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

2021-03-05周汉兴牛金鹏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母猪病毒症状

周汉兴,牛金鹏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 诸城262200)

猪伪狂犬病(PPR)属于病毒性传染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动物传染病,在我国该病属于二类动物传染疫病。猪感染后随感染日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怀孕母猪表现为产死胎、产木乃胎以及流产;初生仔猪表现为神经症状明显,出现急性死亡的情况;育肥猪表现为发育不良及呼吸道症状,长期携带该病毒并向体外环境排出病毒;公猪精液质量不佳,种用功能被严重破坏。近几年,生猪价格走高,养殖效益较好,养殖户养殖积极性回升,国内生猪长途调运、交易的活跃,猪伪狂犬病出现了反弹,本病给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

1.1 病原学特征

PRV属疮疹病毒。该病毒为双链DNA病毒,属于α-疱疹病毒亚科,大小为150kb。病毒粒子呈圆形,直径(d)约为160nm左右,有亲脂性,粒子外层为具有表面带纤突的囊膜。PRV可以在多种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中感染并增殖,并可产生显而易见的细胞病变。该病毒仅一种血清型。该病毒对环境的抵抗性强,55℃下1h、80℃下3min、100℃下瞬间使病毒灭活。干燥条件下,可使病毒迅速失活。低温高湿条件下,病毒最适pH值为6~8。囊膜为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因此乙醇、福尔马林以及氯仿等化学试剂可以作为消毒剂杀灭PRV。

1.2 流行病学特征

PPR的流行没有季节性特点,常年均可发生流行,可经传染媒介接触传播而感染该病毒。PRV可随唾液以及鼻腔分泌液向体外排出病毒,并随空气、饮水及生产工具扩散至整个猪群。该病毒也可因人工授精或直接交配而引发传染,并可经胎盘发生母体与胎儿间的传染。被污染的饮水、饲料、垫料、墙壁以及栅栏都会引发易猪体感染。

2 致病机理

PRV沿着神经干在机体内蔓延扩散。病毒首先在鼻咽部黏膜及扁桃体处增殖。然后经淋巴管扩散至局部淋巴结,进入舌咽神经、嗅神经及三叉神经后,病毒粒子、核衣壳沿轴突扩散至三叉神经处,进入脊髓,于脊髓中进行复制,随后在整个脑部增殖并扩散,引发神经细胞感染,产生脑部与脊髓炎症。PRV也能够经细胞表面吸附或病变部位白细胞摄入,然后由白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机体各个部位,特别是胎盘组织,侵入胎儿机体后可以造成死产或流产。

3 症状及病理变化

3.1 症状

不同日龄猪感染后表现的症状不同。该病对仔猪的危害更加严重,表现为抽搐、共济失调,可出现突然死亡,病死率极高。断奶仔猪表现症状较轻,死亡率较低,仅10%~20%,表现为被毛粗乱,精神萎靡沉郁,腹泻,食欲不振,呼吸短促。育肥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母猪常出现屡配不孕、不发情和返情。怀孕母猪表现为繁殖障碍,通常包括产木乃伊胎、产死胎以及流产等。配种用公猪睾丸肿胀或萎缩,种用性能受到严重破坏,精液质量下降。

3.2 剖检变化

患病猪鼻腔炎症,可见浆液性纤维素性病变或坏死性病变;肺部水肿;淋巴结出血,有黄白相间病变;扁桃体炎,往往可见扁桃体肿胀、出血;咽部炎症,周围可见大量分泌物;肾、肝、脾等实质性器官出现针尖大淤血点及黄白色疱疹样坏死灶;肠和胃发生炎症,发生坏死性肠炎,胃底部有出血。主要病变部位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脑部病变主要表现为非化脓性弥散性脑膜脑炎,尤其颞部和额部可见明显变化。解剖可见脑脊液增多,脑膜充血。局部可见胶质细胞弥散性坏死、血管套、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聚集、单核细胞核固缩或核裂、渗出性鞘膜炎和配种用公猪阴囊水肿。

4 诊 断

4.1 临床诊断PPR的主要症状为繁殖障碍以及神经症状。临床诊断时可通过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点、症状作出初步临床诊断。但PPR剖检可见病理变化特征不明显,同时与猪细小病毒病、猪圆环病毒病的症状区别不明显。所以,需要将临床初步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结合起来综合判断。

4.2 实验室诊断 (1)病理组织学检查时,在中枢神经系统采样并制作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可以观察到非化脓性脑炎的病理变化。

(2)病毒的分离鉴定是获取PRV的主要方法,也是最初检测PRV的方法。此方法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但需要时间较长,灵敏度偏低。对技术水准要求高,需要能够进行细胞培养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因此,在基层兽医诊疗机构推广难度极大。

(3)动物接种实验是将PPR病猪的病料按操作规程进行处理,并接种于实验动物体内,通过实验动物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此方法同样存在所需时间周期长,且实验动物要求高的问题。

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病毒中和试验(VNT)、ELISA检测法、血凝与血凝抑制实验、RT-PCR检测法、纳米颗粒辅助聚合酶链式反应(nano PCR)检测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法以及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5 防控措施

PPR目前仍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PPR净化的关键点在于母猪和后备母猪群的病原净化程度。母猪群体的免疫也是免疫的重点。 防控PPR应做好猪场综合防治工作,强化猪场生物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定期进行防控监测,及时淘汰病猪、净化猪场。

5.1 生物安全是PPR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做好养猪场的隔离工作,减少出入场人员频次,必要的出入人员及车辆必须严格消毒,重视灭鼠工作,引入种猪须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等有关规范。强化生物安全知识宣讲工作,提升养猪从业者生物安全意识,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合理规划养殖场区布局,科学设置生物安全设施,确保人员消毒隔离到位、车辆清洗消毒充分、生猪出场和物资入场避免病原传入。

5.2 科学制定猪群免疫计划,定期进行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对抗体水平不足的个体以及免疫效果不佳的群体予以补免。对免疫程序进行调整优化,选择合适种类的疫苗、免疫接种次数和免疫剂量,设计出适合本养殖场的免疫方案。于免疫前后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免疫增强剂,提高免疫猪群的应答水平。饲喂适量的电解多维,提升猪群抗应激能力。

5.3 坚决并及时淘汰PPR患病猪

出现繁殖障碍的母猪须全部进行检测,准备作为后备母猪的仔猪于100日龄左右时进行检测,育肥猪进行不定期抽检。通过检测了解PRV感染状况,及时淘汰感染的阳性猪,避免感染扩散。

猜你喜欢

母猪病毒症状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病毒,快滚开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感冒病毒
一例母猪子宫脱出的整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