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海童:如何在“家门口”拿下国际摄影奖?

2021-03-04王羽涵

摄影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格林威治彗星夜空

王羽涵

从清华园走出的摄影师于海童早在2017年就先后拿下格林威治年度天文摄影师星空组和“地球与天空”国际星空摄影大赛组别冠军,成为当年摘得世界两大星空年赛双料冠军一等奖的唯一一人。而且,这些为人所熟知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家门口”创作的,向人们诠释了好作品不一定要走出国门,美景就在身边。

你是如何把母校清华大学拍得这么美?

于海童:清华园是我极其熟悉的地方,也是我学生时代的“主场”。因为在清华学习生活9年,在校园里拍了超过10万张照片,我非常熟悉这里可以拍摄的美好瞬间——午后的阳光会照在图书馆的哪本书上;深秋哪天的风会让主干道上的银杏落叶;清洁车又会几点钟把叶子扫走……这些都了然于心。我在学生时代会有相对自由的时间去安排课余活动,也能让我在每一天最美的时节等待光线。和我一样喜欢摄影的同学们会一起预报和守候晚霞与彩虹,让这座校园最惊艳的瞬间不会疏于被记录。

这些年,是什么在吸引着你一直“追星”?

于海童:我极其喜爱星空下的风景。不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城市建筑,它们在星空下的样子与日常白天所见完全不同。夜里既能避开白天熙熙攘攘的游客和行人,又能拍摄银河与星轨下的纯净夜空,是我认为能最大化创意空间的拍摄题材。并且,作为在一线城市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人,每次能够逃离光污染、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凝视灿烂星空的时机,都让我和朋友们非常珍惜。

你在此前获得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年度天文摄影师大赛的冠军作品,是怎样的创作过程?

于海童:获得格林威治一等奖的作品《银河走廊》是在一次星空拍摄途中偶然获得的视角,前期准备和后期处理都没有花很多精力。在得到获奖通知前,我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

最近比较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于海童:是追逐20多年来北半球最明亮的彗星——C/2020F3NEOWISE,中文名“新智彗星”。2020年7月下旬,这颗彗星彗尾目视最明显时,北方的高纬度地区拥有较好的观测条件,在深圳居住的我很难拍摄。正好朋友在进行青海西部的自驾旅行,邀请我加入,于是我抱着追逐彗星的愿望踏上了行程。遗憾的是,虽然白天风景很棒,也收获了很多喜欢的照片,但一到夜里,云和沙尘就让拍摄星空的愿望落空。直到行程即将结束,我们准备在甘肃休整最后一次过夜时,夜空突然放晴了,我们在酒泉的阿克塞石油小镇低空中第一次目视到了淡淡的彗尾,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拿起相机手机开始对夜空长曝光。

對于摄影,你还做了哪些新的尝试?

于海童:毕业后,我从北京来到了深圳,在航拍之都深圳又开始尝试新的题材。我在2019年1月购入了自己的第一台无人机——大疆御2专业版。在2018年夏天,我就曾经参加过御2的发布前内测。自己购入了无人机之后,开始更加认真对待航拍,从此无人机开始成为我旅行摄影包中的“常驻嘉宾”。

对于想从事摄影工作的毕业生有哪些建议?

于海童:客观来说,传统相机行业在这几年市场和销量不断衰退。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形态影像产品在近年来井喷式增长,手机多摄和计算摄影的大范围应用,都极大助长了全民摄影的风潮,无人机、运动相机、手持稳定器等新形态相机和附件产品也正在蓬勃发展期。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影像器材行业的新时代正在来临。

对于希望从事摄影工作的毕业生,我建议理智评估个人能力与市场竞争。静态摄影门槛低,目前自由摄影师和个人工作室水平、标价良莠不齐,能够脱颖而出者毕竟是少数。另一个风险是,在工作中有可能会消磨掉你对摄影的爱好和初心。专业摄影师难免会面对个人喜好和市场、客户需求的冲突,影像行业从业者也需要调和个人追求和公司管理层、各种甲方的需求矛盾。如何平衡职业与爱好,会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摄影爱好者需要长期思考的话题。

猜你喜欢

格林威治彗星夜空
出发!炸掉那颗彗星
夜空中最亮的星
夜空中最美的“花”
彗星
国庆夜空
中国版的“格林威治” 金融小镇——贺胜桥镇
夜空中最亮的灯
是“格林威治”还是“格林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