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脂质代谢指标水平、内脏脂肪面积与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2021-03-05彭彦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脂质患病率尿酸

焦 阳,关 锐,彭彦平,于 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1.泌尿与代谢康复中心;2.劳模健康管理中心,北京 100144

2型糖尿病为糖尿病最常见类型,以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为特征,可引起血糖水平升高[1]。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与肥胖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可随体质量指数(BMI)的增加而增加[2]。樊成伟等[3]分析了兰州市城关区糖尿病患者肥胖流行状况发现,糖尿病患者超重/肥胖患病率为81%。脂肪组织作为胰岛素重要的靶组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胰岛素抵抗。内脏脂肪面积(VFA)是评价隐性肥胖的指标,VFA超过100 cm2,可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代谢异常、尿酸结石等并发症风险[4]。另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腹部总脂肪体积、皮下脂肪体积和内脏脂肪体积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尿酸、血脂指标以及BMI呈正相关[5]。由于VFA需借助CT和MRI测量,费用较高且对设备要求较高,因此无法在基层开展大规模筛查。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脂质代谢紊乱,不仅可加重患者胰岛素抵抗,还可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及肥胖的风险[6]。传统的肥胖相关测量指标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或缺陷。为寻找更全面、准确、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本研究探讨了血清脂质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VFA与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2-10月就诊于本院内分泌科的1 243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合并肥胖分为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组(725例)和糖代谢异常不合并肥胖组(518例)。纳入标准:(1)18~80岁;(2)初诊为糖耐量降低或空腹血糖(FBG)受损或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者[7];(3)肥胖者符合《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8]中肥胖诊断标准;(4)未接收相关治疗。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糖尿病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内分泌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以性别、年龄、烟酒史为配对因素选取相匹配的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6例糖代谢正常的肥胖成人作为糖代谢正常合并肥胖组,纳入标准:(1)18~80岁;(2)既往无糖代谢异常史、降糖药物服用史;(3)FBG<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4)确诊为肥胖。以性别、年龄、烟酒史为配对因素选取相匹配的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6例体检健康的成人作为糖代谢正常不合并肥胖组,纳入标准:(1)18~80岁;(2)既往无糖代谢异常史、降糖药物服用史;(3)FBG<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4)BMI<28 kg/m2。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研究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4组人群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组后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体质量,计算BMI。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日本日立公司,型号DCS-600EXV),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量VFA,重复性变异系数<1.0%。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FBG水平,试剂盒购自北京普利莱基因技术有限公司。采用免疫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C、TG、LDL-C和HDL-C水平,试剂盒购自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酸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瑞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结 果

2.1各组人群常规检测指标的比较 4组间SBP、DBP、BMI、VFA、FBG、HbA1c、TC、TG、LDL-C、HDL-C和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比较

2.2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TC、TG和LDL-C水平与BMI、FBG、HbA1c、VFA呈正相关(P<0.05);HDL-C水平与BMI、FBG、HbA1c、VFA呈负相关(P<0.05);VFA水平与BMI、FBG、HbA1c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2.3不同脂质代谢指标水平和VFA人群发生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趋势 趋势χ2检验得出,随着TC、TG、LDL-C和VFA增加,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RR呈升高的线性趋势(P<0.05),随着HDL-C水平降低,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RR呈升高的线性趋势(P<0.05)。见表3。

表3 不同脂质代谢指标水平和VFA发生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趋势

2.4脂质代谢指标水平和VFA对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预测价值 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TC、TG、LDL-C、HDL-C和VFA预测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AUC分别为0.736、0.778、0.752、0.754、0.773,见表4。

表4 脂质代谢指标水平和VFA对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预测价值

3 讨 论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2型糖尿病为最常见类型[9]。研究显示,BMI每增加1.8 kg/m2,肥胖患病率可增加8倍,糖尿病患病率可增加14倍[10]。张强等[11]研究发现,BMI正常的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1.8%,糖尿病患病率为2.9%;轻度肥胖的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8.4%,糖尿病患病率为6.0%;中心性肥胖的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8.5%,糖尿病患病率为70.8%;肥胖及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发生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目前临床常用的肥胖相关测量指标,例如BMI对鉴别腹型和非腹型肥胖存在缺陷,腰围、臀围以及腰臀比无法区分皮下和腹腔内脂肪[12]。传统肥胖相关测量指标不能准确反映人体脂肪分布情况,因此寻找更全面、准确、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糖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主要特征,而脂质代谢与糖代谢密切相关。体脂是指体内脂肪的含量,体脂增加不仅是肥胖重要变化之一,也是糖尿病发生关键因素[13]。内脏脂肪功能障碍是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内脏脂肪含量测定可作为评估代谢健康的手段。VFA是评价是否属于隐性肥胖的重要指标。有研究表明,VFA、肥胖及高三酰甘油血症与糖尿病前期有关[14]。李华峰等[15]研究发现,腹部脂肪含量、内脏脂肪含量、皮下脂肪含量、VFA和BMI均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但相对而言,内脏脂肪含量和面积与胰岛素抵抗关系最为密切。同时,徐宏博等[16]研究发现,糖尿病、VFA、尿酸是尿酸结石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相较于腹部脂肪总面积、腰围、BMI、皮下脂肪面积,VFA对腹型肥胖具有更好的评估价值,并可预测尿酸结石形成。TC、TG、LDL-C和HDL-C为临床常用的血脂血清学指标。有研究发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FBG、TC、TG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17]。本研究结果显示,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者血压、BMI、VFA、糖脂代谢指标以及尿酸水平最高,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糖脂代谢紊乱,合并肥胖可增加高血压、尿酸结石形成、高脂血症的风险。相关性分析得出,TC、TG和LDL-C水平与BMI、FBG、HbA1c、VFA呈明显正相关,HDL-C水平与BMI、FBG、HbA1c、VFA呈明显负相关,VFA水平与BMI、FBG、HbA1c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血清脂质代谢指标水平、VFA与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有关联。采用趋势χ2检验发现,随着TC、TG、LDL-C和VFA的增加,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RR呈升高的线性趋势,随着HDL-C降低,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RR呈升高的线性趋势,其中TG与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线性关系最为密切。计算AUC后发现,TC、TG、LDL-C、HDL-C和VFA预测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AUC分别为0.736、0.778、0.752、0.754、0.773,提示血清脂质代谢指标水平、VFA对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具有预测价值,可作为糖代谢异常患者肥胖预测和代谢状态监控的指标。

综上所述,血清脂质代谢指标水平、VFA与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有关,可作为糖代谢异常患者肥胖预测和代谢状态监控的指标。

猜你喜欢

脂质患病率尿酸
喝茶能降尿酸吗?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3,5,2’,4’-四羟基查尔酮对小鼠尿酸及尿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影响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