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2021-03-04陕西省神木市第八中学王彦林解艳萍

家长 2021年3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师生

□陕西省神木市第八中学 王彦林 解艳萍

情感教育需要教师采用情感交流与沟通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有所感悟与思考,展现出道德与法治的育人功能。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教学结构,忽视了教学过程,教师占据着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导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最终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比较低。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端正自我教学态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引入情感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拥有正确的事物辨别能力,为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具体地说,情感教育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的正确实施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同时,情感教育的实施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认识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一)情感教育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感情是教育基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在教育过程中,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稳定性特征的普遍的爱,因而在教育中起巨大的相互调节作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如果教师把关爱学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师生间就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师生情感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心里的“共鸣”,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期待和亲近之情,师生关系就会变得更加融洽。心理学研究成果业已表明:在师生情感的“共鸣”期所给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亦最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通情则达理,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情感基础,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教师要用爱去点燃学生的心灵,多一些欣赏赞美,少一点谩骂责备,让你的尊重、理解、关怀如阳光般照耀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这种情感教育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这种爱的情感之所以对学生产生影响力,这是认同与内化的反应。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若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并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

(三)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如果思想品德课教师只会用那些枯燥乏味、空洞无力的说教来教育学生,只会照本宣科,只在乎学生的考试成绩,那就毫无人格感召力可言,不能促使学生对灵魂的自我审视,更不会用活生生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的德行,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时不但教学成绩上不去,反而会让学生变得更加叛逆,更严重的是让学生变得只在乎学习成绩而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也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用爱的情感去感召学生,爱能在学生的思想、行为中深深盖上教师优良品质的印记。

三、合理掌握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感教育的运用策略

(一)注重情感引导,理论联系实际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课本内容都来源于实际生活,而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由此及彼。由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情感引导,把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讲解“青春的情绪”相关课本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分享一些自己无法掌控情绪的事情,并且讲述自己是如何控制情绪的,以及不良情绪在生活中带来的消极影响,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合理调控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全面掌控调理自我情绪的技巧与方法。

(二)结合生活案例,落实情感教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生活案例来落实情感教育工作。因为很多道德与法治知识较为枯燥、复杂,只凭借理论讲解,学生是无法理解与接受的,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案例融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比如,在讲解“爱护公共设施”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共享单车被破坏的视频,甚至有的人为了把共享单车占为己有,为其上了锁,这些都属于损坏、占有公共设施的行为,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通过这样的案例讲解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缺乏社会公德是不对的,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好公民。

(三)重视实践教学,升华学生情感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把实践教学和情感教育融合在一起,以此来给予学生强烈的学习情感体验。在探究所学知识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升华学生的情感,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比如,在讲解“服务社会”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志愿者实践活动,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一些生态环境污染的视频与图片,以及我国辉煌的历史发展历程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民族自豪感等。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开展情感教育,适时引入一些生活化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拥有强烈的学习情感体验,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师生之间共同构建和谐、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师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麻辣师生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