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资源共享理念的大学城规划设计研究

2021-03-04吴恩百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学城资源共享规划设计

吴恩百

摘 要:大学城是指因高等教育而形成的居民点城镇,大学城在发展过程中可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教育效益最大化。大学城的教育资源配置冲破了高校之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了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协同发展,实现教育、科研、创业一体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城市区域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基于资源共享理念进行大学城的规划与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总结大学城的基本特征,提出了资源共享理念下的大学城规划设计策略。

关键词:资源共享;大学城;规划设计

我国于1999年在河北廊坊启动了国内第一所大学城的建设,即东方大学城,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随后,全国各地纷纷涌现出大学城,校园周边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片区,大学城的建设正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大学城的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影响范围,都充分说明大学城的发展不仅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国家与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结果,因此研究大学城的规划与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城的基本特征

大学城是一种多功能的综合性城市区域,与传统意义的独立大学相比,其功能集聚性和扩散效应相对更高。具体而言,大学城主要有四方面的典型特点。

首先,人口特殊。大学城内的人口主要包括在校大学生、大学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等。大学城最主要的群体就是在校大学生,通常占据大学城内总人口数量的一半左右。大学城内的居住人口受教育程度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社区,大学生、大学教授、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的工程人員等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因此大学城内人口受教育程度更高。此外,大学城内人口多为复合型人才,与传统的独立大学不同。大学城淡化班级概念,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大学生有更多实践、交流、创新的机会,大学城内各高校之间的教育协作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体验不同的学术氛围,从而培养综合素质更高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大学城功能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城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能形成一个互助互惠的共生机制,其以知识为中心,集产、学、研为一体。大学城的核心功能是培养人才,大学城还具有拓展功能,即研究与产业相结合。在大学城内,大学生不仅有更多的实践、创新空间,而且高新技术产业也可以从中获得强大的技术支撑。此外,大学城还具备住宿、健身、娱乐、休闲及相关市政服务功能。

再次,资源共享性。与独立的大学校区建设相比,大学城建设可以大大减少人力、财力及物力消耗。学校可最大程度减少重复建设,可以将节约的硬件资源投入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等软件资源中去,在降低教育成本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且大学城可以将各个学校的学科文化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大学城中可共享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物质资源主要是指各类教学设施、技术设施、服务设施等,文化资源则包括师资、课程资源、信息资源、文化氛围等。除此之外,大学城的资源共享还体现为城市区域的开放,大学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城市中的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均与大学教育密切相关,且教育用地与商业用地、文化用地、科研用地、居住用地混合。城市与大学互利共生,增添了发展活动与动力。

最后,生态性特征。我国新建的大学城通常以生态基础良好的城郊地区为主,因为在大学城规划设计过程中,生态性是一直被强调的重要原则。大学城的规划设计要将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地形地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并融合生态轴、绿带、绿环、绿核等生态概念,打造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体现出高质量、高品味的社区环境优势。

二、资源共享理念下大学城规划设计策略

(一)功能布局规划设计

大学城通常是一个功能完整的社区,社区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大学城中还会设置对应的辅助功能区域。大学城的功能区域可划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公共核心区。大学城公共核心区通常包括两种功能区域:一是城市型中心区,主要功能是商业服务,包括银行、超市、邮局等;二是学术型共享区,包括展览馆、体育场、医疗中心、文化交流场馆等。商业服务区与学术共享区互相联系、互相融合,形成大学城公共生活中心。第二,教学区。教学区是大学城最重要的功能区域,包括教学楼、专业图书馆、信息中心、实验室、学术讲堂等,通常由大学独立建设。规划中各高校可根据一定的原则,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组成多个教学组团,既保证每个组团能够互相独立,又能够形成资源共享。大学城在规划设计中要协调好各教学组团之间、各高校之间的组织与联系,通过科学的共享形式和共享程度提高资源共享的有效性。第三,科研区域,主要包括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综合研究平台、高新技术研究中心等,主要为大学城内各高校提供科研场地支持。第四,生产区。其主要是为高校教学活动提供实习、实践场所,也可以作为高科技产业的生产基地。在生产区内可设置校办企业,为教学研究工作提供技术和经验支持。第五,生活区。其主要为大学城内居民提供生活居住、文化和娱乐、体育运动等服务。其中关键区域为居住区,主要包括学生宿舍与综合居住区,学生宿舍主要为学生提供日常学习与生活设施,综合居住区主要服务于教职工、科研技术人员、企业职工等。综合居住区要提高绿化率,适当降低容积率,以吸引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入住。第六,后勤服务区。其主要功能包括水、电、热、特殊气体的供应,水体管理,“三废”管理,绿化养护,仓储管理等。后勤服务区可根据大学城的实际情况分散设置,以满足社区整体需求。

(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大学城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包括对外交通系统、内部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和步行系统等方面。大学城是一个城市中非常重要的城市功能社区,因此大学城内部道路系统要与城市道路系统合理、顺畅地连接在一起。大学城内主干道、主入口与城市交通系统互相连接,可提高大学城内资源流通的便利性。大学城内的主要交通工具包括自行车、公交车、摩托车和小汽车,因此公共交通系统是大学城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重点内容。大学城可利用周边社区的公共交通服务,引入公交线路。针对不方便引入公共交通的大学城,可设置大学城与城市地区的快速公交,保证大学城与城市其他功能区直接连接。此外,大学城内部交通也会对大学城的规划设计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际规划设计中,大学城可根据地形地貌采用自由型的链状结构道路网络:大学城外围设置主干道,便于内外交通的转换;大学城内校园组团之间设置次干道,既保证各组团之间相互联系,又能够用道路划分不同的组团用地,保证各组团的独立性;各支路则采用环路组织,或者半环加方格网的形式,以便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三)大学城共享空间规划设计

资源共享理念下大学城共享空间的规划设计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限制汽车的出入。小汽车所占的空间几乎是行人的50倍以上,而汽车还会将人们彼此分隔开,减少人口的密度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不利于校园文化氛围中集体感情的培养,因此大学城内要限制汽车的出入。在具体设计时,校园道路停放只能用于满足短暂工作停留的需要;地上停车场的面积要控制在建筑物占地面积的9%以内,并利用土丘、草木等缩小停车场的直观规模;建设地下停车场,进入大学城且需要停留较长时间的车辆要停放在地下停车场。其次,基于长远、发展的眼光设计开放共享空间。大学城的规划设计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要考虑到后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既要照顾到单体建筑的空间扩展,也要考虑大学城规模的发展需要。再次,开放共享空间设计要尽量避免方正、均质。大学城共享空间要为各类群体提供真正的交流、交往空间,方正、均质的空间指向性和停留性较弱,大学城内的居住者会感觉缺乏变化,安全感较低。因此,开放共享空间设计要能够为居住者提供更舒适的交往空间,促进各种信息、知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最后,生态绿地系统的构建。绿地系统是大学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城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资源共享、整体协调的原则,充分考虑大学城内的水网系统、地形地貌及自然生态环境,配置不同层次的廣场、集中性绿地等,构建一个点、线、面互相配合协调的开放式绿地系统。

三、结语

大学城并非多院校的简单集中,而是新型教育体制发展的结果。大学城的规划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和谐、科学的文化氛围,在保证大学城内居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用有限的资金建设更多设施,实现大学城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大学城的建设也需要各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各学校基于学科发展的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以更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更大的教育回报。

参考文献:

[1]高亚琼,朱佩娟,秦书茜,等.高校周边商业空间演变的制度环境研究:以长沙市河西大学城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9):102-104.

[2]王芳,周寅飞.绿色低碳理念下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型大学城实现的策略:以扬子津大学城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11):14-15,21.

[3]宫盛男,张睿,孙莉.紧凑型城市:香港的经验及其对我国内地城镇化的启示[J].建筑与文化,2017(7):83-84.

[4]郎嵬,韦伯斯特.紧凑下的活力城市:凯文·林奇的城市形态理论在香港的解读[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8-33.

[5]丁新军,阙维民.后工业时代的英国“新花园城市”:肯特郡埃布斯弗利特规划分析[J].国际城市规划,2017(2):142-146.

[6]刘铮,王世福,莫浙娟.校城一体理念下新城式大学城规划的借鉴与反思:以比利时新鲁汶大学城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7(6):108-115.

[7]马黎明.英国小城镇建设对我国小城镇城镇化的启示:基于“田园城市”理论的视角[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6-20,25.

作者单位: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城资源共享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作品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规划设计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