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汽车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2021-03-01王武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9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

摘 要:汽车金融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汽车需要贷款时,可以直接向汽车金融公司申请优惠的支付方式,可以按照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来选择不同的车型和不同的支付方法。目前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方式有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整车厂财务公司、信用卡分期购车和汽车融资租赁五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发展汽车金融,但与机遇并存的是巨大的挑战,只有把握好机会,推出合理的发展策略,才能利用“互联网+”的浪潮完成转型,获得巨大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视角;汽车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1汽车金融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3月,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9亿辆,平均8个中国人就拥有1辆汽车。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车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大,如果按1个家庭配置1辆汽车的标准来计算,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保有量将达到4亿辆,如此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将带动数百亿的汽车市场。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汽车金融公司资产为7549亿元,贷款余额(含融资租赁)为7205.20亿元,实现净利润201.37亿元,2020年汽车金融资产规模为7500亿元左右。2019年,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汽车消费金融的渗透率平均在70%以上,其中英国、美国、德国汽车金融渗透率分别高达90%、86%、75%,而中国在2019年只有35%~40%,这表明汽车金融在中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基于互联网金融推动汽车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征信系统落后

我国金融产业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个人信用系统发展较为滞后,给汽车金融的风险控制工作带来困难,不利于汽车金融的发展。从2004年开始,全国各大汽车公司都在国内开设了汽车金融公司,但因为我国个人信用系统落后、风险评估不全面、风控能力差、坏账数量多、损失巨大,大多汽车金融公司长时期发展缓慢。目前,尽管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社会征信体系,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社会征信体系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并且,我国只是在建立个人层面的征信体系,整个社会层面的征信体系并未建立起来。除此以外,由于我国没有个人消费信用记录,所以经常会有个人失信情况的发生。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无法准确甄别汽车信贷资产的质量,从而给入池资产的筛选带来一定的困难。

2.2汽车金融产品趋同

根据《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简单概括就是,在融资方面,主要依靠股东或者汽车厂商母公司的支持,或者向银行借款。在运营方面,则主要是参与消费信贷,为消费者提供诸如汽车抵押贷款、汽车按揭贷款、汽车担保贷款等。在国外,用户能够在汽车金融服务机构选择消费信贷、购车储蓄、汽车消费保险、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产品,而这些消费将会产生范围经济效应。汽车金融行业应该一致创新,深化汽车金融服务,提供更多有质量和效率的金融服务产品。

2.3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要想促进汽车金融业稳健发展,必须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因为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为汽车金融公司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有助于汽车金融公司防范经营风险。尽管现在我国已有的法律法规对汽车金融业的发展进行了初步规范,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在操作层面存在一定难度,能够结合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汽车金融相关立法则更少。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针对分期付款的法律法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对分期付款交易进行规范,从而无法对交易双方的利益提供保障。关于动产抵押,尽管工商局颁布了《动产抵押登记办法》,对动产抵押登记进行了规范,但是法律界目前并未对其效力优先性达成统一意见,将汽车从质押转变为抵押就面临着较大风险。

2.4汽车金融渠道较窄,产品较为单一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想成立一家汽车金融公司,没有5亿元的注册资本是不能够注册的,这种高资本的注册方式也间接导致我国汽车金融业,比较国外汽车金融产品起步相对较晚。而由于我国汽车金融产品和业务结构比较单一,很多汽车金融公司在市场上发行的产品非常少,主要是为客户提供贷款,而缺乏多样性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购车者向银行贷款,利率也非常高,一年的利率大概在5左右。

在这种环境下,我国汽车的金融的资金规模就受到了很大限制,如果采用其他方式,譬如转让汽车贷款应收款等方式募集资金,则风险更加不可估量,同时汽车金融公司的规模不大,也更是利润不足的原因。由此,恶性循环,导致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比较缓慢,汽车金融产品单一,没有完善的汽车金融体系,金融创新力也不够强,整个行业发展速度就比较慢,汽车金融产品亟待丰富。

3互联网金融助推汽车金融发展的优势分析

3.1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扩大汽车金融业务范围

互联网金融的高效传播率和普惠性,逐渐改变了大家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大量用户通过互联网金融达到消费目的。这些大量用户便是汽车金融企业取得营业收入的基础,也是促进汽车金融企业发展的商业基石。互联网汽车金融企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分析挖掘海量客户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优势占据产业链的主导地位,一些互联网汽车金融企业甚至开启了烧钱模式,投入巨资来吸引客户关注,在增加用户数量的同时获得品牌推广效益。

3.2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汽车金融风控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也得到了技术支持,变得越来越成熟。将大数据和云计算运用到金融行業的风控业务上,可以大大提高风控审核的速度和质量,减少损失,对于汽车金融也有同样的作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技术公司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积极研究风险评估服务,汽车金融恰恰能够利用这些风控产品来改进其风控工作,规避风险,减少业务损失。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风控模型,汽车金融公司能够更加细致详尽地了解用户信息,对用户的存款、预期收入、信贷记录、家庭情况等进行分析,更加快捷地完成用户评估,不仅缩短了审批流程和时间,同时提高了风控能力。

3.3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汽车金融服务效率

互联网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汽车金融行业办理业务的时间,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整套流程的办理,放款时间大幅度缩短。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对于互联网的使用较少,办理业务的手续复杂烦冗,导致工作效率低,并且繁杂的工作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用户得不到满意的服务。

由于以上众多原因,我国汽车金融审核放款慢:信用贷款审批平均3.3天,放款平均3.7天。数据显示,在应用互联网办理汽车金融业务后,审批和放款的时间缩短,平均2.4天,且仍在不断缩短。“互联网+”时代下,汽车行业的个人信用贷款在申请、放款、还款时都花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不仅提升了用户的购车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汽车公司业务办理速度更快,同时意味着汽车金融业务更加繁荣。

4互联网金融助推汽车金融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4.1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及风险控制体系

国外汽车金融有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和风险控制模式,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汽车金融服务拥有完整的生态链,从汽车信贷发放之前的信贷调查与评级到发放之后的二手车回收与拍卖,每一个环节都配备了专业的机构进行专门的金融服务,这些机构的存在降低了汽车信贷的风险,同时减少了汽车消费信贷的成本。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构建适合汽车金融发展的信用体制和风险控制体系,完善个人征信、社会征信,使风险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要向政府寻求支持,努力完善我国的个人信用系统,提高风控能力,减少因坏账而造成的损失。

4.2加强汽车金融产品的创新,多样化产品形式

虽然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前景光明,但因其是新兴行业,仍有部分消费者对行业认识程度不够深,而互联网金融汽车企业为获得海量用户就要花费更大的成本去进行宣传,另外汽车金融也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因此互联网汽车金融企业必须利用互联网技术加以创新和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海量用户数据显示,各地客户的金融产品需求和价格承受能力、逾期率等都不相同,汽车金融产品的同一设计标准是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

所以汽车金融企业要根据地域和消费群体层次设计不同层面的金融产品,汽车金融平台应加快推进业务创新,使购车模式从单一消费购车模式转向模块化汽车购买的私人定制购车模式,同时也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一人一贷款模式,推动汽车金融业务更加个性化,更有针对性。并且可以设计其他增值服务,如通过在线购车、申請小额贷款即可享受免费送车到家上门服务等方式提高行业竞争力和用户黏性。

4.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专门为汽车金融业出台的法规有《汽车贷款管理办法》《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及《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这些法规对汽车金融公司的准入门槛、融资方式以及经营模式等进行了规定,为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做出了指引。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汽车金融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汽车金融业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备性还存在一定差距,这是因为我国汽车金融业目前还不够发达。为了促进汽车金融业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对汽车金融业务支持发展方面,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和引导。一方面应该减少对汽车金融公司经营方面的一些限制,另一方面应对其经营发展做出指引,引导其控制风险。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汽车金融也引入了互联网,开始发展互联网信贷服务,金融科技逐步渗透到汽车金融行业中,这使得汽车金融行业面临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汽车金融是汽车产业和金融产业渗透出现的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互联网金融的技术背景,提出了当前汽车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周文洁,毛军权.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问题与发展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21(09):52-54.

[2]廖皓杰,李东.绿色金融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21(07):77-81.

[3]高云.新时代背景下汽车金融行业发展与对策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36(04):32-36.

作者简介:

王武,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管理。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