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堂的综述

2021-03-04陈国华程敏熙

物理通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物理思政

陈国华 程敏熙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1 引言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开展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内容重点、教学体系、课程思政资源、课堂教学、师资队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具体要求与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非思政课程的教师通过“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2].

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因此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以及进一步认识复杂运动的基础,是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领头学科[3].物理学所展现的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4].物理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思维、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潜移默化的人文价值,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和资源;物理学的发展已经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物理学具有鲜明的课程特点.

目前,国内对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研究主要在高校,例如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语文、通识课程等.为了更好促进在大学物理课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立德树人目标,总结近4年国内对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堂的研究现状,对其教学策略与方法、理论专业课、实验实践课等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展望.

2 研究成果的统计与分析

在中国知网,以“思政物理”为主题进行搜索,共有224条结果,包括思政在大学物理、中学物理和其他物理课程的应用研究,经过筛选,本文选择其中31篇关于思政教育和思政教育与大学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堂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深入的了解.

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课程思政”后,2017年国内的研究者对“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堂关注基本没有,2018年开始陆续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由图1可知,研究该领域的文献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物理课堂中将成为以后物理课堂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

图1 文献发表年份分布

由表1可知,现阶段“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堂的主题研究中,教学策略和方式占比最多,约为39%,在理论专业课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研究比较均衡,分别为32%和29%.在该领域的研究近年来比较全面均衡,不过缺乏实证.在31篇文献中,只有2篇文献具有实证并有数据支撑.

表1 研究文献的主题分布

由图2可知,31篇文献来源主要是物理类、教育类、学校学报等21个单位,通过对文章的解读,教育类和学校学报的单位较为关注教学策略与方式和理论课的专业课,物理类的单位较为关注大学物理实验.对于“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堂的研究各界都较为关注.

图2 期刊文献来源分布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学生必修的重要通识性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研究方法、概念理论、实验技能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大学物理课程隐含了许多思政课程的素材,教师深入挖掘和研究并在课堂上加以利用的话,可以很好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因此,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者对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探讨.

3.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生在进入大学必修的一门课程,范围大、受众广,所以要避免出现传统教育中出现的教师认识上认为不需要、行为上不知怎么办,将专业课与思政课割裂开,形成“两张皮”[5].为了有效挖掘大学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国内不少学者对课程思政融入到大学物理课堂的思政资源和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

文献[6](2018)和文献[7](2020)等文章从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思政资源进行了探析,为挖掘大学物理课程的思政资源提供了启示.文献[8](2020)一文提出西藏地区要基于藏族优秀传统文化来开展物理课程思政建设,并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挖掘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以形成物理教学资源.文献[9](2019)提出大学物理课程需要顺应“课程思政”的改革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完善和修订教学评估体系,具体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效果进行渗透.文献[10](2019)一文从课程的顶层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教师队伍等措施,探索出一条适合其教学特点的“课程思政”新途径.

文献[11](2019)按照励志爱国、道德情操、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美育、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等对思政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形成了大学物理课程的思政方案.文献[4](2020)提出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武装,提升其育人能力,使大学物理课程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文献[12](2020)一文尝试通过“以学为中心”,提高大学物理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并且尝试给出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物理思政教育的几个实践方法.文献[13](2020)一文提出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素养和创新为4个关键着力点,发挥大学物理的价值引领作用,形成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实现传道授业与育德的同频共振.

文献[14](2020)一文提出了物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要素框架,以公共基础课程“文科物理”为实践对象,根据要素框架(表2)设计课程思政案例,并以趣味漫画的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同时设置了关键评估指标,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对比开展教学实验及研究,结果对在各类物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表2 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要素框架

3.2 大学物理理论专业课的思政表现形式

2016年提出“课程思政”的理念,经历了2年时间的沉淀和理论研究后,国内各高校的物理课程任教教师开始对大学物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进行研究与实践.

文献[15](2020)一文对物理光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具体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介绍,并在新冠疫情期间,线上授课时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建设中,充分发挥了专业基础课的德育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经验.文献[16](2019)提出教师要充分思考和挖掘相关光学知识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以期实现光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和同向同行,例如:光的“波粒二象性”与“易经”中“太极”的“阴阳两面性”,电磁波的光速统一性与自身价值的认同性,光的全反射与光纤之父“高锟”,望远镜与中国“天眼”南仁东,量子卫星的“墨子号命名等.

文献[17](2020)一文在角动量守恒一课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结合视频播放,通过讲解人物与历史故事、科技进展,将大学物理课程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例如:以物体对轴的角动量守恒定律为例,通过回转仪在军事、航天、汽车领域的应用,向学生传达科技兴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通过跳水及花样滑冰运动员的事迹,培养学生勤奋刻苦、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优秀品质.文献[18](2020)和文献[19](2020)等文章对动量守恒一课进行案例研究,在导入和应用的教学环节引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介绍我国科学家和台球运动员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培养学生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坚韧性格.

文献[20](2019)和文献[21](2020)等文章对力学板块的章节进行案例研究,前者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工具,加强学生辩证思维,渗透科技强国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精神的工匠;后者则挖掘力学板块的思政资源,提出探索力学教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具体的教学措施.文献[22](2019)结合量子力学的课程特点,对思政元素如何融入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文献[23](2020)和文献[24](2020)等文章分别以流体的运动、菲涅耳半波带法的教学案例,提出在大学物理课堂实施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探索普通物理课程思政的基本规律和解决路径,为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提供借鉴意义.

3.3 大学物理实验实践课的思政表现形式

大学物理实验课作为一门理工科学生必修的基础核心课程,是大学生第一门系统实验训练课程.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思想观点和科学方法可以贯穿到大学物理实验课的理论学习和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创新能力,对于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与课程教学结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5].

文献[26](2019)、文献[27](2020)和文献[28](2020)等文章分析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堂教学进行思政教育的优势和必要性,介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改革措施,为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 有机结合的方式与实践提供借鉴.文献[29](2019)一文通过深入挖掘实验物理的课堂教学内容,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探索和实践打破物理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之间壁垒的途径和方法,对自然类其他学科的思政教学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文献[30](2020)采用案例教学法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到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实现课程育德功能.文献[31](2020)深入挖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内容,对思政元素“和谐地”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提出4点实践经验,为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专业成才立德成人提供教学经验.文献[32](2020)一文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改革与探索,介绍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与思政的关系,以及具体实践的案例.文献[33](2020)一文分析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思政课程的必要性,并以“固体声速”为例,介绍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各个环节,为“课程思政”的全面实施和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4 展望与思考

4.1 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定位 构建高效 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追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4].

从现有的文献可以发现,现在研究有关教学模式主要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评价等角度进行阐述,文献[34](2020)提出遵循“目标设计—内容开发—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路线开展课程思政,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种公认的、高效的、可推广的教学模式.如何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定位,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构建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物理教学相结合并可以将之推广的教学模式,是现在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2 充分发挥物理课程的特点 建立大学物理课程的思政资源库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从实际中出发,又回归于实际的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科技的进步极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物理学蕴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素材;科学是双刃剑,利用好了就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利用不好可以极大破坏社会的和谐,所以要充分挖掘大学物理课程的思政资源,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6,7].

由现有的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对挖掘大学物理课程的思政资源较为局限,主要是从教学环节和培养目标出发进行分析,其他单次课程难以参考和借鉴.因此,大学物理课程有非常丰富的隐形思政资源,按照一定的模式、规律挖掘和建立思政资源库,为大学物理课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4.3 坚持实事求是 对大学物理课堂进行课程思政实证研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可是现在“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堂的研究中实证非常少,大多都是理论上进行分析.缺乏具体的实证证明,没有数据支撑,难以评价该教学模式是否有效.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要建立一套合理的、符合“课程思政”站位的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和分析.因此,要坚持实事求是,对“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促进课程思政的发展,也为其他学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例子.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物理思政
只因是物理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处处留心皆物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物理实验中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的应用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小质量恒星形成理论中的大学物理知识浅析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