在仔猪60~70日龄时注射一次,如果在猪瘟流行的地区,可在猪20日龄时接种第1次疫苗,在猪60日龄时接种第2次疫苗。另外,有条件的养猪场,可在母猪分娩前的20~30d注射相应的疫苗,避免仔猪发病。

4.2 紧急接种疫苗 如果养猪场已经出现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要给健康猪紧急注射疫苗,同时加强日常的管理,做好养猪场的消毒管理工作,保证每头猪都能完全消毒,减少疾病的发生。对体温升高的病猪,在接种免疫疫苗的基础之上应该适当的注射降低体温的药物,并且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防止出现继发感染。

4.3 加强饲养管理 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定期对猪舍进行甲醛熏蒸消毒,清理圈舍内的粪便,定期通风,保证圈舍的干燥和卫生,冬季的保温保暖工作,防止贼风的入侵。加强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妊娠母猪后期的饲料营养均衡,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中草药制剂来预防疾病,因为中草药成分安全,副作用小,没有药物残留,同时不会出现抗药性,能够为猪补充丰富的植物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提高母猪和仔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加强药物保健,每隔1~2周可在饲料中拌入蓝圆热毒清,可将圆蓝五肽加入到饮水中,让猪自由的饮用。平时要提高养殖户的防控意识,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发现疑似病猪之后及时的隔离,采取单独饲养的措施,促进猪的恢复。对病死猪进行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 综合治疗措施

为了提高治疗的效果,对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病猪,要制定有效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减少混合感染的发生,减少死亡率。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结合患病情况,选择庆大霉素治疗,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1次/d,连续3d。此外,及时隔离病猪,避免传染给健康猪。选择一定量板蓝根和金银花,加水煎熬之后灌服,2次/d,连续治疗5d。针对病症较严重的病猪,要及时注射林可霉素、头孢、圆蓝五肽等,选择肌肉注射,2次/d,注射3d。此外,可以结合猪的体重服用蓝圆热毒清和圆蓝五肽,口服即可,2次/d,连用3d,效果很好。

6 结束语

猪瘟和猪链球菌病的混合感染的治疗难度比较大,需要养殖户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注意观察猪的采食情况和生长状态,发现病猪之后及时的隔离,避免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猜你喜欢

猪链球菌养猪场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链球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