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行政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建构探析

2021-02-27常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绩效考核管理人员行政

常华

(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118)

高校管理人员服务于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繁冗复杂但不可或缺。重视并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管理手段与服务水平,从绩效管理角度入手,积极改革并创新其制度,使得管理服务人员队伍的绩效管理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管理服务人员才能高效地服务和保障高校的教学。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现状

(一)职责分工不明确

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定位不够清晰,将使得部分工作发生空位或交叉现象,影响工作效率。管理岗位职责制定及落实工作方面不到位,存在管理漏洞,工作中互相推诿、拖延、不负责等行为就时有发生。

(二)考核缺乏合理依据

绩效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考核工作一般包括自我陈述工作总结、领导考核评价等,但是在领导评价阶段,因为缺少对被考评者的日常关注,评价就会不全面。而且,考评的内容也比较单一,没有科学量化标准,很难全面地对被考评者的各项工作进行细致的考核和评价,更多会带着主观因素,造成考核和评价的不公平和不合理。

(三)管理队伍不稳定

高校的教师队伍和科研人员在高校的地位始终占据中心主导地位,管理工作排在教学工作之后。管理工作是辅助性工作,缺乏主体性。这使得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造成行政管理队伍不稳定。

针对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工作,大多数高校只注重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总结做整体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与操作规范,存在考核工作走过场现象。

二、绩效管理体系建构探析

(一)认真进行职务分析,明确工作责任

重视职务分析,明确各个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首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务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其具体的工作岗位,将其岗位职责、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以及岗位工作关系等方面内容进行认真、仔细的了解,将这些重点内容都整理并归纳到具体的岗位说明书当中。[1]这些相关内容为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了理论基础。绩效管理就是要根据行政管理人员的这些日常工作的具体内容去做具体的分析和评判。对于绩效管理人员来说,通过职位分析来判定考核各个行政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而对其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考核和评价。

(二)明确管理目标,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目标的确立是任何一件事情成功的基础。高校在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价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一个精准的绩效目标,使得高校可以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为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注入更多的生机和动力[2]。确立绩效管理目标,行政管理人员依照目标制定合适有效的绩效管理方式,从而科学、规范地解决和处理学校内外部的相关问题。绩效目标的制定要有详细的绩效内容,并注意其中的各个细节,要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2.建立严谨的绩效考核指标制度。[3]绩效考评者要坚持客观原则,减少因主观印象而产生对被考核者的认知偏差。要优化高校绩效评估流程,提升评估流程的效率和质量。要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重点在于找到被考核者的不足之处,激励被考核者努力改正,进而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绩效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和形式需要更新和完善,需要结合行政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内容和状况,建立健全相应的绩效考核和评价的体系,将其中的具体考核方式进行完善和发展,在开展定量考核工作的基础上,再加入适当的定性考核内容,使得考核和评价的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社会在进步,高校在发展,如果绩效管理工作一成不变,终将会影响高校发展。

3.明确绩效管理考核和评价的具体指标。首先,以“德”为考核指标,重点考察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的品德素质,同时明确其职业素养。其次,以“能”为考核指标,这是为了考核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要对其拥有的相关知识储备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以此来判断相关行政人员的管理质量和专业水平[4]。再次,以“勤”为考核指标,这是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敬业态度应是被考核的内容之一。最后,是以“绩”为考核指标,这主要指的是其工作效率和业绩,同时可以根据行政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来评定。不同的岗位,根据工作内容制定不同的分值指标,实行层级分解,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使得绩效考核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监督机制

对于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时间是固定的,但是对其的工作监督时间是不固定的[5]。相关负责领导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对相关行政管理人员关注,对其的工作表现实时地观察和监督,并将具体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这样做是为了保障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这样的监督制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有效促进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健全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

对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全方面、多角度地进行整体考核评价,这样的评价是比较完整的,也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真实的绩效管理质量和水平,也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绩效管理效果。在绩效管理开始之前进行绩效评价,更多的是为了监督绩效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此时需要结合事先确立的绩效管理目标,使得绩效管理和效果评价可以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为接下来的绩效管理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绩效管理结束之后进行绩效评价,更多的是总结绩效管理运行的整体情况,根据绩效管理前后高校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找到差异的原因,并且根据暴露出来的各种类型的问题,寻找合适的方式和策略去逐一解决,促进绩效管理的发展和效果评价制度的完善[6]。

更新和完善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才能始终保持绩效管理的先进性,才能不断适应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为更好地完成绩效管理的改革和创新,相关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明确行政管理人员在高校中的重要性,明确建立健全的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对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总之,高校行政管理亟须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尽快落实运用,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高校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绩效考核管理人员行政
行政学人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绩效考核“指挥”医院未来发展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