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二级院系教学秘书执行力提升策略

2021-02-27陈美玉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院系秘书教学管理

陈美玉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一、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和地位

教学秘书是高校二级院系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是高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实施者之一,是院系领导管理教学工作的助手,是联系教务处、专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纽带。教学秘书执行力的强弱对二级院系教务管理的规范和有序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的主力军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蓝图,是新时代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指导性文件。因此,高校二级院系应依据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制定符合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管理的主力军,教学秘书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过程中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不仅需要协助组织、协调、统筹专业秘书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还需通过管理为学生提供服务,充分发挥自身岗位价值。

(二)教学秘书是教学运行的执行者

教学秘书是高校二级院系最基础、最平凡的岗位,其职责涉及教学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教学动态等教学运行过程的有效信息。教学秘书是“教与学”管理目标和教学任务落实的直接执行者,在处理问题、跟进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应以师生的利益为出发点,提供实质性的意见及建议。

(三)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的服务者

教学管理运行体系主要由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系主任、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秘书、教学秘书和教务员组成。教学秘书主要履行统筹协调的角色,是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上传下达的枢纽,服务所有与教学有关的管理工作,是做好日常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的服务者。在教学运行工作中,教学秘书需收集、整理、反馈、监控教学管理方面涉及的信息,参与教学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质量等保障教学运行的各个环节,妥善解决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教学秘书是教学运行的参谋者

教学秘书参与教学环节的全过程,对教学管理文件、教学师资配置、教育工作决策都要有清楚的认知。在执行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协助二级院系领导提出相应的意见和解决办法,最后向相关职能部门反馈意见。

二、教学秘书执行力提升面临的困境

(一)职责定位不清,工作任务重

新时代教学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对教学管理的工作质量和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工作效率,高校推行二级院系教学管理。然而,在二级院系管理中,存在着责权利界定不清晰,导致教学秘书的义务和职责范围扩大,不仅需应对日常教学管理相关的工作,还要兼任二级院系综合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等工作,甚至还需完成领导或各机关职能部门交办的突发性事务,工作任务重、强度高、压力大。

(二)岗位“被边缘化”,易职业倦怠

当今高校对教学秘书的工作价值普遍认可度低,认为不需要专业技能,工作主要为:收发文件、课程安排、学籍管理、考务管理、教材征订、整合档案等日常教学秩序管理,人人都可胜任,甚至认为没有教学秘书也不会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面临岗位“被边缘化”的局面。[1]然而,实际上教学秘书工作责任重大、内容繁杂,稍微疏忽,就可能造成教学事故,导致思想时常处于紧绷的状态,外加个人期待上进空间与单位重视度不匹配,导致自我存在感较低,自信心缺失,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和高质量的服务管理。

(三)缺进修培训机会,能力提升难

大部分教学秘书未经过全面的、系统的业务管理能力培训,对教学管理文件不熟悉的情况,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大部分是通过观察、自学、相互学习的方法来提升工作能力,缺乏规范性、创新性、统筹性。鉴于教学秘书岗位主要是维稳和保运行的特殊性,单位在外出培训、借调政策、交流学习上倾斜力度不大,此外,由于培养新员工比较费时间和精力,单位为保运行而不主张教学秘书转往其他岗位,长期从事重复性的工作,缺少多岗位锻炼,导致教学秘书的个人能力难以提升,工作业绩也难有新突破。

(四)激励机制不健全,发展空间受限

与专任教师不同,高校二级院系教学秘书属于教学辅助岗位,因申请教学科研项目的门槛高,很难申请立项,更不用说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这导致职称晋升空间受限。[2]高校在教师发展渠道上都偏向教研人员,针对教学管理人员配套的激励制度薄弱,非领导职务的行政人员薪资因身份地位不同差距明显,而且高校在财力上明显向一线教学科研人员倾斜,导致高学历的教学管理人员奋力转岗,行政管理队伍不稳定。同时教学秘书走管理系列的职称,在缺乏高职称的背景下,职务晋升的机会更渺茫。

三、教学秘书执行力提升的策略

教学秘书是综合性的岗位,在教学管理工作的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工作执行力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因此,提升教学秘书的执行力极有必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重视程度,增强岗位吸引力

从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要求来看,高校高度重视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明确教学秘书岗位的用人标准。招聘行政管理专业毕业、与二级院系相近专业或具有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学秘书,以提高整体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素养,更高效地完成工作。[3]同时,高校应提升对教学秘书的尊重与重视,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等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以提高教学秘书岗位地位。这不但有利于保障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而且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加入队伍,进一步提升整体队伍的业务管理水平。

(二)明确岗位职责,强化科学管理

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教学秘书的管理体系,明确二级院系教学秘书的岗位职责,使其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强调教学秘书专职服务于教学管理日常事务性工作,执行教务处、系主任布署的关于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事务,传达教学相关的各项通知,如在教师调停课、学生选课、教师临时更换上课地点等紧急情况的统筹与协调,保障教学各个环节有序运行。目前,高校采用信息化管理教学,倡导无纸化办公,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必须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和教务系统的操作技能,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等,通过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增强服务意识,提升管理理念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曾说:“一个职业人士成功因素75% 靠沟通,25% 靠天才和能力。”教学秘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服务于教学工作,要想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各项工作,就要充分发挥服务意识,主动与作为服务对象的教师和学生建立优质的人际关系,服从上级领导安排,结合工作实际统筹、布署工作任务,准确以自身的工作经验做出判断,对问题做出必要的调整,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教学秘书在处理各项工作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是为师生服务,与师生之间是处于平等对待的关系。因此,教学秘书在工作时,应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与师生间建立信任与理解,并相互配合,这样有利于各项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在工作中,还需懂得管理艺术,体现“人文关怀”,对有特殊情况的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在自身职责范围内给予帮助,如编排课表、下达任务、催缴材料等方面,应酌情考虑教师的需求,只有管理者与师生间相互配合,换位思考,才能构建一幅团结和谐、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四)加大职业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高校依据实际,将教学秘书岗位发展与学校发展定位紧密联系,通过拓宽职业发展道路、健全培训体系、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等手段来规划教学秘书的职业发展。在二级院系的实际工作运行中,通过各种途径组织教学秘书学习教学管理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如:1.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训;2.积极参加业务沙龙,主动与兄弟院校交流学习;3.参加教学改革课题和科研项目的申报;4.将“老带新、传帮带”的理念植入教学管理体系,打造具有职业归属感、职业情操的高素质队伍。

(五)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待遇

教学秘书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最直接、最有力的激励就是薪资待遇、职位晋升和职称晋升。高校出台合理的薪酬分配文件,提高非领导岗位教学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尽量拉近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辅导员和其他行政人员的收入差距,让其感受到被重视和被认可,以激发其对工作的热情,保持长效的工作动力。同时,高校为教学秘书寻求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根据岗位建立多渠道的职位晋升和职称晋升选拔通道,高效解决教学秘书发展空间窄、岗位等级不公平等问题。[4]

(六)激发工作兴趣,树立责任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能量的调节器,兴趣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当一个人对岗位发生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时,就会对工作充满热情、情绪高涨、积极思考、大胆创新,释放出自身的能量。作为教学管理者,根据新时代新思想要求不断调整职业发展目标,确定职业方向,有责任担当意识,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教学管理者要具备高度责任心,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营造育人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展现高校管理服务育人的氛围。

(七)融入工匠精神,强化工作素养

教学秘书作为高校二级院系的教学管理执行者,其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学工作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在新的领域中具有更高的教育基础和管理水平。[4]因此,高校要在教学秘书管理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元素,让教学秘书“懂岗”“爱岗”“惜岗”,摆正自己的地位,增强其对自身的工作岗位的责任感、认同感。同时,教学秘书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强化服务的意识对待工作,并时刻以一名优秀教育管理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严格执行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保障教学秩序井然,全方位、高质量地服务于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院系秘书教学管理
秘书不在 等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领导身边的秘书帮
突出音乐本体 注重和声实践——高师音乐院系和声教学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