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版画语言的独特性

2021-03-02吕金源

参花(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形式

摘要:版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是为文化传播、插图绘制而存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发展,版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它有着自己的独特语言。在版画创作中,其形成、发展和变化都有着诸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时代的变迁,人们审美的提高使得现代版画表现语言不断地丰富、拓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版画创作的过程中,笔者对石版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本文以石版作品为例对版画独特语言进行阐述。

关键词:石版 形式 黑白

一、版画语言的独特性

(一)版画制作与形式的独特性

版画艺术作为绘画艺术之大成者,其创作语言是其他画种所不具备的,版画语言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媒介技法以及印刷技艺密不可分。

对于绘画形式的表达,版画是其中的一种手段,并以其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过程而闻名。在创作过程中,版画是以画、刻、腐蚀、修版、印刷这些程序来完成最终的制作,这些过程蕴藏着版画独特的规律与技法,正是这一系列看似烦琐的过程,才构成了版画艺术独特的语言特征,笔者将其归纳为程序性。媒介的不同与技法的不断创新使得版画艺术更加独特且富有魅力,细说版画创作,可分为石版、铜版、木版、丝网版以及数码版。其分别通过化学和物理反应的手段,间接性地使图像呈现出来,而材质与媒介,包括印制方法的特殊性会形成版画所独有的肌理效果,这也是版画印痕语言形成的条件,版种不同,其印痕语言也不尽相同。当今版画艺术中所说的“印痕美”也是由此而来的。

版画语言的独到之处还在于其要结合相关元素,且通过制版技术与材料媒介创新来丰富自身形式语言。在版画艺术创作中,画面中点、线、面、印痕的丰富以及黑、白、灰布局的考究,都是具有独特创作形式的,且以此来展现版画的独特魅力。对于版画艺术而言,其创作过程中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材料特性和形式多样性是其他绘画所无法比拟的。时至今日,版画语言的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四大版种上,综合版、数码版等新版种的出现为版画带来了新的语言形式,使现代版画在表现形式上得以拓展和延伸,因表现语言的多样性,版画艺术语言一直都是绘画艺术里最为独特的。

(二)现代版画的传播性和包容性

版画的传播性,指的是其独有的“复制性”与“复数性”。随着我国整体实力的提升,文化建设愈发重要,版画艺术也随之发展起来。版画的特殊性如“复数性”与“制作性”都使其具有了其他绘画形式所不具备的商品属性。现代版画的传播性主要是随现代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版画作品也突破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它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极具包容性。村上隆是典型的以版画来进行卡通题材创作的艺术家。无独有偶,在基弗的作品里也可以见到许多黑白木刻与装置艺术相结合的体现。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版画出身的艺术家更是数不胜数,徐冰的装置作品《鬼打墙》便是运用了版画独特的语言来拓印长城的城墙。由此可见,版画的独特性给予了很多当代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灵感与想法。

包容,是当今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学者还是艺术工作者,都需要包容地集众家所长。笔者认为,艺术在包容中要领悟的不仅是复制某一种技法、语言,抑或是方式本身,更多的是思想层次带来的变化与成长。还要领会使用各种综合媒介,而非单一某种,并在此基础上让其他艺术形式的方法或是技法也融入版画的创作中。艺术应该融入生活,笔者认为,版画创作者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这是当今艺术家所需要考虑的范畴。

二、对石版画的探索

石版画即平版,与凹版、凸版不同,采用油水分离原理,利用油性材料在石版上进行描绘,再用化学硝酸试剂进行腐蚀制版,制版时通过不同强度的硝酸混合溶液腐蚀来控制画面,印制时通过解墨、换墨的方式进行印刷。它对制作环境和材质的要求是十分严谨的。进行此项工作需要具备相关媒介与印刷知识,积累操作经验。笔者在此部分将从石版画与架上绘画的关系,并以石版作品为例,分析版画作品中黑白艺术语言与形式构成。

(一)石版画与架上绘画的区别

先以素描举例,一般的架上绘画创作,不论是具象或是抽象,都是直接在画纸或者其他材质上作画,笔触直接接触纸张,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让观者能直接感受作画者对笔触调子的把握,十分直接。素描作品的细节往往也具有肌理和质感。再以国画为例,国画在创作时,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是直接在宣纸或是绢上作画,材料的不同,画面呈现出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但无论是哪一种表现形式都是用笔在纸上直接描绘。国画中的印章就是结合了版画的特点。国画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了印章这一版画的印制流程,不仅使得国画本身的结构形式别具一番趣味,也让国画作品更加有序。版画中的石版画是把形象在石板上描绘出来,再通过腐蚀从石版印制到纸张中,这与国画和油画相比较,多了层间接性。这里的间接性体现在版面绘制与腐蚀印刷的过程中,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腐蚀制版。与国画和素描不同,石版画绘制在石版的图像不一定能够完全或是一模一样地呈现在画纸上面。

(二)以石版画为例,谈版画黑白艺术语言与形式构成

在绘画中,黑色、白色和灰色的分布将影响整个画面的表现,它们有着自己的个性与丰富的内涵,不仅彼此间能够很好地协调,在与其他颜色的搭配使用中,也能够使画面富有魅力。一幅画面没有黑白对比就没有黑白节奏,没有黑白节奏就沒有感人的黑白旋律与作品的艺术魅力。因版画独特的媒介与制作方式,黑白灰在版画作品中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黑白灰会在视觉和心理上给人不同的感受。在艺术作品中,情感的表现是打动观者的重中之重,画面中黑白灰的布局,会给人以不同程度的视觉感受。首先,黑白灰是画面节奏感的体现,黑白的重复与强弱组合,产生了画面的黑白节奏,画面的节奏与韵律美感,也就是黑白灰的节奏所产生的韵律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心情愉悦且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其次,画面中黑白灰的衔接可以起到协调画面的作用,从而加强画面的完整性与细节感;再次,黑白灰的运用也会影响画面的整体基调,对于画面内容的表达与叙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埃舍尔的版画作品《手与球体》为例(图1),画面中大面积的黑色由下而上、由深至浅,渐变处理与手这一具象元素的白色块形成对比,突出手的形象,画面上半部分的球体以重色块为主,再次与浅灰背景形成对比,使整幅画面更具均衡感,球体是视觉中心,黑白灰的布局使其更有视觉冲击力,单纯而又具有一定的力量感,由此能够让人有矛盾、恐慌,现实与梦境等更深层次的联想。黑白灰在彼此的交融中,柔和而不唐突,使得画面更加丰富,给人以无尽意味与想象空间。

黑白灰的布局不仅能够体现出画面的整体基调,其所蕴含的色彩元素也会决定着人们的视觉焦点,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画面元素有更好的融合效果,如纳兰霍的版画作品《斗牛》(图2)。先从画面元素观之,画面上半部分有类似人群的朦胧形象,在上方的中间还悬挂着灯泡,灯泡下面是一个极具动态的牛,牛的下方则是侧卧着的女人体。这些元素单独论之仿佛并没有多大联系,但却因黑白灰的布局与处理使其完美地融合成为一幅画面。正是其在黑白灰布局上的考究,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虚空间,使得画面更加明亮,从而背景的灰又与主体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视觉中心。在色块的布局上,前半部分白色人体的固有色与画面上半部分零星的白光相呼应,形成了黑白分布上的平衡,使得画面更加具有均衡感。再论画面整体背景,灰色块为主体,灰色本身的特性,让观者有飘然之感,而且也颇有达·芬奇空气透视法之韵味。总而言之,此作品的黑白灰布局不仅加强了作品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其对画面空间的营造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无独有偶,丢勒的铜版画,精巧的线刻加以精心营造的黑白灰布局,也使得所描绘的事物如同铸造一般;伦勃朗的《三个十字架》,虽然画面整体布局简洁,但同样是通过黑白灰的经营,使得天空洒落下来的光辉直接照射在舞台上,在卡拉瓦乔酒窖的光芒的基础上,有更多的神圣意义,同时也给人一种压迫感,生动地展现了悲剧主题,让人感受到一种人性世界。以山本桂右的版画作品“Light Time Silence NO.19”(图3)为例,画面以高亮色调为主,背景采用大面积的亮灰,给人以空灵之感,黑白灰光影的处理在极大程度上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与地面瓷砖之质感,也给人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以逆光的形式来加强物体的暗部,即黑色块的重量感,小面积的黑与光线的白色块形成对比,加强了画面的跳跃性。综上所述,版画作品无论是在视觉角度还是在心理角度,因其黑白艺术语言与形势构成的独特性,都会给观者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之审美体验。

三、结语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艺术愈发地为人们所熟知,版画作品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更多的人开始对艺术、对版画产生兴趣。版画作品中独特的语言是值得每一位专业学者去探讨的,画面中的黑与白,无论是形态还是构成,都是十分丰富,千变万化,要把握与驾驭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布鲁诺·恩斯特.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2]陈九如.石版画教程[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

[3]孙天龙.论形式美在版画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D].清華大学,2017.

[4]王红,肖微闻.试析版画艺术的独特性[J].大舞台,2015(01):18-19.

[5]张奠宇.西方版画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吕金源,男,硕士研究生在读,鲁迅美术学院,研究方向:当代版画语言)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扶贫社——脱贫攻坚的新组织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论《孟子》中的“问对”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