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谈上海临港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2021-02-28

中国经济报告 2021年6期
关键词:临港片区高端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与“五个新城”建设相契合。“五个新城”依托于上海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四个区和临港新片区,未来将形成独立的城市功能,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要建设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临港新片区应进一步强化与上海“四个中心”功能联动,与全球科创中心功能联动,与上海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同频共振。一方面,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建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7+5+4”面向未来的创新产业体系,建设国际人才港、顶尖科学家社区等载体,加快打造局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另一方面,以产业驱动,集聚一定规模的产业人口,建设独立的节点城市。临港新片区距离上海市区较远,想依靠快捷的交通实现到市区的通勤不太可行,因此对于这些产业人口来说,最适合的方式是职住结合。

下一步临港新片区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有所突破。第一,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取消不必要的监管政策,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充分发挥洋山国际大港的优势,适当放开对离岸贸易、跨境再保险、融资租赁、免税购物等业务的监管政策,推动经济体量和贸易额的大幅提升。确保特殊政策的有效落地,包括税收优惠、人员便利、企业认证制度、海关监管等,打通政策实施的各个关节,使“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框架落到实处。第二,基于全球城市的功能定位,不局限于物理空间限制,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思路。目前上海制造业和服务业向高端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土地成本、商务成本高,高技术产业的低端环节偏重,体量和利润提升难度较大的问题。临港可以探索那些高端、高层级、高复杂的新兴制造业以及较少依赖物理空间、服务全球城市功能的现代服务业,如航运、再保险、离岸金融、离岸贸易等,从而获取全球市场和全球收益,打破上海高成本的发展“魔咒”。

临港新片区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在于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打破其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临港独特地理位置和产业基础的优势。除了要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共性问题,临港新片区与其他四个新城的重点工作应各有侧重,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意愿推动落实重点项目。

(干春晖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对于临港新片区的定位,不能只将其看作是一个开发区或浦东新区的区中区,而是要作为一个独立的城市来建设。具体而言,要以数字经济时代参与国际竞争的理念为引领,利用好独特的政策,把临港建设成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样板。

临港吸引的不是老上海人,而是新的来自世界各地和全国各地的国际人才与国家人才。新的国际人的一个特点是,以地球村为家,没有强烈的民族国家理念。不把哪个国家作为固定居所,哪里有工作,哪里就是他们的家。因此,临港要有国际移民城市的定位,站在这个角度吸引全球高端产业集聚,从而吸引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对于国内人才而言,临港宽松的人才政策和较低的生活成本,对他们进入上海国际大都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要用好进博会,把进博会溢出效应发挥到最大化。特别是探索将展会期间海关针对展品的政策长期化。例如,现在进口货物需要向海关申报纳税才能在中国市场销售。进博会期间,免税进口(免征关税)的商品可以带税销售,进口货物的征税环节移到消费端,可以减轻贸易商的交易成本。这项政策的长期化可以倒逼海关部门改革,利用数字化的手段,监管商品在销售环节是否完税。数字经济条件下,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数字化、透明化、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应从供给侧提供消费商品的多样性和便利性。义乌前店后保税仓库模式值得借鉴,可以在临港率先形成全球商品免税展示和消费环节征税模式。

临港的发展要靠制度创新。临港最需要的政策,掌握在中央有关部委手中,在干部认命环节,可以直接由国家层面选派干部在临港任职,成为直接推动改革创新的样板区。

最后,临港新片区要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格局下思考自身在全球的定位。只有制度层面不断开放,临港才能吸引全球人才的集聚,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从全球市场获益。疫情影响改变了全球交流的方式,数字化管理将成为常态,需要认真研究与分析精准的人才和开放服务政策,发挥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创新区优势,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才国际流动创新相结合,创造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独特性,引领全球经济向低碳和高效发展。

(李清娟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智库中心主任)

临港新片区作为特殊经济功能区,不是靠制度创新就能实现的。因为所有的制度创新,其他地方都要复制,临港不可能成为一个长期的制度洼地。

上海在國内曾率先推动产业和产业链向高端升级,积累了转型升级经验。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而言,不可能持续做大规模,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要向高端升级。上海转型升级的经验显示,向高端要素密集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升级,不是要形成新的规模优势,而是要形成高端产业的影响力控制力优势。如果没有影响力控制力,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很快就会转移走。但是产业的影响力控制力是由很多复杂因素构成的,不完全是产业链或者技术因素,也不可能靠产业规划就能形成产业链的控制力。因此,放弃规模向高端升级、通过高端产业维系自身的经济地位,这条道路不是所有地区都适用。

应以高端产业的影响力控制力优势,支撑全国中高端产业升级,以高端制造为引领,带动服务业服务范围扩大、规模扩张,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包括研发设计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数据信息服务、智能化系统集成服务等在内的与新兴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要想向区外输出,需要基于地区的经济控制力、产业控制力、金融控制力。产业链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越强,对外输出的增长空间就会越大,从而可以突破传统要素成本上升的“天花板”。

对于上海包括临港而言,要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为主导,在相关产业领域和产业链环节发挥引领性优势,占据高端要素配置关键环节,形成高质量供给对接高端需求变化的关键链条,打造内需体系的关键支撑。要在新兴前沿技术和产业制高点竞争中抢占先机,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中率先发力,在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中强力突破,在产业链主导力和影响力的形成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高端、前沿、自主的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规则链接,形成中国经济链接世界经济的重要战略通道,在中国引领带动新的全球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在产业体系方面,临港不能再走大规模工业经济的模式,应发挥引领作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焦高附加值、高能级、高集成的高端制造,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加强产业协同,形成跨区域阶段性、梯度化的发展。比如集成电路产业,目前集成电路上的元件数量可达数十亿个,线宽(特征尺寸)已达到纳米级,将巨额数量的元件和连线等集成在纳米级制程的材料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组装或安装了,需要对产业链资源高度集成才能生产出集成电路产品。任何一代集成电路芯片的诞生和市场化应用都离不开上、中、下游的协同创新,需要依靠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的系统集成来实现。这是由行业特点决定的,也是先进国家的普遍经验。临港培育了一批具有与世界领先企业相匹敌的集成能力的龙头企业,有力推动了产业向高端升级,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再比如高端医疗,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链主要包括材料、设计、元器件和部件制造、整机制造等环节,每个环节均可延伸出若干个细分领域,呈现网络化组织特征。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国家的少数跨国公司凭借工业尖端技术长期占据产业链的制高点。中国高端医疗设备行业发展迅速,产业链日趋完善,但与全球领先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短板。临港应发挥战略导向作用,将高端医疗装备定位为集成电路和特殊材料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在制度创新上进行相应的探索,发挥大市场优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促进医疗装备产业发展。

在城市功能方面,临港作为一个新城,要以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为引领,吸引面向未来的人才,构建面向未来的产业,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城市。临港应加大数字经济低碳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在无人驾驶、智能配送、数字流通等智能技术场景开放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数据存储和流动的大数据中心,建设云平台,实现数字化监管等。

(周健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指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要求,能够有效解决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更好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合意的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服务化阶段,但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依然重要,只是其发挥作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制造业主要通过规模扩张推动经济增长速度提升,新阶段将主要通过自身的效率提升和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效率的提升离不开技术创新的驱动,以及分工的深化和在此基础上的高效协作,这又对创新链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实体经济不仅包括制造业,还包括研发设计、产业化平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作为一个新成长的现代化独立城市,临港新片区无疑需要加快发展经济体量大、市场需求广、处于成长期的若干支柱产业,以此作为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和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但另一方面,临港新片区作为特殊经济功能区,从产业发展方面看,其在高精尖产业和前沿技术的发展上又必须有所作为。进一步从创新链的角度看,前端研发平台负责将知识转化为技术,后端制造平台面向市场进行大规模低成本的产品生产,而研发平台和制造平台之间则需要产业化平台作为“黏合剂”将二者联系起来,将研发出来的具有技术可行性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具备工程化能力的工艺和产品。从当前的基础条件和与上海其他地区形成合理分工格局的角度看,临港新片区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支撑高精尖产业发展,重点应建设产业化平台,增加用于先进技术产业化阶段的各种资源投入。这将对中国高精尖产业突破技术瓶颈以及促进原创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临港新片区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的复杂装备制造业,这类产业如何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实现对先进国家的快速赶超?一方面,从供给端看,系统集成企业要增强控制力影响力,加强供应链管理;另一方面,在需求端,政府作为复杂装备的主要用户,要在创造市场需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在这类复杂装备产品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多数完全由市场需求驱动的创新仅是边际创新,而不能诱致企业技术能力实现根本性提升。为此,政府应有针对性地提供恰当激励和支持,以增强企業从事突破性创新的信心和能力。

(吕铁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临港片区高端
高端油品怎么卖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临港集团成立百亿园区开发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