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联合EB病毒抗体及核酸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2021-03-05陈新敏何抒蔓叶鑫梅张跃川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淋巴细胞比例辅助

陈新敏,梁 华,郭 燕,何抒蔓,叶鑫梅,张跃川,蒋 康△

1.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 610045;2.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雅安 62540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EB病毒(EBV)感染为其主要致病因素,儿童和青少年常见,临床常出现发热、皮疹、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非特异性表现,多数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出现持续高热、肝功受损等重症表现[1]。由于IM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2]。因此,寻找用于IM早期诊断的更为灵敏而有效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异型淋巴细胞比例、EBV抗体及EBV核酸检测等已在临床实验室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异型淋巴细胞比例、EBV抗体(VCA-IgM抗体)、EBV核酸(EBV-DNA)检测联合用于儿童IM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儿童共185例。其中试验组85例,年龄2~10岁、平均(5.92±3.18)岁,男48例、女37例;试验组病例纳入标准:(1)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3]关于儿童IM的诊断标准,确诊为IM的患儿;(2)无合并其他疾病;(3)无其他特殊用药史。排除标准:病例资料不全,影响结果分析者。对照组为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共100例,年龄1~10岁、平均(5.35±2.74)岁,男61例、女39例。本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纳入研究者均知情同意。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构成、年龄、身高和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

1.2方法

1.2.1异型淋巴细胞检测 取适量血液制成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油镜下镜检,分类100个白细胞,计算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4]描述的形态进行分类,判断标准采用Downey分类方法,将异型淋巴细胞分为Ⅰ型(浆细胞型)、Ⅱ型(不规则型)和Ⅲ型(幼稚细胞型)。若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则判为阳性。

1.2.2VCA-IgM抗体检测 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采集未抗凝静脉血3 mL,自然凝固后,以3 500 r/min,离心半径10 cm,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用于VCA-IgM抗体检测。使用索林公司Liaison XL型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及其配套试剂,严格按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检测。本室参考范围:<20 U/mL为阴性,20~40 U/mL为可疑,>40 U/mL为阳性。

1.2.3EBV-DNA检测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检测。EDTA-K2抗凝血2 mL,采用EBV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广东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判定:测定值>1×103copy/mL判定为阳性。

2 结 果

2.1异型淋巴细胞比例、VCA-IgM抗体及EBV-DNA的检测 试验组儿童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为(16.31±6.95)%,阳性例数54例,而对照组儿童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为(2.17±0.83)%,阳性例数6例,两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CA-IgM抗体和EBV-DNA检测阳性例数分别为69例和73例,与对照组相比较,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异型淋巴细胞比例、VCA-IgM抗体、EBV-DNA检测结果

2.2异型淋巴细胞比例、VCA-IgM抗体及EBV-DNA单项和联合检测在儿童IM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异型淋巴细胞比例、VCA-IgM抗体及EBV-DNA单项和联合检测结果显示,3个项目联合检验的灵敏度为92.94%,高于3个项目单独检验的灵敏度,但特异度低于3个项目单独检验,见表3。

表3 异型淋巴细胞比例、VCA-IgM抗体、EBV-DNA单项和联合检测结果(%)

3 讨 论

EBV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主要经唾液传播,人群中感染率超过95%。EBV感染后可在口腔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引起呼吸道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淋巴组织中,因此,其感染具有增殖性和潜伏性的特点[5]。EBV不仅是引起IM的重要病原体,而且与某些淋巴系统相关的肿瘤,如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霍奇金淋巴瘤、T/NK细胞淋巴瘤等的发生密切相关[6-7]。EBV感染后症状不典型,与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症状相似,临床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高。

健康人体内B淋巴细胞表面存在EBV受体,当人体感染EBV,B淋巴细胞表面的EBV受体(CD21),最先受攻击,随后激活T淋巴细胞,使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演变成异型淋巴细胞[8]。因此,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是临床辅助诊断IM常用的检测指标之一,约80%的IM患者血清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9]。EBV感染后,异型淋巴细胞比例随病程发展而变化,一般在发病初3~5 d出现,第7~10天达高峰后逐渐下降,持续2~8周。另外,因异型淋巴细胞由T淋巴细胞活化而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机体与病毒的相互作用,是临床评价IM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IM患儿血清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16.31±6.95)%,阳性率为63.53%,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10]。因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可作为EBV感染所致的IM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其具有简单易行,低廉快捷,适用于基层医院,但由于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识别具有主观性,检测者辨识能力的差异等因素,导致异型淋巴细胞比例的检测结果重复性、可比性较差。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已引入了EBV抗体及核酸检测等方法用于临床辅助诊断EBV感染所致的IM。

EBV感染机体后,B淋巴细胞可诱导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反应,产生一系列EBV抗体。原发性EBV感染时,机体首先产生对抗衣壳蛋白(CA)的IgM、IgG 抗体,即VCA-IgM、VCA-IgG抗体,其中VCA-IgM抗体最早出现,是急性感染期的可靠指标,其在体内持续1~2个月后逐渐消除,VCA-IgG抗体出现晚于VCA-IgM,急性感染晚期机体会出现抗早期抗原(EA)的抗体,恢复期会出现晚期抗核抗原(NA)的抗体,VCA-IgG、病毒中和抗体(VNA-IgG)在体内会持续存在[11]。鉴于EBV潜伏感染的特点及机体抗体产生的规律,临床上多以VCA-IgM阳性作为EBV感染所致IM辅助诊断的依据。本研究采用血清VCA-IgM抗体检测,研究结果也发现,69例已确诊为IM的患儿VCA-IgM抗体检测为阳性,有16例[18.82%(16/85)]的患儿抗体检测为阴性,这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或处于病毒感染初期,机体感染病毒后,无法产生抗体或抗体量太低,导致血清学检测出现假阴性结果[12]。

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临床现已引入了荧光定量PCR检测EBV-DNA,通过定量检测患儿血清EBV-DNA水平反映体内病毒感染和复制情况[13]。该检测项目对IM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EBV-DNA检测的阳性率为85.88%,高于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和血清学抗体检测阳性率,这与CAO等[14]的研究结果相似。

由于IM起病隐匿,且与其他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症状相似,临床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因此有必要寻求针对儿童IM及时而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目前,临床常用异型淋巴细胞比例、EBV抗体及核酸检测这3种检测方法来辅助诊断IM。本研究结果显示,3种方法联合检测诊断IM的灵敏度为92.94%,高于3种方法单独检测结果,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较一致[15]。

因此,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将异型淋巴细胞比例、VCA-IgM抗体检测及EBV-DNA检测3个项目均开展,并进行联合检测,以提高辅助诊断IM的灵敏度,弥补单项试验的不足,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猜你喜欢

淋巴细胞比例辅助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人体比例知多少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易混淆车辅助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