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留学生信贷消费的影响因素

2021-03-03于江瑞雪薛一凡林方晟罗浩晴

中国商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行为金融结构方程留学生

于江瑞雪 薛一凡 林方晟 罗浩晴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兴起,信贷消费门槛逐渐降低,审批程序由繁到简,催生了一大批当代年轻人在无收入、无抵押的情况下大规模使用信贷消费。羊群效应、心理账户和个人风险态度等影响着留学生使用信贷消费的心理。本文以身在境外的中国留学生为特定调查对象,以行为金融学的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羊群效应与心理账户的超前消费意识减少了其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加强了留学生每月负债程度;35周岁以下的留学生群体,随着年龄增长,负债程度加重。本文从留学生自身角度,家庭、学校政府外部因素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留学生;行为金融;结构方程;信贷消费;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2(b)--05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信贷消费越来越普及。同时,近几年阿里巴巴平台的蚂蚁花呗、借呗以及京东公司的京东白条等移动端的信贷渠道快速发展,透支消费变得越来越容易,信贷消费的门槛也越来越低。人们甚至不需提供任何抵押担保,只需花费几分钟在网页上如实填写个人资料就能获得2000~4000元的初始信贷额度。

90后、00后新一代年轻人对异域文化的接纳程度逐渐提升,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出国留学。对于这部分留学生群体,由于留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等因素,其日常消费会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内地学子,进而导致其对于信贷消费的使用需求及额度需要也会超过内地的学生。

本文旨在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挖掘影响35周岁以下的中国留学生使用信贷消费的心理、行为因素,正确把握其消费观与负债水平,为引导留学生树立正确和理性的消费、投资观念提供参考。

此外,经查阅资料,很多文章是以中国内地的高校大学生为目标群体,研究其信贷消费心理,但以身在境外的中国留学生为特定群体研究相关主题的文献不足,故我们选择此主题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填补发展研究的空白。

2 文献综述及理论依据

2.1 大学生信贷消费研究综述

自2013年起,互联网信贷这一新兴消费模式开始高速发展,低门槛、审批快的信贷模式与以往通过银行审批信用卡的繁琐过程和漫长周期完全不同。网络信贷解决了消费者短暂的资金需求,尤其在网络购物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因此受到很多大学生的青睐。Modigliani在生命周期假说中提到,青年消费者因为收入水平不高但同时消费需求又很旺盛,为了达到目标效用,他们大多会采用举债的方式满足自己的购物欲望。大学生使用信贷消费的意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周璐和张贞通过研究发现,从众心理及超前消费意识对于大学生使用信贷消费的意愿有显著正相关影响。郝登攀认为大学生之间很容易滋生出虚荣心、炫富、享受主义等不良情緒,非理性消费心理会导致他们从最初的不使用信贷消费逐渐转换到后来的无节制使用信贷消费,进而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不良消费观。殷明认为网络信贷的门槛过低,会使资金不再是制约大学生消费的首要因素,这也是导致当今多数大学生不良消费观的原因之一。

陈纯和史福厚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使用信贷消费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主要包括还款能力不足、对逾期还款的潜在后果认知模糊、部分大学生还款意识不强等。冯雅静和陈晴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信用风险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是他们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无节制使用信贷消费导致违约现象频发。关于一部分大学生无法偿还债务的现状,彭小辉、王静怡、王坤沂基于博弈论视角研究发现,若要促进互联网与大学生信贷消费关系的达成,就必须引入具有“社会性惩罚”的信誉机制来抑制大学生的短期投机行为。高晓巍认为除了需要引导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滋生攀比、从众等不良心理之外,完善一部专项管理网络信贷消费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因为只有具有法律依据,才可以保护大学生信贷消费的各项权益,同时也可以保障信贷机构的收益。

2.2 行为金融学理论依据

2.2.1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最开始是生物界的一种群聚现象。羊群通常是没有目的且四处分散的组织,但是如果有一只羊朝着某一个方向移动,紧接着整个羊群也会跟着一起移动,这是一种忽略个体所掌握的信息而盲目跟从其他主体的行为。留学生相较于社会中的其他群体,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表现出更显著的羊群效应。留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身边缺乏亲人好友的陪伴,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会以身边的同学作为参考点,表现出趋同性。当身边的同学陆续通过网络借贷的方式来购买物品时,部分留学生会按捺不住,作出非理性的决定,增加了自身的负债。

2.2.2 心理账户

留学生的超前消费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留学生的心理账户。尽管信用卡中的金额与现金的价值是相同的,但人们的现金与信用卡分别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并赋予了不同价值。当人们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所需的产品或服务时,会以贷款、分期付款、信用卡等形式进行透支消费。这样账面上的数字消费,使人们心理上的“支出”更少,物质上的获得更多。在现金心理账户中,现金消费具有更真实的“支出”感受,对消费感受刺激性更强,因此消费时会多加考虑。留学生初入社会、经验不足,多数对自己的消费心理没有清晰地认识。并且,受到西方超前消费的观念影响,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欲望,许多留学生喜欢“花明天的钱,享今天的乐”,这更加强了留学生使用透支消费的可能。

2.2.3 风险态度

风险态度,即人们面对风险时所采取的态度,主要分为:风险厌恶、风险寻求和风险中性。风险厌恶是指一个人不愿意去冒风险,在效用函数中表现为凹函数。风险厌恶者愿意为确定性付出,即为了增加确定性,而对此进行支付。风险厌恶者在相同的成本下,倾向于作出低风险的选择。风险寻求是指一个人愿意冒风险,在效用函数中表现为凸函数。风险中性则是介于风险寻求和风险厌恶之间的一个风险态度,指一个人只在意期望值,而不在意风险,在效用函数中表现为一条斜线。不同的风险态度会对留学生负债有着不同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风险寻求型的留学生拥有较多的负债,而风险厌恶型的留学生负债程度较低。

2.3 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 H1:羊群效应对留学生负债有正向影响。

研究假设 H2:羊群效应对风险厌恶有负向影响。

研究假设 H3:超前消费意识对留学生负债有正向影响。

研究假设 H4:超前消费意识对风险厌恶有负向影响。

研究假设 H5:风险厌恶对留学生负债有负向影响。

研究假设 H6:年龄对留学生负债有正向影响(35周岁以下)。

3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3.1 问卷结构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问卷包含7个受访留学生的背景调查问题和4个关于留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问题。我们通过社交软件将问卷发放给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开展了《当前留学生的消费投资与负债》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以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留学生的性别、年龄、受教程度及其不同的消费、负债情况与心理,涵盖了英、美、澳及中国港澳台等众多国家和地区。问卷调查旨在通过了解留学生的信贷消费情况,研究其影响因素。此次调查我们通过问卷星平台,共回收1211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01份,有效率为82.66%。

3.2 样本情况描述性统计

3.2.1 基本情况

在所有调查者中,男性留学生占42.44%,女性留学生占57.56%。20~25岁的受访者居多,超过总人数的一半。受访者以本科三年级的留学生为主,占总数的35.86%。此外,有45.48%的受访者在中国港澳台地区留学,16.43%在英国等西欧国家留学,其余在美国、澳洲、新加坡和其他地区留学,分别占比9.9%、9.03%、8.27%和10.88%。

3.2.2 風险态度

此次调查中,有40.7%的留学生对风险倾向持中立态度,有26.66%的留学生相对保守,倾向于风险厌恶。同时也有16.32%的留学生是相对大胆的,偏向于风险寻求。

3.2.3 月生活费

每月生活费3000~4500元的留学生群体占比33.3%,4500~6000元的占比29.27%,6000~7500元的占比16.76%。另有15.23%的留学生的每月生活费低于3000元,有5.44%的留学生拥有超过7500元的月生活费。

3.3 变量选取

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4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检验

4.1 构建效度检验

数据可靠性分析通过使用CFA衡量构建效度来评估问卷的一致性,构建效度包括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

通过比较外部载荷(Loading),组合信度(CR)和平均抽取变异量(AVE)来评估收敛效度。为了评估项目与其构造之间的契合度,所有因素的外部载荷(Loading)大于0.7为最优,0.4~0.7为可接受范围,组合信度(CR)和平均抽取变异量(AVE)应分别大于0.7和0.5。表2中显示的结果表明,在这项研究中,每次测量与相关项目之间都存在良好的匹配。

然后,本研究进行了区别效度分析。根据弗奈尔—拉克准则和异质—单质比率来评估区别效度。为了评估构面是否真正区别于其他构面,依据弗奈尔—拉克准则,构面的平均萃取变异量(AVE)应大于该构面与其他构面相关系数的平方。表3中显示的经验结果表明,任意两个构造的AVE均大于其相关性的平方。另外,根据异质—单质比率方法,它是不同构面间指标相关的均值相对于相同构面间指标相关均值的比值。比较保守的阈值为0.85,表4中显示的经验结果表明,两构面间的HTMT均小于0.85。因此,确保了我们数据的区别有效性。

4.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1)羊群效应对留学生负债的影响。羊群效应对留学生负债的路径系数0.278,p值<0.001,羊群效应对负债程度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羊群效应会加强留学生的负债可能,研究假设H1成立,如图1所示。

(2)羊群效应对风险厌恶的影响。羊群效应对风险厌恶的路径系数为-0.099,p值0.004(<0.05),羊群效应对风险厌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羊群效应会降低人们对风险的厌恶程度,研究假设H2成立。

(3)心理账户(超前消费)对留学生负债的影响。心理账户(超前消费)对留学生负债的路径系数0.087,p值0.003(<0.05),心理账户(超前消费)对风险厌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假设H3成立。

(4)心理账户(超前消费)对风险厌恶的影响。心理账户(超前消费)对风险厌恶的路径系数-0.086,p值0.018(<0.05),心理账户(超前消费)对风险厌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假设H4成立。

(5)风险厌恶对留学生负债的影响。风险厌恶对留学生负债的路径系数-0.091,p值0.001(<0.05),风险厌恶对留学生负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假设H5成立。

(6)年龄(35岁以内)对留学生负债的影响。年龄对留学生负债的路径系数-0.089,p值0.001(<0.05),年龄对留学生负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假设H6成立。

5 研究发现及阐释

5.1 研究发现

5.1.1 羊群效应

留学生的羊群行为表现越明显时,负债程度越深。留学生身为消费者时会有自己的参照对象,身边同学的购买行为与家人的消费习惯会极大地影响其本身。加之网络借贷已是当下一种流行的消费支付方式,借贷人数日渐增加,留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加深留学生的负债程度。

羊群效应会降低留学生对于风险的厌恶程度,使其忽视风险。大部分留学生身处的社会环境比较简单且对于相关的金融知识了解不多,他们对于风险的规避意识十分薄弱。当身处的留学生群体流行网络借贷时,大多会忽视网络借贷可能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表现出较低的风险厌恶程度。

5.1.2 心理账户

留学生超前消费观念越强,负债程度越深。处于18~35岁年龄段的人对商品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购买欲,立即得到某样心仪的东西会给其带来强烈的满足感。留学生容易产生购买欲望超过购买能力的超前消费现象,留学生常常想“现在就买”而不是“攒钱到下个月再买”。

超前消费会降低留学生风险厌恶程度。多数留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风险认识不足。而超前消费的方便性和虚无性,导致许多留学生在使用信贷消费时感觉不到金钱的流失,让其产生并没有花很多钱的心理,使其忽略了背后的风险。

5.1.3 风险态度

风险厌恶对留学生负债有负向影响,即风险厌恶程度越低,负债的程度就越高。对于留学生来说,负债就意味着承担风险。若无法及时还债,将会面临信用降低、上征信等风险;严重时,甚至会承受面临殴打、辱骂等风险。因此,借款充满了不确定性风险,但对于风险厌恶程度低的留学生,比起得不到资金的确定性,他们更愿意在不确定性中赌一把。

5.1.4 年龄

在35岁以下的留学生中,年龄对负债有正向影响。年龄越靠近中年,一方面由于生活成本升高,另一方面是人们会通过负债来加大投资资金流动与周转,导致负债水平提高。

5.2 原因阐释

5.2.1 羊群效应

(1)社会风气的影响。留学生受到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容易受到周围人及时行乐、尽情消费的观念影响。留学生的消费观念严重物化,过度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追逐社会潮流,在非必要的消费上大手大脚,超出自身所能承担的经济能力。所以当家庭每月提供的生活费不能满足自身的消费能力时,不少的留学生会选择网络借贷,导致留学生负债比例增加。此外,“合群”心態笼罩着留学圈,留学生追求他人给予的认同感,在这种盲目追随的心理下,留学生会选择超于自身承担能力的消费方式,进而导致负债程度加深。

(2)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会自幼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当家长的消费观念无节制时,孩子在成长中也会形成没有节制的消费习惯。现今中国留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的家长会采取宽容甚至是溺爱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需求尽量满足,很少进行理性的消费教育,当日常的零花钱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欲望时,网络借贷成为其首要选择。

5.2.2 心理账户

(1)不同消费支出的心理账户。人们心理上将钱分属于信用卡和现金不同账户,并有不同的评估。从心理账户角度解读超前消费,人们需要用信用卡等透支消费方式达到超前消费,信用卡账户通常用于在商场购买享乐类奢侈品,而现金账户则用于购买日常必需品,留学生在日常消费中省吃俭用而在各种高档化妆品、数码产品表现出大方的非理性高消费,追求享乐与经济状况不对等的物质。

(2)互联网信贷过于快捷。当下各类互联网信贷产品多样,并且放款快、门槛低,只要留学生提供个人资料就能申请,无需抵押物担保。留学生们的消费需求与购物欲望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消费时心理负担较小,则更加愿意选择此类消费方式[4]。

5.3 风险态度

家庭金融素养。风险厌恶型的留学生,可能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般,或没有长远的理财规划,家庭金融素养低,未来可支配收入低,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弱。而金融素养高的家庭相较于金融素养低的家庭,在管理家庭财富时更倾向于制定理财规划,而且前者制定理财规划的平均跨度较后者长。随着家庭金融素养的提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这类家庭的留学生更愿意承受风险,表现出较低的风险厌恶。

5.4 年龄

对于留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接近35岁),其消费范围更广,并不局限于日常用品开销,而是会考虑在留学地区安家落户,涉及贷款买房与贷款创业,因此每月需要承受更多负债。

6 建议

6.1 内部因素

(1)认识借贷平台的风险与危害。通过多样化渠道学习金融知识,了解网络借贷的风险与危害,思考权衡网络借贷的利与弊,认清网络借贷存在的诸多问题与隐患,增强自身风险规避的意识。

(2)形成理性消费的观念。留学生应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独立思考,保持理性,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盲目追求物质生活,不因所处群体的网络借贷比例的增大而盲目地选择网络借贷。

(3)合理规划资金。留学生应当多在发展型消费上投资自己,增强自身能力。利用好超前消费的益处丰富学识,合理规划资金支出,有符合实际的付清信贷负债的计划。

(4)谨慎负债,量力而行。定期进行自身风险评估,充分了解自身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在能力范围内适度消费。

6.2 外部因素

(1)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家庭金融素养。家长应重视孩子在外留学的消费情况,并进行适度把控,有意培养其消费习惯;经常与孩子沟通、分享正确的消费心理,并使其了解家庭的财务状况、投资与负债情况,使孩子对家庭风险的抵抗能力有充分认识。

(2)学校应正确引导消费与投资观念。校方增设有关大学生消费、投资、负债的选修课程,提供案例分析等课业讨论,引导学生从更专业、客观的角度看待负债行为与负债程度。

(3)严格管控网络信贷平台,优化信贷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政策与法律层面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放贷管理,着重筛查各种形式对于目前不具有独立还款能力学生的放贷情况。

7 结语

本文受限于个人研究经验与选材,仅对影响留学生负债的羊群效应、心理账户与风险态度进行主要研究,除了调查所研究的因素之外,其他一切条件均视为相同,不够全面。同时,在样本充分性上,受限于调研时间和人脉圈,我们只获得了1001份有效问卷,这一数量对于世界范围的中国留学生实属九牛一毛。此外,由于本文研究对象针对性强,相关文献较为有限。

参考文献

MODIGLIANI, FRANCO.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 of Saving and Intercountry Differences in the Saving Ratio [C]. Oxford, 1970.

周璐,张贞.消费心理对大学生电商小额信贷意愿的影响研究[J]. 电子商务,2020(03):76-77+79.

郝登攀.消费信贷下蚂蚁花呗对大学生的影响[J]. 科技经济市场,2019(12):97-98.

殷明.浅析互联网金融信贷对大学生消费理念的影响[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7):37-38.

陈纯,史福厚.大学生蚂蚁花呗消费信贷产品信用风险调查[J]. 征信,2019,37(10):78-82.

冯雅静,陈晴.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J]. 大众投资指南,2020(08):37-38.

彭小辉,王静怡,王坤沂. 博弈视角下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决策行为研究[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35(01):120-127.

高晓巍.大学生信贷消费及风险防范研究[J].市场周刊, 2019(11):124-125.

张骏逸.心理账户与超前消费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20(12):48-50.

马彧,吴伟容.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20(12):110-111.

Hair, J. F., Hult, G. T. M., Ringle, C. M., & Sarstedt, M. A Primer 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PLS-SEM) (2 ed.)[M]. Thousand Oaks, CA: Sage, 2017.

覃娥. 從大学生心理角度探究校园网贷盛行原因及对策[J].长江丛刊,2018(04).

房雪. 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介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周弘,夏鸣,李继增.金融素养影响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效果及其机制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1): 8-13.

猜你喜欢

行为金融结构方程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社区居民旅游公平感知与旅游参与、旅游收益的结构关系
国内外IPO抑价现象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基于中国外汇市场背景下中间汇率制度存在的市场条件探析
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检验
金融市场是有效的吗?
沪深300指数调整效应的实证研究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