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湿度调控对芍药花期的影响

2021-03-01李健韩晨静王琦马协乐余晓丛

山东农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芍药花期湿度

李健 韩晨静 王琦 马协乐 余晓丛

摘要:以芍药品种“大富贵”为试验材料,探讨空气温度(15℃、25℃)、湿度(20%、50%)2个关键生态因子对温室芍药生长发育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芍药生长、成花的决定性因子,可显著缩短萌动时间;而湿度对植株生长和萌动时间的影响较小,同一温度不同湿度间差异不显著,但高湿度显著降低成花率,抑制开花。在25℃、20%湿度条件下,“大富贵”生长状况最好,萌动最早,且成花率最高;在15℃、20%湿度条件下,“大富贵”生长迟缓,萌动时间延长近10d,花蕾数量及成花率较低。可见,低温、低湿条件下芍药生长缓慢,不利于现蕾;而高温高湿易引起芍藥花苞霉腐病,不利于成花。

关键词:芍药;温度;湿度;花期;萌动时间;成花率

中图分类号:S682.1+2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21)12-0074-04

芍药(Paeonialactiflora)是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原产我国的传统名花,早在4000多年前即有应用记载[1],被称为“花中之相”,与牡丹并为“姊妹花”,其花朵硕大、花色丰富、花型多样,有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有忠贞爱情、难舍难分的寓意,深受人们的喜爱[2]。芍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名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中应用广泛[3]。近些年来,国际市场上的传统鲜切花已面临市场饱和,而芍药盆花和鲜切花需求量不断上升,已成为世界鲜切花产业的后起之秀,也呈现出作为花卉商品新秀的巨大经济潜力,菏泽市、洛阳市等地芍药鲜切花每公顷的纯收益可达20万元[4]。

芍药的自然花期一般在5—6月,单朵花期6~10d[5],花期短且过于集中,花期与市场需求极易错位,极大地制约了芍药产业的发展,因此研究芍药花期调控技术及其机制,有助于丰富我国切花种类、弥补我国冬季切花市场的空白,同时对促进标准化栽培生产及推动切花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花期调控是通过人为创造外部环境条件或采纳其他特殊的栽培方法,使花卉能够提前、推迟开花或者延长花期的一系列技术措施[6]。芍药的花期调控是其商品化生产的关键一环,但调控技术还不成熟,远落后于同属的牡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品种筛选、低温贮藏打破休眠、光照和激素调控等方面[7-13]。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花期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关于芍药低温打破休眠移入温室后的温湿度调控对芍药花期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在温室环境下,通过调控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芍药生长发育及开花的变化,以期摸索出适宜温室中芍药开花和成花的温湿度条件,为今后芍药花期调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顶楼温室进行。选用芍药品种“大富贵”,由山东菏泽百花园提供,该品种为早花品种,适应性强、长势好、表现优良,是当地最常见品种。以其3年生、带有6~8个健壮花芽且无病虫害的植株为试验材料,去除植株上的弱小芽,每株留4~5个饱满的混合芽,用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根2min,晾干备用。

1.2 试验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选取高度65cm、直径30cm的塑料花盆,加入配制好的盆土(园土∶腐叶土∶河沙∶珍珠岩=4∶4∶1∶1,pH6.2~6.7),将芍药植株上盆,上盆后浇一次透水,切忌多次浇水导致肉质根腐烂[14]。2020年10月30日将上盆芍药放入0~4℃冷库冷藏44d,2020年12月13日移入温室进行温湿度调控处理。

试验设计4组温湿度处理:处理1,15℃ +20%;处理2,15℃ +50%;处理3,25℃ +20%;处理4,25℃ +50%。每个温室隔间安排一个处理,每个处理5株芍药。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每日10、16、19时记录各温室隔间的温湿度数据,及时调控空调和水帘,使每个处理的温湿度保持一致。观察芍药萌芽期、现蕾期、初开期和盛开期(图1)生长情况,记录处理7、14、28、35d芍药生长发育及成花相关指标的变化(表1)。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采用LSD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P<0.05);用MicrosoftExcel制作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湿度调控对芍药植株形态特征的影响

2.1.1 对株高的影响 不同处理芍药株高均随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增加,总体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图2A)。与25℃相比,15℃处理的株高显著偏低;在温度一致情况下,50%与20%湿度处理株高差异不明显。说明温度是影响芍药株高的决定性因子,25℃比较适宜其生长,而湿度对株高的影响较小。

2.1.2 对冠幅的影响 不同处理芍药冠幅均随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呈现增长先快后慢最后趋于停止的趋势(图2B)。处理14d后与25℃相比,15℃处理冠幅显著偏低;在温度一致的情况下,50%与20%湿度处理冠幅差异不显著,说明温度对冠幅影响大,湿度对冠幅影响小。

2.1.3 对株高/冠幅的影响 株高/冠幅能够反映芍药的株型及开展状况,比值越大说明植株的冠幅越小、株型越峭立,反之则说明植株的冠幅越大、株型越开展。由图2C可知,不同处理芍药株高/冠幅均随处理天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最终趋于一致,表明温度、湿度对株型虽在生长前期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影响不显著。

2.2 温湿度调控对芍药成花的影响

2.2.1 对单株花蕾数量的影响 由图3可知,在处理后7~14d,各处理花蕾数量均呈增加趋势,而且处理3和处理4明显高于处理1和处理2,说明15℃抑制芍药花蕾发育,当气温升至25℃时可明显加速芍药花蕾发育;在处理后14~28d,处理1和处理3的花蕾数量继续增加,而处理2和处理4明显减少,说明20%湿度利于芍药花蕾发育,而50%湿度则会导致部分花蕾无法正常成花;在处理后28~35d,处理1和处理3的花蕾数量呈下降趋势,至35d时每株仍有2~3个花蕾,而处理2和处理4减少速度加快,至35d时花蕾全部死亡。表明高温(25℃)、低湿(20%)更有利于花蕾形成和生长发育。

2.2.2 对成花率及萌动时间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1和处理2花蕾萌动所需时间明显长于处理3和处理4,说明温度显著影响花蕾萌动,适度高温能缩短花蕾萌动时间,使花期提前,而湿度影响不显著。处理2和处理4成花率降至零,主要是因为50%湿度引起了霉腐病,花苞腐烂。处理1成花率为73.33%,处理3为89.33%,表明适度高温、低湿的环境利于成花。

3 讨论与结论

温度是调节牡丹和芍药花期的主导因子[15],对温度的适时调控可打破自然花期的局限性,做到按需开花;湿度也是重要因子,相对湿度主要通过调节温度间接影响牡丹花期[16]。芍药植株移入温室后需逐渐加温,最适宜温度约为22℃,湿度过高会引起枝叶徒长、不利于花蕾发育而且还会产生病害等问题[17]。

本试验中,25℃处理下的芍药花蕾萌动时间显著短于15℃处理,并且株高、冠幅存在显著优势,验证了温室条件下,20~25℃为芍药最适宜生长温度。在湿度方面,20%湿度下的成花率为73.33% ~89.33%,50%湿度下发生霉腐病,花苞腐烂,成花率为零,验证了湿度过高会导致病害加重等问题。因此,高湿环境不适合芍药成花,在保证温度适宜的前提下,要适时对温室进行通风换气以调节空气湿度。

综上所述,气温25℃、湿度20%可显著缩短温室内芍药花蕾的萌动时间,提前花期,提高成花率。实际生产中应根据芍药品种特性等因素调控设施内温湿度,实现花期精准调控,以满足市场需求。

猜你喜欢

芍药花期湿度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加湿器用不对 警惕肺炎缠身
湿度,癌症患者易忽视的问题
娇艳花期
四月,是你的谎言
在高原
带有双检测结构的电缆接头保护装置
新疆赤芍
芍药摇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