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中澳合作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2021-02-27石少雄刘小默龙凤姣翁海霞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内容职业

石少雄 刘小默 龙凤姣 翁海霞

(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福建 福州 350108)

随着国际化浪潮的兴起,中国各个领域都在进行着变革,而中外合作教育就是其中一环。1993 年2月,原国家教委出台提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国际合作办学”,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或法律文件,指导其发展[1]。此后全国各地中外合作教育形式日新月异,从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提升。2009年,为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教育部首次开展“试评估”。此后数年,教育部对于部分省市评估不合格的及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了清退,这标志着我国的中外合作教育进入了提质增效的阶段[2]。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改革道路上,国家直面问题,励志创新。为此,笔者以自己从事的中外合作教育工作经验入手,调研福建中外教育合作案例,探寻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内容与范围

(一)研究内容

中外合作教育涉及的范围广泛,本课题主要研究范围为高职层次的中澳教育合作项目。选题理由如下:

1.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特色较为鲜明

澳大利亚拥有百年历史的职业教育体系(TAFF),其主要优势体现在行业协会为主导,设立教学目标与规划教学内容,而且形成了配套的教学资源包。资源包的内容有个性化、动态化的特点。个性化表现为外方职业教育学院在教学实施环节有较大的自主性,教学内容细化工作往往由学院负责。多数澳大利亚职业教材的内容简单,多以纲要形式出现,教学资源的补充由相关的学院教学团队来完成。动态化则是由于澳大利亚职业教学内容与行业结合紧密,行业发展与时俱进,因而行业协会每隔4-5 年就会变革教学资源内容,更新版本。多数澳大利亚职业教师任教前拥有行业从业经验,而任教后,职业教育机构(学院及行业等)仍会鼓励其在行业企业中兼职,以此适应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2.中澳合作教育发展迅速

据澳大利亚驻华使馆统计,中国2017 年度在澳的留学生超过18 万人,占赴澳留学生的比重达三成。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赴澳,澳大利亚一些学校主动在中国寻找各类合作院校与合作项目。

3.中澳教育领域合作全方位层次多样化

目前在澳学习的中方留学生学习内容,从中小学到大学的学历教育,再从语言培训到其他非学历教育兼而有之。其中,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较好。此外,澳大利亚还有许多教育机构在华设立了中澳合作办学机构或开展了中外合作项目。

上述几点,反映出中澳合作教学在中外合作教学特色强、地位重、层次多。而本课题重点研究中澳合作高职院校的建设,其主要研究案例来自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

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英文名:Fuzhou Melbourne Polytechnic,以下简称FMP)是闽江学院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两所公立大学合作成立的高等国际学院,学院前身为闽江学院爱恩国际学院,从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7 年1 月,FMP 获教育部正式批复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成为全国第十二家(福建省首家)独立设置中外合作办学高校。

(二)研究范围

本课题基期定于2020 年上半年,针对FMP 在校学生、实习生实习单位、相关院校教师等群体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及座谈会访谈,从而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用人单位、相关院校对FMP 培养学生的效果感知。为此,本课题分别针对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一是学生对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效果的认知进行调查;二是中外教师对学校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三是对学生实习单位及专升本进入的高校对于学生能力的感知调查。其中第一个调查侧重于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认知度的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形式),第二个调查侧重于中外教师对中外合作办学中教育实施过程调查(座谈会形式);第三个调查则侧重于单位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毕业生或实习生能力的认识调查(电话或走访调查形式)。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电话调查以及深入访谈等形式的调查法,针对三类不同人群,即学生(含已往毕业生)、企业工作人员、相关院校教师开展调查。其中,调查重点放在学生人群;课题组对被调查的企业,结合学生上交的实习单位反馈表进行电话回访;针对相关院校教师的调查,课题组选择了毕业生较集中的本科院校进行电话或走访调查。此外,课题组还对FMP 自身的中外教师开展座谈会调查。

(二)研究内容分析

本课题组于2019 年12 月开始向学生发放调研问卷,2020 年3 月回收问卷。2020 年3 月主要针对2017级实习学生实习单位开展企业电话调查,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重点了解对FMP 学生实习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反馈,同时对前几届学生较为集中的对接本科院校如协和学院、龙岩学院等的一些教师调查了解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表现情况。

整体分四个方面反馈如下:

1.来自学生的反馈

本次调研对象主体涵盖FMP 在校生(以各专业大二学生为主体,其体验的教学内容较完整)。调研的重点是其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分别从学生在外方教师教学、中方教师教学、英语中方课教学(基础英语能力提升课程)、公共课程教学(思想道德、语文、体育等)的教学感受入手,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学生对于FMP 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的满意度进行评价,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于2020 年3 月下旬,通过蓝墨云班课网络平台回收问卷,向2018 级国贸专业、会计专业、金融专业、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专业等在校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最终得出结论。

调查问卷参考了中外合作院校的调查问卷[3],并由课题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对问卷内容进行设计整理,分别从专业建设、师资满意度、教学硬件满意度、学生最满意学科、学生最不满意学科、学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满意度感知方面对学生开展调查。调查主要结果如下:

(1)对中方专业课满意度明显高于外方专业课

中外合作院校的课程构成复杂,主要包括中方专业课、外方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和英语基础课。FMP 的外方专业课多由海外教师负责授课,其余类型课程则由中方教师授课。调查中,先聚焦学生的二类专业课程(中方专业课、外方专业课)的满意度(含非常满意与满意)结果分析,发现各个专业学生多数题更满意中方专业课的教学效果。课题组对其中回答认真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从中了解到学生对外方教师授课的不满意原因,包括:外方教师不熟悉中国文化、外方课程与当前中国的政治形势内容有所脱节(思政教育元素少)及学生自身内敛的性格或学生英语交流能力较差等原因,导致外方教师的教学受到部分学生排斥。

(2)对中方教师的满意度高于对外方教师

中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以中文授课,文化相通,易于理解,加之部分教师更能引经据典或时政热点作为教学案例,得到多数学生的共鸣。在英语基础课及少量外方专业课任教的中方教师,多采用双语授课,讲解更贴近学生理解习惯,便于学生学好知识。

(3)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硬件的满意度较高

从各专业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及教学硬件的调查上看,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硬件(教室及各类教学设备)满意度较高。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科目设置中外结合的方式相对认同,而学生对中外教育教学配套的硬件资源满意率更高。

(4)对中外专业课的满意度分化明显

在对各专业最满意与最不满意的学科调查中,学生整体上对自己上的四类课程(中方专业课、外方专业课、英语课、体育、思政等公共基础课)进行了评价,整体上最满意的为中方专业课程,平均满意率均在七成以上,而外方专业课的不满意率达到六成以上。对学生深度访谈后,发现学生对外方课程的内容与国情相差较大、教材内容简略、考试难度大(单一科目往往分次考试,且每次考试均要求达到合格以上成绩)等方面多有顾虑,而且学习过程中外方教师课程往往过于密集,部分外方学科填鸭式教学安排也让其感到不适。

在问卷中,学生还对学校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专业能力提升,改良教师队伍;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学生职业技术的特长;教学内容改良,让教学内容更生动有趣,提升学习主动性。

调查的结果统计表明:多数学生不满意于专业技能学习层次,认为专业技能与知识在院校中实践的机会偏少。外语强化的时间过多,虽对于未来出国留学的学生有利,且可以提升学生适应外方课程(多为纯英文或中英双语授课)的衔接学习。但其他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未来应用领域不多,英语学习时间的安排不合理。此外学生在入学时,展示出所学基础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较大,这类差异在学院学习期间表现更加明显,一些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实践技能都有较大提升,而另一些则更加弱化。

其中,个别学生在深入反馈中提及在校学习期间,教师缺少个性化指导,学生发展无论是职业成长、个人创业,还是出国深造,都缺少系统指引。

学习上需要循序渐进,增加课程的连续性。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需要进一步调研专业针对性的岗位,学科教学上设置好在工作中实用的专业课程和必要的基础课程。加强学生和外教的教学交流,让外教的教授更清晰,易理解。

2.来自企业的反馈

课题组采用了深度访谈的形式,搜集了实习企业对FMP 实习生存在问题的反馈。课题组具体了解了学生在专业对口领域与非对口领域岗位上的表现,尤其是对口专业的岗位,得到的用人反馈概括如下:

(1)工作中实践经验不足。以会计等专业学生在对口工作中表现为例,记账与账目核对中动手能力较差,出错率高。

(2)学生的工作主动性不足,职业道德上缺乏事业心与奉献精神。多数学生无法适应从高职学生到职场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对职场认识较为朦胧,往往停留在认知实习阶段,不知道岗位设置及其工作内容。此外,一部分学生缺少团队合作的意识。

(3)部分同学时间管理能力差,欠缺规划安排时间进度,以及及时完成任务的能力。

在与企业方的深入对话中,课题组发现教学改革中专业课程与岗位的匹配对称性不足,没有针对具体岗位技能分解到各个学科科目中,也没有向学生解释未来可就业的岗位职业说明。导致其学习过程中的职业导向缺失,学生在未来就业上相对被动。

3.来自外校教师的反馈

外校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国内本科院校中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

对于外校教师的深度访谈,外校教师肯定了学院学生在外语基础与国外文化拓展上有一定优势,但专业核心技能上与传统职业院校学习理论与实践上的课时差异,导致知识结构有所差距。另外,与其他职业院校学生共同的缺点是主动性不足,学习与实践上比较被动。

4.来自FMP 教师对于教学的反馈

根据FMP 中外双方教师讨论互动教研工作会,通过双方交流汇总得到调研信息。

反馈主要聚焦于中外合作教学中的问题。其主要包括:①中方与外方教师的沟通不足,外方教师与中方教师往往不在同间办公室,且平时缺少集体备课时间。②外方课程的水土不服。澳大利亚的教学内容强调澳大利亚的行业发展及其国情背景,如海外的法律体系、海外的人文思想,这些与国内的相关内容理念不相吻合。③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够深入。针对多数学生家庭环境不错,学习与生活上态度较为闲散,缺乏自觉性,道德教育目前多数停留于纸面教育。

三、问题的解决措施

综合中外学校教师意见、企业意见与学生反馈信息,我们得出未来中外教育发展中可采用如下措施:

1.充分借鉴澳方优质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内容

澳大利亚的百年教育背景中沉积下来的一些宝贵经验,有众多可借鉴之处。比如从教学细节上,整体教学中,主要强调对于安全教育的关注,每节课教师都有对于课堂条件(如书桌是否完好、有无漏电现象、有无火灾隐患等)进行检查的要求。教学课程设计上,课前、课中、课后的内容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其教育教学均为小班教学,师生之间在课堂上互相认识,课后通过多元的沟通渠道,提升教学效果,整体上教学体现的人文关怀、注重教学相长。特别是对学生的事前问卷(调查其教学的困难与基础)与事后调查(调查对教学效果的认同与建议),可以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另外,还有授课前同行的听课考评、模拟试讲、授课后的学生反馈,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将教育教学的质量管理发挥到极致。

2.对于学生的分阶段分层次培养

可以针对学生反馈的自己希望培养目标,将未来创业就业、出国留学、国内专升本等方向,将其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细化衔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其中对于国内生源可考虑减少外方课程,多增加专业课程,对于国内创业与就业的学生新增双创专项选修课程。通过选修个性化,将学生未来成长所需的知识技能分化,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利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的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时空利用效率

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能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形成反映学生学习状态的大数据,而线下教学则更生动形象教学,有良好互动效果。通过线上与线下的配合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未来还可考虑拓展实训平台外延,将企业的线上仿真平台或者真实的企业项目引入,让学生实战操作,提升职业教育效果[4]。

4.构建教学团队协作机制

由于教师个人的能力有限,可以考虑结合学科专业群建设要求,协调中外合作教育机制,将同类型专业的中外教师、企业导师等混搭形成教学师资团队,为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升与能力培养提供人力资源保证[5]。通过企业导师与学院教师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集中备课,互动交流来提高协作协同能力。

5.明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针对此次调研中,反映出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欠缺的问题。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创新、创业、创造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行业企业现有及未来的用人岗位需求,综合考虑合作的外方学校的人才协作培养要求,将FMP 学生划分为三类人群:第一类是需要升学深造的学生,主要针对专升本的学生,根据以往的不完全统计此类学生的比重约占FMP 毕业生总人数的六至七成,这一类人群可着重理论学习,为专升本提升考试服务。第二类是未来创业与就业学生,主要方向为毕业后自主创业或寻找就业岗位,其在毕业生总数占比近三成,其中多数以就业为主,对于此类学生要从职业教育要求对其进行适应岗位测试或创业潜力测试,寻找其适合的工作岗位或创业类型,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通过职业技能实践与测验,完善提升职业技能。尤其是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设立创业导师引导其创业,将不同专业的创业学生集合形成创业团队,通过设立创业项目(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创造比赛),引导其在校创业。第三类是未来选择留学的学生,对于此类学生主要是开展好外方教育机构的沟通协调,为选择好外方学分课程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满足留学生的学分转化需求,同时重点提升留学生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拥有海外视野的外向型人才。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在国内多地的开花结果,标志着教育改革开放取得了一定成绩。从中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在建党100 周年来指导中国教育努力创新取得了伟大成就。当然中澳合作的高职教育项目仍存在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由于其跨国、跨校、跨专业的合作涉及了诸多国情、校情以及行业的复杂情况,其改革之路注定任重而道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协调生、校、企、国间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为学生提供多元个性服务的核心出发,在力所能及之处将各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负教书育人的伟大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学内容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