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畜破伤风的流行病学和防控方法

2021-03-05沈喜刚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抗毒素断尾预防接种

沈喜刚

(哈尔滨市阿城区玉泉街道办事处, 黑龙江 哈尔滨150322)

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的毒素所致的各种家畜共患的一种急性感染性中毒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感觉过敏、强直和惊厥。

1 流行病学

破伤风梭菌的神经毒素很强,但畜种之间在易感性上有很大差异,马最易感,牛的易感性最低。各种动物发病率的差异也源于易感性的差异,但与某种动物暴露于毒素有关。破伤风梭菌通常存在于动物特别是马的粪便中及由这些粪便污染的土壤中。侵入门户通常是深度穿刺的伤口,但芽孢可在组织中休眠一段时间,只是当组织状况有利于其繁殖时才引起临床疾病。马蹄的穿刺伤口是侵入部位。本菌通常于牛分娩时侵入生殖道。幼猪于阉割之后和羔羊于去势、剪毛和断尾之后破伤风的发病率高。使用橡皮带结扎断尾似乎有特殊的危险性。破伤风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最常见封闭饲养于集约化条件下的地区。虽然在牛、幼猪和羔羊是偶见暴发,但各种农畜均能发病,主要为散发的个别病例。反刍动物的死亡率在80%以上。各地区破伤风病马的死亡率很不相同,在某些地区几乎全部病马急性死亡,而在另一些地区死亡率始终约为50%。如果牛暴发破伤风,毒素可能是在肠道产生的,是采食了有毒素或食用粗糙的、含粗纤维的饲料,造成口腔的伤口引发该病。

2 发病机理

破伤风梭菌定位于其进入的部位,不侵害周围的组织,只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特别是局部组织氧张力降低时才开始繁殖和产生神经毒素。如果伴随的创伤十分严重,可在侵入后立即发生,也可延迟数月,直到定位处后来的创伤引起组织损伤时发生。此时原始的损伤可能已完全愈合。此毒素是经过外周神经干向上而不是越过血脑屏障经血流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尚不知道此毒素对神经组织产生作用的确切方式。它不引起结构的损害,但发生正常感觉刺激的中枢性强化,引起一种持久的肌肉痉挛状态,正常的无害刺激可引起过大的反应。死亡系因呼吸肌固定引起息所致。

3 防 控

在去势、断尾和剪毛期间,通过适当的消毒皮肤和器械可以防止许多破伤风病例的发生。应在清洁环境中操作遇到羔羊在田间断尾的情况时,为了捕捉和围栏,动物使用临时圈栏比使用永久圈栏为好。短期预防可注射抗毒素,以获得被动免疫,在马皮下注射1500~3000IU抗毒素,注射剂量可因损伤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而有所不同。在破伤风发病率高的牧场,羔羊断尾时通常给以抗毒素,已经证实200IU有效。这种免疫是短暂的,仅持续10~14d。如果用不同的注射器将抗毒素和类毒素注射于不同的部位,则二者可同时使用。类毒素也可与软肾病菌苗同时使用,这时动物对这两种菌苗的抗体应答都不减弱。在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所有易感动物均应以“类毒素”(一种用明矾沉淀的、福尔马林处理的毒素)进行自动免疫。一次注射于10~14d后产生免疫力,持续一年,于第12个月重复接种时产生坚强的终身免疫。也可相隔6~8周2次预防接种,然后进行每年一次加强接种,对贵重的马和病情严重的地区建议采用这一方案。马在这种加强注射之后发生短暂的抗体滴度下降期,动物可能更加易感。尽管已知预防接种的效力,但是动物在受伤之后通常仍注射抗毒素以保证完全保护。抗毒素不干扰类毒素所引起的抗体的产生,因此二者可以同时使用,直至达到自动免疫状态之前,抗毒素提供短期被动免疫。

在某些地区幼驹破伤风的发病率高,以一周为间隔重复使用抗毒素不总是完全有效。在妊振后几周给母马进行预防接种,可使得到充足初乳的幼驹于出生后的头几周获得被动免疫。应在5~6周龄时给幼驹接种类毒素。通常行皮下注射,但肌内注射引起的局部炎症较轻,且能增强免疫应答。使用含氢氧化铝量最少的制剂,在马可以避免对吸收的类毒素的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严重的局部肿胀。所有有创伤的马匹都有可能被破伤风梭菌的芽胞感染,所以均应联合注射类毒素和抗毒素。常同时注射一种长效青霉素制剂。

在妊娠后期给母羊预防接种也能最有效地预防新生羔羊破伤风。因为免疫持续期和免疫程度取决于母羊血清中抗体的滴度,所以在妊娠的最后2或3周预防接种母羊能获得最佳的保护。在以前进行过预防接种的母羊,譬如说在羔羊时或在前一次妊振时,所获得的免疫应答最强,对妊娠后期的母羊竭力推荐每年重复进行预防接种。除非在不久以前暴发过本病和预期可能发生新的病例,否则通常不考虑绘牛进行预防接种。

猜你喜欢

抗毒素断尾预防接种
为什么壁虎的断尾能再生?
《断尾的狐狸》新编
壁虎的独白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小花猫与老鼠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急诊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告知单应用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